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而讲》
今天推出
张凤:打破封建礼教的枷锁
↓↓↓
播讲人:溆浦县妇联主席 张凤
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溆浦人民广播电台fm104.7,我是主持人舒秦,您正在收听的是由溆浦县委宣传部主办,县妇联、县委党校、县教育局、县融媒体中心、向警予同志纪念馆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的“继承先烈志 赓续赤子心”警予精神宣讲栏目——《为您而讲》。
130年前,她诞生于湖南溆浦的青山绿水间;97年前,她以33岁的青春年华,用生命诠释了‘以身许国,无惧牺牲’的信仰高度。今天,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这位‘革命玫瑰’的璀璨人生,聆听她的故事,传承她的精神。
首先让我们有请今天的播讲人溆浦县妇联主席张凤。
播讲人: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播讲人张凤,很高兴能够通过节目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向警予同志的故事,今天我要播讲的故事是《打破封建礼教的枷锁》,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回到百年前的中国。
在溆浦的学堂,向警予和其他的老师用心地培育着这些娃娃们,教给他们科学文化知识,也传授他们新的思想。
一天早晨,学生们在操场做早操,这是向警予要求学生们每天必须要做到的。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为国家作贡献。忽然,不远处一个蹒跚的身影引起了她的注意,那是一个叫杜仙翠的女孩子,她做操的时候动作极不协调,左右摇摆,站都站不稳,向警予立刻走了过去,一把扶住了杜仙翠,望着这个满头大汗、愁眉苦脸的小姑娘,警予关切地问道:“仙翠,哪里不舒服吗?”
杜仙翠不好意思地低着头,两颗晶莹的泪珠顺着脸颊直淌而下,她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先生,我……我……我的脚疼。”
向警予的目光移到了杜仙翠那双看似正常的脚下,心里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又是一个被封建制度坑害的小姑娘。向警予和同学们搀扶着杜仙翠坐到了教室里,用手绢轻轻拭去了杜仙翠额头上的汗水,然后帮她脱下鞋。那双正在发育的脚丫子被包裹成了两个粽子的模样,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鞋子的前端塞进了好多棉花。向警予看见这一切,一边摇头,一边轻轻地帮杜仙翠把裹脚布拆掉。放学后,向警予送杜仙翠回家。校长的亲自登门让杜仙翠的母亲非常吃惊,看着女儿被放开了的双脚,杜仙翠的母亲皱了皱眉头:“向先生,仙翠要是现在不受点苦,以后会找不到婆家的,女娃娃总是要讲个三从四德的,让她裹脚也是为了以后她有个好名声。”向警予微笑着握着仙翠母亲那双粗糙的手,说到:“大妈,您操劳了一辈子,这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您自己清楚吧!难道你要让仙翠再走一遍您的老路吗?新社会要求男女平等,男子能打仗,女子也能背枪,可是如果她们一个个都把脚裹小了,站都站不稳,还怎么为国家作贡献呢?终究也只能被束缚在这些礼教中啊!”“我们现在让女娃受教育、学文化、就是要教她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要让她们堂堂正正地做人,还要一起改造这个让女人们吃了许多苦的世界,解放我们的脚,也就解放我们这一辈子啊!向警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杜仙翠的母亲明白了要打破封建礼教的枷锁对女子的束缚,她保证以后再也不给女儿裹脚了。向警予苦口婆心做杜仙翠母亲的思想工作,从此不止一个杜仙翠不再缠足裹脚,有许多像杜仙翠这样的女孩以及保守的家长,受其影响,解放了女孩的脚,成为首先从脚上做起的新女性。
向警予用自己真诚的心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她时刻注意着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她像母亲一样关怀着学堂里的每一个孩子,后来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的播讲完毕。
主持人:感谢张凤主席给我们带来的故事分享,本期故事由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副馆长罗丽君撰写。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向警予‘教育救国’的初心。今天的《为您而讲》就进行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播讲人:听众朋友们,再见!
来源:溆浦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溆浦人民广播电台
编辑:宋萍
本文为溆浦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