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边城晚报深度关注:与“公选”乡党委书记面对面

来源:边城晚报 作者:舒刚斌 金中平 张勤繁 周生齐 编辑:网站值班 2009-07-14 17:12:00

 

    4 个多月前,溆浦县委举行了一场受网民高度评价的“干净的考试”,70 名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走进考场角逐3个乡镇党委书记职位。之后,15 人入围面试程序,9 人入围考察程序,3 人经过县委全会投票通过、任前公示和市委组织部的最后任命,于4 月17 日分赴温水、桐木溪、横板桥乡正式就任党委书记。
    在社会公众关注的目光中,本报记者6 月底专程前往溆浦,对这三位“考”出来的党委书记进行了专题采访——

溆浦公选乡镇党委书记到底选了什么样的人

晚报记者与公选书记面对面

 

温水乡党委书记罗志华
“没想到第一次参考就选上了”

    人物档案:今年33 岁的罗志华1997 年从湖南常德供销学校毕业,参加工作13 年,其中10 年时间在木溪乡政府。木溪10 年,他从一般干部当上副乡长,由副乡长转为党委委员,后来又由党委委员转为副乡长,分管农林水工作。他在任上带领群众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1.6 万亩,培养大户造林3000 多亩。成绩虽然可圈可点,但由于性格爱较真,上司对他的评价分歧明显,有人赞他是“拼命三郎”,也有人说他“脾气犟,不尊重领导”。


    最曲折的经历:从选举落选到满票当选2006-2007 年是罗志华起伏最大的两年。2006 年3 月8 日他调往油洋乡政府履新,本来是作为乡人大主席候选人安排的,不料在5月24 日的选举中意外落选。当时县委出于保护干部的考虑,准备将他调离油洋换个环境,他执拗地说:“如果油洋干部群众现在还不能接纳我,我就在这里干到他们接纳为止!”话说到这份上不容易,真要做好一桩事更不容易。以油洋乡政府决定兴修的油红( 红花村) 公路为例,这条连通5 个村的便民路让村民盼了多年,但由于各村在线路选择和占地补偿上意见不统一,道路施工就是顺利不起来。乡里把组织协调的任务交到罗志华手上,他也犯难了,因为这种涉及多方利益的矛盾,一旦处理不当,手握选票的乡人大代表们就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封杀他的晋升之路。几经思考,罗志华犟劲上来了:“大不了不当这个官么,反正要把路修好。”经过认真调查,他发现沿线一般村民其实意见不多,主要是少数村组干部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看得太重,成了公路建设“拦路虎”。怎么办呢?罗志华改变以前做思想工作的套路,邀集部分想通了的群众一起去“叮”村干部,最后把难关一个一个攻了下来。一年后,罗志华的仕途变得和公路建设一样顺利,2007 年11 月乡人大、政府换届,他以满票当选乡人大主席。


    印象最深的问题:“现在做工作,有时群众满意了领导不满意,领导满意了群众不满意,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办?”参加这次乡镇党委书记公选,罗志华起初担心考不好丢面子,后来他转念一想,县委下这么大的决心把乡镇党委书记职位拿出来公选,自己作为一名在乡镇工作多年的年轻干部,无论如何也没有理由不参加。笔试很顺利,得了第一名。面试就有点紧张了。一走进面试考场,正面是素不相识的“考官”,左右两面分别是列席的各大媒体记者和县委、县政府领导,几十号人围着自己一个人,罗志华背心里的汗一下就冒出来了。好在面试题目都是与乡镇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他才渐渐平静下来。


    对于“群众满意”和“领导满意”的矛盾,罗志华没有从正面回答,他说:“我们的工作都是为了群众满意,所以让群众满意就是让组织满意。我对工作的态度是: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最后还要让自己满意。用心工作的人其实心里还有一把尺,自己满意了才算把工作做好了。”记者注意到,他的回答不动声色地把“领导”换成“组织”,问他有什么说法,他笑而不答。“考官”们最后给他打出的面试成绩名列第三,综合笔试成绩排名还是第一。


