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朋友圈被龙潭镇的一篇文章刷屏,感受颇深。4月15日,新华社以“穷”镇“富”变为题对龙潭镇城镇建设进行了深入报道,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地干部有没有做事,有没有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有没有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解决问题,改善民生,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从改变“路是烂的,河是臭的,街道是脏乱差的”做起,从改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晚上一抹黑”做起,龙潭镇这两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防洪堤建好了,排水设施修好了,街道绿化亮化了,占道经营的少了,新汽车站建成了,综合市场破土动工……
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为龙潭镇党委、政府点赞:这2年的变化比以前20年的变化还大。通俗的语言,简单的文字是对当地镇政府最大的褒奖。然而为什么龙潭镇单单就这两年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了?个人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委的坚强领导,干别的扎实作风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面貌。
改善民生需要项目,实施项目需要资金,但从县到乡,现在缺的就是资金。怎么办?等靠要只能让龙潭的发展远远被甩到身后。为此,该镇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敢闯敢拼,在小城镇建设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开源节流,争取资金,共建共享,市场运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建设美丽家乡、美丽龙潭。两年来,该镇动员企业、群众、社会热心人士捐款、出物出劳折合人民币近千万元。为节约建设成本,该镇想尽办法,挖空心思,打起了“老乡牌”“感情牌”。城镇下水道设计,直接找在外有资质的龙潭籍设计专家帮忙,节省了十分之九的设计费用......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各级干部应该向龙潭学习,情系民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牢固树立“无功便是过,无为也是错”的紧迫感,自觉克服怕事躲事、碌碌无为的思想,放开手脚、迎难而上,大展拳脚,带领广大群众奔向幸福新生活。
[稿源:红网溆浦站]
[作者:微观天下]
[编辑:管理员]
来源:红网溆浦站
作者:微观天下
编辑:网站值班
本文为溆浦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