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融媒讯(通讯员 黄浩)春日的暖阳拂过双井镇百花村的青石板路,村民舒友礼蹲在自家门口新修的垃圾分类亭前,将分好的塑料瓶和果皮投入对应的蓝绿桶中。“这法子灵光,积分还能换油盐酱醋。”她笑着拍拍手说道。
百花村垃圾分类亭
两年前的百花村可没有这般光景。春雨一来,黄泥路变成了“芝麻糊”,穿雨靴出行的村民自嘲“天天跳泥坑芭蕾”。村南头的沟渠漂着农药瓶和烂菜叶,黑黢黢的水面连蜻蜓都不敢落脚。家家户户的垃圾堆在院角,村小学的娃娃们编顺口溜:“塑料袋,满天飞,追着跑断两条腿。”
转机始于去岁开春,村党总支书记李佑寿带着镇里的规划图,把“干部带头、网格管理、积分兑换”三把火点得旺旺的。施工队进场那天,七组的李大爷攥着扫帚拦在自家柴垛前:“祖祖辈辈堆这儿,动它干什么?”直到村委邻居苦口婆心做工作,彰显出改造环境的决心,这才嘟嘟囔囔的让开道。
百花村“微花园”
如今漫步村中,红砖砌的花坛沿着屋角蜿蜒,百日菊、绣球、红叶开得泼辣。那些曾经飘满垃圾袋的沟渠,如今清可见底,村委会在三家垅广场岸边栽种了垂柳,新装的护栏银亮亮地反射着阳光。最热闹还数村部的“爱心超市”,每周五下午,村干部都会统计积分兑换物品,并送货上门。“上个月帮着清淤泥攒了二十分,换了瓶菜籽油!”十一组的舒友楚晃着村委送来的战利品,笑声惊飞了桂花树上的麻雀。
爱心超市送“货”上门
变化藏在每个晨昏暮晓里。晨雾未散时,穿黄马甲的环卫工贺德海已推着车巡遍网格,发现谁家门前堆了杂物,立刻拍照上传微信群并清理;夜幕降临时,文化广场的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大姑娘小媳妇踏着音乐跳广场舞,娃娃们在宽敞的广场上嬉闹。
暮色渐浓时,炊烟缠着花香爬上屋檐。改良后的农用三轮车“突突”驶过村道,车斗里码着分好类的可回收物。不知谁家院里飘出酿蜜的甜香,混着文化广场的梆子戏调门,在春风里酿成醉人的乡村夜曲。
百花村文化墙
站在新修的村文化墙前,李佑寿摩挲着墙里生锈的捣犁把。这物件是清淤时从老沟渠挖出来的,如今和褪色的旧电视机、残损的磨盘并排陈列,成了鲜活的历史记忆。月光漫过白墙黛瓦,照亮家家户户门前的“微花园”,一百年的老樟树在新叶间沙沙作响,仿佛在絮叨着一个村庄破茧成蝶的故事。
来源:溆浦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浩
编辑:米娜
本文为溆浦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