    上任没烧“三把火”,他做的第一桩事是改造乡政府食堂4 月17 日,罗志华正式走马上任,远赴离县城近80 公里的温水乡担任党委书记。“上任第一天有何感想?”记者问。 “谈不上感想,乡镇工作如果想做好,一天到晚都有忙的,哪有时间感想。” 罗志华苦笑。他告诉记者,一上任自己马上被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抗灾救灾、社会治安等工作包围了。因为刚来,急需了解情况,很多事都亲力亲为,忙得晕天黑地的,接受采访前才从矿山下来。对于记者感兴趣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也是一笑了之。后来得知,罗到任后首先对乡政府食堂进行了改造。之前食堂因为饭菜质量差,许多干部敬而远之,纷纷跑通上班,以至整个乡政府就只一户住宿,晚上异常冷清。食堂改造后,环境变干净了,服务标准提高了,现在住乡政府的干部又上升到了10多人。罗志华说,干工作首先就要一种好气氛,改造好食堂,既提供了生活便利,又留住了一批干部,对沟通思想感情、营造同舟共济的工作氛围很有帮助。


桐木溪乡党委书记唐劲松
参加公选是因为相信县委

    人物档案:今年39 岁的唐劲松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第一学历高中毕业,因为英语拖后腿,连续三年参加高考未如愿,参加工作后才考得了本科文凭。1993 年应聘到溆浦县电解锰厂上班,一年后下岗,做了三年贩运生意。1997 年应聘到县司法局从事法律服务。之后参加公务员招考当上了乡镇干部。2000 年参加公考就任戈竹坪镇党委副书记。2006 年当选为镇人大主席。为人性格直爽,工作比较沉稳。


    参考理由十分直白:县委敢试验,我就敢应试处在“奔四”的年龄,阅历丰富的唐劲松沉稳但不沉闷,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实在对不起你,事情太多了,采访就半个小时好吗?”


    今年2 月4 日,节后第一天上班,唐劲松从镇党委书记处知道了县委公选乡镇党委书记的消息。书记要他报名参加,唐劲松当时哈哈一笑,说自己年龄也不小了,怎么去跟年轻人比啊。话虽如此,心底里还是深深一震:乡党委书记这么重要的职位也公选呀,不说溆浦,就是怀化,以前也没听说公选“一把手”的事情,这个人要是没选好,县委的风险就大了。晚上回到家里,他又认真分析了参加这次公选的理由:第一,县委书记李自成初来溆浦工作就推出了这么一个新招,以他硬朗的工作风格,断不会让这事办砸;第二,溆浦人多干部多,职务晋升竞争激烈,提拔使用干部常常因程序不够透明而招来非议,搞公选上应中央科学选人、用人精神,下应 “权力在阳光下运作”的民间呼声,县委首推这样的选人机制,必定集中十二分精神来实施,断不会给“跑官”者任何可乘之机。想到这里,唐劲松暗暗笑了:“既然县委敢试验,我就敢当实验室里的‘小白鼠’。”2 月17 日参加笔试,成绩出来,唐劲松得了第二名,亲朋好友为他高兴的同时又为他担忧,说你怕是要活动活动呢,万一别人活动了,你就吃亏了。唐劲松呵呵一笑:“好好的一次公选,干吗自己去糟蹋。”2 月25日参加面试,唐劲松保持轻松心态稳定发挥,又得了一个第二名,最后以综合成绩第二名入围。


    上任20 天,完成了一次全面的社会调查4 月17 日,经过县委的集体谈话,唐劲松赶赴桐木溪乡就任党委书记。桐木溪乡离县城不到10 公里,唐劲松按说是得了一个好位置,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头顶计划生育三类乡和目标管理警示乡两块“黄牌”,他的前任书记和乡长都因此就地免职,干部群众精神沮丧,工作局面很是沉闷。虽然当地情况还不够熟悉,但沉疴得用猛药治,摆在眼前的工作不能有丝毫拖沓。唐劲松在党委班子成员支持下,接连派出大队伍,进行大清理,兑现大处罚。对全乡孕检对象、计生外逃对象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清查,对违法生育的村干部、党员和普通村民全部处罚到位。“三把火”一烧,工作局面为之一新。但唐劲松还是把最大的心思花在全乡的社会调查上,上任20 天,他把整个桐木溪乡“翻了一遍”,还专门写了一份5000 多字的调查报告,把问题讲够,把分析做透,目标明确,措施可行,有理有据。记者问:“这样的调查难免要涉及前任班子的问题,同事们会不会反感?”他笑答:“其实问题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的调查重点不是问有没有问题,而是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同事们都很支持。”


