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天星堂村破解难题促发展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王妍 向丽莉 编辑:网站值班 2009-06-10 13:46:00

 

 

为有源头活水来
 
——天星堂村破解难题促发展
 
王妍   向丽莉
 
 
    不见废置田地,也不见村民们为缺水的事情而发愁,如今的小江口乡天星堂村丘陇间水流潺潺,蛙声一片。65岁的老党员李延刚激动地说。“多亏了这条渠,才结束了靠天“吃饭”的日子。”
 
    天星堂村是位于雷峰山上的一个小村,全村共有639人,水田150亩。由于海拔位置高,溪河匮乏,除了雨水,全村唯一的水源只有一个于1975年修建的山塘,更因为沿线渠道年久失修,一到旱季只有眼睁睁地看着禾苗枯死。去年全村近三分之一水田被荒弃或改种旱粮。
 
    修一条水渠把山塘的水引到田里成了村民们最大的愿望。但是由于村干部之间不团结,干群之间的矛盾问题不断,召开党员会时不到20%的人来参加,甚至还有村民到县、市上访,修水渠这项公益事业只好搁置一旁。
 
    顿邦城是该村的驻村干部,从今年驻村以来,他发现由于村班子和村民之间的矛盾根源之一就是互相沟通少,群众不知道村里的具体困难,村干部也没有进行解释,隔阂越来越深,干群关系十分紧张。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乡党委政府领导和驻村干部经常把村干部集中在一起进行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积极查找村支两委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根源,并带着村干部们有空时就到村民家中唠家常,渐渐的村民有什么事情也愿意跟他说,短短半年时间,先后走访群众270余户,解决了矛盾问题10余起,使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逐步消融。
 
    今年4月,春耕在即,眼看全村的水田都要蓄水备耕,村支两委急民所急,当机立断把重修渠道列入全村第一大事,通过与党员和群众代表沟通交流,召开村民大会统一思想,修建渠道的想法得到了全村群众的赞同和支持。
 
    在修筑水渠时,村干部坚持把这项工程作为改进作风、提升形象、增进团结的考场,积极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由于山高路陡,汽车开不上去,净重180斤的模板只能靠肩膀一块一块抬到上去。在坡陡的地方不好使劲,村妇女主任舒生凤就跪在地上顶着让别人拉上去。衣服蹭破了,膝盖出血了,她都没有吭一声,咬着牙把一块块模板顶上去,连续10多天下来,走路都困难。但是她在村民面前却始终露着笑脸,还说:“想到以后我们村里的人不用怕天干,随时都能用上水,就不晓得痛了。”
 
    村主任李远清经常带着党员清渠道、修电排,连自家经营的生意都顾不上了。5月份,乡里举行一季度优秀村干部评选活动,在全体乡村干部对候选人进行不记名投票中,他像一匹黑马,总票数名列第二,顺利当选了优秀村干部。
 
    正因为村干部作风的转变,发展的凝聚力逐步增强。如今,村里可现在不管是开会还是建设公益事业,只要在家的群众都会积极参加,一起讨论问题,为村里的发展出谋献力。5月31日,村里组织党员义务开展水库加固,没有一个拖后腿。家境贫寒的李延兵放弃130元一天的活,主动去帮忙。他说:“现在不比从前,大家都乐意参加村里的活动。”党员李延生虽然自家的田离水库近,平常不缺水,但在修渠道时,天天都在工地上帮工,春耕时节连自家的农活都顾不上。
 
    如今,一条全长1400米的灌溉渠道穿山越岭,村里的水田没有一分被荒废,群众喜笑颜开。大家心齐了,很多事情不仅敢想,而且敢做。村干部身先士卒,党员群众齐齐上阵,拉通了4组的毛路,结束了这个组不通车的历史。现在,村里又正在着手建设饮水渠道……一汪汪的清泉在山野间欢快的歌唱,一派和谐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 雨止春虹]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王妍 向丽莉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