当前位置:

精神家园的守护者——记卢峰镇一完小附中肖银华老师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贺显跃 编辑:网站值班 2010-10-13 13:26:00

 

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记卢峰镇一完小附中肖银华老师
 
本网通讯员 贺显跃
 
      肖银华,一个普通的卢峰镇一完小老师,从教三十年来,克服家庭和生活中重重困难,凭着一颗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多次受到市县校领导的高度好评,头上闪耀着一系列耀眼的光环:怀化市优秀教师,荣记三等功一次,溆浦县优秀教师等。
 
     漫步在清静幽雅、古韵书香的卢峰镇一完小校园里,她是那样的毫不起眼:中等偏胖的身材,一身非常朴素的衣服,深灰色裤子,脚上永远是一双磨光色的旧皮鞋,灰褐色的脸上永远挂着爽朗的笑容。
 
勇斗病魔,不断进取
 
     常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肖老师在1989年不幸得了脑肿瘤,脑肿瘤,一个多么令人望而生畏的名词,多少美丽生命的火花,因为它而熄灭;多少人灿烂前程,因为它而停滞。此时犹如晴天霹雳,顿时震懵了她,她顿觉天要塌了,生命就此停滞了,她多么需要亲人爱抚和鼓励呀!然而,“屋漏偏遭连夜雨”,祸不单行,爱人嫌弃了她,认为她是一个接近死亡的人,不想拖累自己,便在1991年绝然与她离了婚,面对这双重的不幸遭遇,她的心情极度悲伤,想到了死,想一死百了,就在她想结束自己生命的一刹那,她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父母含辛茹苦养育自己长大,供自己读书,参加工作,还没来得及回报、尽孝,就白发人送黑发人,“百善孝为先”呀,于心何忍,情何以堪!她又想到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想到了党的精心培养,使自己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人民教师,还没来得及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自己死了,就不忠不孝了,也太自私了,在生与死的艰难决择中,她毅然选择了生。于是在1990年上半年,在年迈妈妈的陪伴下,母女二人来到了湘雅医院做了脑肿瘤手术,经过妈妈的精心护理,已基本痊愈,但仍需长期服药和定期复查,她虽然身在医院,但心系学校,她放不下她牵挂的学生,放不下她醉心的工作。于是,在1991年下半年,她不顾身体极度虚弱,不顾妈妈的劝阻,又毅然决然走上了讲台,任教一个四年级的语文。她一边服药治疗,一边坚持上课,爱事业胜过生命,她把精神之柱全力寄托于事业中,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可是病魔却是那样的无情,突发性剧烈的头痛,精神恍惚,时有发生。有一次上课,讲着讲着,竟昏倒在讲台上,被学生们抬回办公室,但是她没有屈服于病魔的淫威,而是更加勤勉努力了,更多的倾注了自己的心血,近几年来,又出现了脾脏肿大、胆结石、腰椎骨质增生,可谓是百病绕身,每年耗资药费超过二万元。因为她一个人生活,无儿无女,所以她把母爱全部倾注在晚辈身上,她的一个侄儿就跟着她在卢峰镇一完小读书,同吃同住,宠爱有加,视如已出,把全部心血寄托在他身上,小侄儿也非常听话,非常惹人喜爱,学习成绩也非常好,这成了她的骄傲和自豪,是她的精神寄托和希望所在,然而幸福并没有太久,不幸还是发生了,活泼可爱的小侄儿在攀越走廊的栏杆时,不慎摔了下去,当场身亡,这又是一个晴天霹雳,她当场晕死过去,不醒人事,她恨老天爷太不公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后来她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怀着无比哀伤的心情料理完小侄儿的后事,这一次,她真的感觉她的天塌了,希望真的没了,活着真的没有意义了!就在她生死绝望的时刻,学校领导和同事伸出了热情的双手,鼓励她重新振作起来,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派一个与她相好的老师同吃同睡,促膝谈心,经过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多次劝说安慰,肖老师终于走出痛失侄子的阴霾,重新站立了起来,再一次回到了讲台,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需要一桶水”,这是她座右铭。
 
助人为乐,知恩图报
 
    肖老师在同病魔作斗争中,不仅培养了自己坚强的意志,还养成了一种乐于助人、同情弱者、理解别人的品质,平时,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她就全心全意的帮助他(她),办公室有些年长的老师,身体弱毛病多,她总是看在眼里,怜在心理,轮到是他(她)们值日,她一个人就承担打开水、扫地、擦窗户玻璃、抹桌椅板凳等任务,现在,办公室总是她一个人来得最早,然后默默无闻搞好卫生,上好水,整理好老师桌子上面的物品,下班时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关好灯,锁好门。这样,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办公室的同事都是非常感谢她,说她是卢峰镇一完小的“活雷锋”,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学校的刘利球老师生病,心理悲伤难过,她就利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安慰他、鼓励他,并且在自己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给予他物质上的大力支持;张叶老师和她教同一个年级的数学,由于张老师教了多年的语文,对数学教材不熟悉,在教学中有困难,她很理解张老师,总是帮助她做好课前准备,把自己最佳的教学方法告诉她,帮助她减轻思想压力;还有的老师上公开课,她就帮助他们制作教具,画教学准备的图形,她曾经这样说过:“我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求得什么,而只是我的精神寄托的,我觉得,我的事业给了我一切,让我获得了新的生命,我要贡献于它,我的领导和同事们时时在关心着我,我和他们在一个大家庭里共事,我应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怜子如何不丈夫,无情未必真豪杰”。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善良的女人呀!多么可敬的老师啊!多么懂得知恩图报啊!
 
