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预防野生蘑菇中毒”致全县市民朋友的一封信

来源:溆浦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溆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邓佳蕊 2023-05-11 11:19:09

市民朋友:

大家好!

随着夏季到来,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是误食野生蘑菇中毒高发期。为有效遏制和防范食用有毒野生蘑菇造成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切实保证广大市民朋友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有关知识告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野生毒品磨菇的危害。大多数野生蘑菇都含有毒素,不能食用。普通人不能辨识是否有毒,仅靠肉眼观察形态、颜色以及嗅气味等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中毒。野生菌的毒性成分复杂,即便通过烹调、加工或者晒干等方式也不能完全破坏其毒性。中毒临床表现主要有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一般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一旦食用野生毒蘑菇,易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发病急,症状严重、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

二、有效防范野生毒蘑菇中毒风险。请广大市民朋友不要轻信民间流传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须做到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餐饮单位要加强自我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不能放松警惕,不要轻易购买食用;凡是集体聚餐、举办宴席、餐饮服务单位、学校、工地和机关企事业食堂,禁止采购和烹调野生蘑菇,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农家乐等餐饮服务单位应拒绝加工游客自行采摘带来的野生蘑菇,严把原料进货关,严禁采购、销售或烹制来源不明的、不常见的、可能有毒有害的野生蘑菇。

三、科学做好野生菌中毒应急处置。目前,对野生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发病急,死亡率高。一旦误食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出毒素。同时,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并立即到医院进行就诊,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对于情况紧急的患者,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前往附近医院诊治。就诊时应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要警惕中毒“假愈期”。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

广大市民朋友,为了你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请加强自身和家人的教育和指导,做到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

溆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5月10日

来源:溆浦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溆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邓佳蕊

本文链接:https://www.xpnews.net/content/646749/55/126412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