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追寻警予足迹】书声激荡!我们都被“学霸”向警予圈粉了

来源:溆浦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山涧鱼鸣 编辑:宋萍 2021-06-09 12:01:56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5月下旬,电视剧《向警予》在央视热播,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欢迎,警予家乡溆浦更受到了广泛关注。电视剧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向警予外出求学、回乡办学的全过程,青春洋溢、刻苦上进的女“学霸”形象跃上荧屏,迅速圈粉无数。

向警予虽然出身富商家庭,但他的父亲十分开明,让她接受了新式教育,并成为当时县里唯一一位进入学堂读书的女学生。通过教育和家庭影响,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开始萌芽。求学过程中,向警予接触进步思想,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最爱读《离骚》和《木兰辞》,是全校闻名“文武双全”的学生,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学霸”。但向警予戒骄戒躁,时刻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还将名字改为向警予,以警醒自己不要忘记救国救民。

图片

教育点燃了向警予的爱国热情。在常德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她与志同道合的七名女同学结拜姊妹。电视剧《向警予》中的一幕,虽隔百年再现荧屏,依然让人热血沸腾,向警予亲自起草誓词并领誓:“姊妹七人,誓同心愿: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旨获胜,以达教育救国之目的”“一要振奋女子志气,二要追求男女平等,三要实现教育救国”。

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她怀着教育救国的远大抱负,回到溆浦创办了溆浦县立女子学堂,并自任校长。她亲自编写校歌,制定“自治心、公共心”校训,明确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自治心”培养学生做人,“公共心”培养学生做事。

图片

溆水汤汤,不舍昼夜。历经一百多年,如今,溆浦早已旧貌换新颜,溆水河畔的警予学校,却依然书声激荡,校歌悠扬,“自治心、公共心”的校训闪闪发亮。时至今日,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和办学理念历久弥新、给人启发,值得我们向这位“学霸”学习致敬。

教育是百年大计,再多的投入也不为过。增加教育投入,提升教育优先发展的共识,是办好教育的基础。向警予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创办溆浦县立女子学堂,困难可想而知。她倾尽全力,说服县长和父亲相助,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学校才得以正式开学,尤见投入对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溆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重视前所未有,工作优先部署、问题优先解决、项目优先建设、人员优先补充、经费优先保障。短短几年时间,城乡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孩子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生活在文雅静谧的校园,健康快乐成长,百姓交口称赞。传承警予精神,建设警予家乡,更应保持教育投入力度,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振教育事业志气,为溆浦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图片

不论时代如何变幻,让城乡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初心。电视剧《向警予》描述了这样一个动人情景,向警予创办的学校开学后,她看到招生名单中没有乡下孩子,违背了办学初衷,心急如焚。为了让城乡孩子都能公平上学,向警予亲自前往地处偏远的龙潭乡劝学,留下了“警予劝学”动人的故事。与百年前的条件相比,现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城乡孩子可同上一堂课,实现了资源互补,保障了教育公平。

向警予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培育人才的法宝,百年不老。她非常注重教育实践,尊重个性、推陈出新、因材施教、注重教学与实际应用。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公共道德心,专门成立“清街团”,组织女孩子清扫街道,用实际行动感化和教育人。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应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在培养学生“自治心、公共心”的同时,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教育他们学有所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修为,让大家从小就知书识礼、知耻知为,成为业务专长、品德品质兼备的“学霸”,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图片

来源:溆浦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山涧鱼鸣

编辑:宋萍

本文链接:https://www.xpnews.net/content/2021/06/09/948333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