横板桥乡党委书记张克喜
“能考的干部要能干实事”


     人物档案:今年35 岁的张克喜是一个非常能“考”的干部。他1996 年从怀化学院毕业,参加工作后在偏远的两丫坪、金龙、沿溪当了7 年老师。2003 年参加全县公考当上小横垄乡党委副书记,之后多次参加过市里组织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公考并入围,2006 年当选小横陇乡人大主席。

     “能考”的干部差点没入围,面试逆转劣势参加公选乡党委书记,张克喜想都没想就报名参加了。不料笔试成绩出来,他只得了个第十四名,勉强以前十五名的成绩入围面试。反思失利原因,他苦笑:“大意了。”这次考题与乡镇工作实际贴得很紧,与以前的考试有很大的不同,他本以为可以吃点“老本”,结果失算了。


     进入面试程序,看到那么多媒体记者和领导在场,他迅速进入了最佳状态。面试有道棘手的题目:政府派他出去招商引资,经过几轮接触后举行最后一次谈判。临行前,领导班子虽然敲定了谈判的底线,但实际谈判时,外商提高的要价突破了敲定的底线,谈判陷入僵持,项目合同眼看签不成了。碰巧的是,请示领导的电话又无法打通,问他怎么办。张克喜经过沉思,很快理清了头绪:一是冷静分析对方的要价造成的到底是眼前损失还是长远损失,是局部损失还是全局损失,并充分考虑就业、产业建设综合效益,权衡利弊当场决策;二是如果做出让步,努力把操作层面的问题想细,在合同具体环节上寻找补偿损失的机会;三是谈判回来后向领导做好详细汇报,争取理解,避免陷入“里外不是人”尴尬局面;四是认真自我总结,无论对与错,都要深刻反思,积累经验,为以后工作做准备。他的回答有理有据、措辞得体,听得评委们频频点头,媒体记者也暗暗叫好。最后,评委给他打出79.5 的高分,面试第一,以综合成绩第三进入考察程序。

    “重点抓好协调工作,这方面我比较适合”前往横板桥担任党委书记,张克喜的压力似乎要轻一些,因为横板桥的工作基础很好,干部团结、精神振奋,群众创业劲头非常足,能种的耕地没有一丘落下的,万亩金秋梨、超级杂交稻等项目建设都很顺利。但发展劲头足,难免利益矛盾多,外出打工的计生管理、鞭炮作坊的整顿、非法矿山和非法载客运营的整治等,都需要政府拿出足够的耐心与智慧。张克喜说:“基层工作的重点就是协调,这方面我比较适合。”以前在小横垄乡,团结村与杨柳村闹矛盾,就是他出面协调,最后才修通了两村之间的便民桥。张克喜告诉记者,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工作一直在基层,对群众很熟悉很了解,今后的工作主要是帮他们解决一家一户想办但办不了的事。

   延伸阅读:
  新党委书记任前都是乡镇人大主席
   溆浦公选乡党委书记的结果一公布,人们惊讶地发现,很凑巧,选上来的书记之前身份都是乡镇干部并且都担任乡镇人大主席。对此,溆浦县委组织部部长杨秀芳给记者的说法是:既有巧合的成分,又有一定的规律性。杨秀芳告诉记者,这次公考的选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内容与乡镇工作实际非常贴近,考知识,更考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与乡镇干部相比,县直机关干部明显处于劣势,所以经过面试程序后,县直机关干部纷纷败下阵来;再一个就是,能够担任乡镇人大主席,本身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就很强,加上还没有当上党政“一把手”,盼望主持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更强烈,参考前的准备自然充分一些,所以发挥都比较好。记者从侧面印证了杨秀芳的观点。一些落选的乡镇长告诉记者,考试是过硬了,但自己心态没有过硬。因为乡镇长职位离书记就只一步之遥,参加公选的决心不够、冲劲不足。加上乡镇长的工作本来就繁忙,所以应考准备也不太充分,在竞争中落了下风。


 

来源:边城晚报

作者:舒刚斌 金中平 张勤繁 周生齐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