关爱学生,教育有方
 
    肖老师自从生病以来,学校领导为了减轻她的教学任务和压力,没有安排她当班主任,但是她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总是自发的协助班主任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她十分关心后进生和留守儿童,对他们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而是倍加关心爱护,她在95年接任二年级乙班数学课时,全班六十多个学生,其中留级生就有5人,后进生20人,弱智儿童3个,插班生2人,留守儿童8人,教这样的班,对她这样一个重病在身的人来说,压力是相当大的,但她并不灰心失望,更不害怕,而是耐心地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整顿班纪班风,为了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她经常在放学后进行家访,几十年来风雨无阻。如班上的向宣渝同学,读一年级时,不是她班上的学生,升二年级时,因成绩差该留级再读一年级,当时,在一年级任教的老师都不肯接受这样的学生,家长苦苦说情,都无济于事,肖老师知道这件事以后,她想到,作为一个教师,教书育人是自己的天职,排济学生,就是教师的失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于是,她便主动伸出双手收留了让这个学生,进入她班上读二年级,面对这样的学生,她总是在中午和放学后找这个学生个别谈心,摸清他的个性特点,知道他思想懒散,学习没有上进心,于是,平时肖老师总是想方设法让他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当着全班学生表扬他,使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同时,还要求班上学生多和他接近,帮助他搞好学习,由于这个学生换了新的学习环境,受到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熏陶,通过半年的努力,向宣渝同学的数学成绩由原来的23分提高到87分,学习有了很大提高。王琴同学,因为年级小,智力跟不上,肖老师每天放学后都把这个学生带回家进行特殊补习,耐心的辅导,甚至连晚饭都在她家吃,这样日复一日,通过一年来的精心辅导,使王琴的数学成绩由原来的53分升到89分。班上的金理同学,因为父母离异,没有好的家庭教育,讲野话、讲脏话成了习惯,肖老师知道后,利用一段时间跟踪观察,临场教育,最后使这个学生成了班上一个管纪律的好学生。唐亮同学,有一次突然流鼻血,当时由于出血量多,昏了过去,肖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尽管自己体质很差,身体都支持不住了,但她看到学生此时的病情,她硬是拖着病弱的身子艰难的把这个学生背到医院,而后,她自己因精神过度紧张,体力不支,竟晕倒在地,学生家长知道这件事后,亲自登门拜访肖老师表示感谢。为了促进学生的上进心,教育他们怎样做人,她经常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班队活动和游戏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人好事;义务劳动比赛;语文知识比赛、演讲会等,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肖老师耐心细致的辛勤工作,效果十分显著,她所教的班级,班风好,学习积极性高,特别是那些差生,玩劣儿童进步很大,有的后来成为三好学生,很多学生后来都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每年的教师节,肖老师都会收到许多学生的鲜花、卡片及电话,每当逢年过节,在外学习、工作的学子便会从千里之外相邀汇集于肖老师处,看望恩师,感谢师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娇嫩的温室里的花朵,有肖老师这样辛勤的园丁的精心呵护,正在健康茁壮成长。
 
成绩突出,光环满身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她的呕心沥血工作,她的班级近几年来均获校先进班集体,有多个学生获县级三好学生,学生成绩没有出现两级分化现象,人平分都要高于同年级10多分。如:95年,96年,97年连续三年数学成绩人平分在94分以上,居同年级第一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连年获同年级第一名,每年统考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达96%以上,领导和老师对她所取得成绩和所付出的努力,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96年荣获溆浦县优秀教师称号;1998年荣获怀化市优秀教师称号,并荣记三等功一次;2004年获卢峰镇辖区常规检查先进个人;2006年在溆浦县基础教育教育评比改革工作中,被评为先进个人;2008年获校级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获校级优秀党员称号。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国家、省、市、县系列奖项,2001年,论文《联系学生实际,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获怀化市一等奖;2002年,论文《发挥学生的主体》获国家级一等奖;2002年,论文《小学数学和培养学生注意力》获国家级一等奖;2005年,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获国家级级一等奖;2005年,论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获国家二等奖。面对巨大的成绩和荣誉,她总是真诚的说道:“其实,我还做得不够,还需努力”。
 
   三十多年来,肖银华老师转化了多少学生,她自己记不清楚;帮助了多少同事答疑解惑,无人统计,唯有一完小那蜿蜒曲折的石阶路见证,校园内那郁郁葱葱的树木知道!“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夜幕下,肖老师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贺显跃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