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溆浦县统溪河镇学校:以“五育”为基 以非遗为媒 育文化自信新人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龙欢 编辑:宋萍 2025-11-13 11:31:49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3日讯(记者 龙欢)在深化教育改革、落实“五育并举”的背景下,溆浦县统溪河镇学校以“非遗进校园”为抓手,将传统技艺融入课堂教学,让美育与劳育深度融合,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为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

传授扎染的传统工艺.jpg

传授扎染的传统工艺

五育融合筑牢育人根基

课堂伊始,美术教师周昉就为孩子们拉开了扎染艺术的帷幕。她的教学巧妙融合了知识传授与实践指导。从扎染的历史渊源,到核心工具的使用,再到完整的制作流程,她都讲解得细致入微,让学生了解这项非遗技艺的文化内涵,实现智育的渗透。

微信截图_20251112172721.png

作品展示

实践环节成为“五育并举”的生动课堂。孩子们分成小组,亲身体验“折叠、捏拢、缠绕”等核心步骤。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用线绳将设计好的图案紧紧扎牢,随后小心翼翼地把织物浸入调配好的染液中。在等待染色的过程里,学生们不时观察布料颜色的转变,感受植物染料所带来的自然晕染效果。当看到自己手中诞生的扎染作品时,教室里满是惊喜的欢呼声。

非遗为媒激活文化传承

学校将非遗项目纳入校本课程,实现“非遗+学科”的深度结合,通过“沉浸式”学习感受技艺温度,鼓励学生在非遗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自2019年起,学校陆续将皮影戏、剪纸、大漆工艺、稻草编织等非遗项目引入校园,并开设专题课程,让非遗教育覆盖更多学生,孩子们从被动观看转为主动探索,更加善于观察、乐于表达,在亲手创作非遗作品的过程中,也渐渐生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与自豪感。

作为教育改革的践行者,统溪河镇学校正着力构建非遗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区域教研、组织户外实践等方式,让非遗技艺与美术、劳动等多学科深度融合,形成“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

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

从认知到认同,从传承到创新,从校园到社会,通过非遗历史讲解与技艺体验,让学生理解文化根脉,引导学生在守护非遗的同时,培养“文化主人翁”意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让学生成为文化传播者,将自信转化为行动力量。

非遗进校园,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统溪河镇学校用传统技艺点亮素质教育之路,让教育改革在文化浸润中落地生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力量。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立长效机制,开发非遗相关课程,将部分适宜非遗项目纳入社团活动,使其成为学校美育、劳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非遗进校园”工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龙欢

编辑:宋萍

本文链接:https://www.xpnews.net/content/646955/57/154279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