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手仁心曾祥寿 父老乡亲的健康保护神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县文明办 编辑:网站值班 2010-08-12 21:54:00
 
 
     在大山深处,他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和青春奉献给了家乡的热土和他热爱的医疗事业,充当着家乡父老乡亲的健康保护神。他就是我县大渭溪乡卫生院原院长曾祥寿。
 
“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干好它”
 
     曾祥寿今年62岁,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就是这样一个在群众眼中待人谦和、医术高超的曾院长,当初选择从事医生行业还只是一个偶然。
 
     行医之前那个时候他在村里面任大队会计,1973年,为了加强乡镇、公社卫生院的管理,把他从村里面一个副支书调到乡卫生院来做行政管理。在医院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医务工作,光有热情还不够,还要懂专业技术。于是,在医院担任了行政工作5年之后,他主动申请到卫校进修学习。1980年,曾祥寿凭借着自身的兴趣和刻苦的学习,从卫校学习毕业,并且取得了医师执业资格,之后又回到了大渭溪乡卫生院工作,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只管行政的院长,而是要能坐在医院的诊室里给病人看病的医生。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曾祥寿知道医病救人是天大的事,马虎不得,他凭借自己的毅力,苦心钻研医术。他起早贪黑,深入病房,从实践中学,向内行的医生学;他挤出时间,拼命读书,从书本中学,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就这样,他很快便掌握了一些常见病例的医治方法,加上他待人诚恳和善、肯帮忙,很多外乡的病人也慕名而来。
 
     春秋轮回三十年,曾祥寿把人生最美丽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家乡的热土。三十多年的时光,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医院就是他的唯一,病人就是他的全部。上门诊、下病房、忙会诊、做手术、值夜班,他用自己的全部热心,细心呵护着每一个病人。他清楚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竭尽所能为乡亲们服好务,对得起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
 
“为乡亲服务是我最大的幸福”
 
     身为一名乡村医生,他知道对于山区乡亲们的重要性。从他背上医药箱的第一天起,他就知道,他得把解除乡亲们的病痛当做自己的天职,他得为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奔波一生。他把为乡亲服务当做他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他把病人当亲人。在一个秋天的下午,一个50多岁的黑瘦汉子跌跌撞撞走进卫生院,满脸病容,痛苦难当,检查结果是胸膜炎,需立即住院治疗。可这位孤身一人在外打工的异乡人,当时身无分文,曾祥寿毫不迟疑安排他住院治疗。在20多天治疗期间,曾祥寿亲自为这位无亲无故的异乡人端茶送饭,精心治疗,病人治愈出院,欠下的200多元医药费也是他全部垫付。乡村交通不便,曾祥寿晚上出诊却是有求必应,即使节假日也如此。2001年除夕之夜,全家正在欢聚佳节,曾祥寿接到20多里外木溪乡朱砂堡村的一个急诊电话,当时外面正是风雪交加的黑夜,路面的积雪近尺,他没有片刻犹豫,就背着急救箱,打着手电,顶风冒雪徒步前往……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他听着新年的钟声踏上了归途,当他看到家家灯火,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时,虽然身心疲惫却又十分欣慰。非典袭来,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曾祥寿没有退缩,带领一班人走上最危险的预检门诊,闷热的天气,简陋的条件,厚厚的隔离服,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休息。在他们的努力下,大渭溪乡未发生一起非典病例。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曾祥寿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他患上了严重的胆结石。为了不耽误工作,听着总是晚上挂水,白天上班,实在痛得受不了,就打上一支杜冷丁。2003年最终因胆管完全萎缩,才不得已住进县医院,动完手术半个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这是他三十年来休假最长的一次。
 
“再苦再累也要改善医疗条件”
 
     休息之余,曾祥寿还经常背着药箱走乡串户,给乡亲们看病。由于医疗条件限制,骨折等一些较重的病人要送往低庄镇中心医院治疗,由于道路不平,十分颠簸,每当看到病人因此而痛苦万分的时候,他心里也愧疚不已。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再苦再累也要改善医疗条件,减少乡亲们的痛苦。 
 
     1996年,也就在其它乡镇卫生院正在为生计发愁的时候,曾祥寿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萌生了买一台比较先进的照片机的想法。经过多方筹措,医院购置了一台8万元的型号为200毫安的X光机。在当时,这8万元就相当于全院职工一年的工资。然而,这在曾祥寿看来,还算不得什么大动作,因为在他心中还酝酿着一个更加大胆的梦想:那就是在他自己任院长期间,一定要修一栋漂亮的、病人住着舒服的住院楼,建一个漂亮的乡镇卫生院。
 
     为了这一梦想,曾祥寿一干就是30年,这30年期间,他和全院职工一起,省吃俭用,节省开支。就连2003年曾祥寿患胆管萎缩住院,曾祥寿也没有向公家报销一分钱。2009元月,一栋总投资近80万元的综合住院大楼,正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卫生院又添置了全新的X光机,心电图,B超仪等先进医疗设备,从而彻底改变了大渭溪乡近6000群众的医疗条件。
 
“他坚守着为之倾心的医疗事业”
 
     不仅仅是对待病人亲和,在同事们的眼中,他也是一个令人尊敬的长者。2003年6月,同事杨石盾居住的房子因为电线老化起火,财物被全部烧毁。曾祥寿知道后,立即从家中取来被子,还垫付资金给杨石盾购买生活用品。
 
     看到年轻的同事在工作中,思想有所松懈时,曾祥寿更是耐心的开导他们。廖忠生,是卫生院独挡一面的业务能手。几年前因为条件艰苦,他准备向曾祥寿提出停薪留职、外出闯荡的想法。曾祥寿就他说:“外面的空间再大,也不那么好发展的,再说你是本乡人,为自己老百姓做好医疗服务工作,你是医者,医者父母心啊。”曾祥寿深知留住一个人才,一个好医生,对于这个山村的重要性。所以就在现任院长米仁国就读卫校期间,曾祥寿每月都会给米仁国支助30元生活费。为了回报曾院长的知遇之恩,毕业后的米仁国毅然放弃了大山外优厚的条件,回到大渭溪。其身正,不令而行。作为一个院长,曾祥寿以身作则,在乡镇卫生院最艰难的发展时期,他却始终把全院职工团结在一起,坚守着这方热土,坚守着他为之倾心的医疗事业。
 
     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到两鬓苍白的老者,因为一次看似偶然的选择,倾注了自己一生的心血。退休之后的曾祥寿,依然放不下医院和他的病人,回到医院发挥余热。
 
     没有惊天地地的伟业,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只是平凡中的坚持,坚持中的付出。30年来,作为一名党员,曾祥寿在大山深处,无私奉献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作为一名医生,他用自己的一双回春妙手和慈爱仁心,驱走乡亲们的疾病和痛苦。当年华渐渐老去,他的精神却历久弥香。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县文明办]
[编辑:地瓜]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县文明办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