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取中都乡上尚村贫困群众意见建议

指导两丫坪镇提高村易地扶贫搬迁

暗访水东镇高明溪村驻村帮扶工作

商议淘金坪乡诏诰垴村基础设施建设

抽查均坪镇金屋湾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8月18日至20日,又是一个周末。
小横垅乡、葛竹坪镇、龙潭镇、黄茅园镇、中都乡、两丫坪镇、水东镇、淘金坪乡、均坪镇、舒溶溪乡、大江口镇的贫困村寨,几个干部戴着草帽或穿行田间地头,或深入农户家中。村民们都认得,走在前面的是县委蒙汉书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的脱贫攻坚“三走访三签字”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蒙汉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领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李波及县扶贫办、县交通运输局等单位负责人,深入乡镇走访调研、落实工作。
“百姓不脱贫,我心不安宁!”蒙汉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三走访三签字”工作,一村一村地走访,一户一户地帮扶,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做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实现贫困户不脱贫帮扶不脱钩,贫困村不出列队伍不撤走,群众不满意责任不放过。
“两个完善”是当务之急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完善是贫困村脱贫的基础。
走进黄茅园镇油麻村,群众戏称村里的公路“小车通不过,摩托像跳舞”。村民最大的愿望是把公路硬化好。
“没有路,老百姓脱贫就看不到希望。”来到该村时天色已晚,蒙汉坚持现场体验了路不平、出行难。他当即交代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黄贤华,尽快启动项目,加快建设进度,让老百姓早日走上一脚好路。当晚,蒙汉还与市农科所驻油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谭东辉和镇村干部一同商定方案,直到问题一一敲定才动身返程。

与黄茅园镇油麻村干部商议结对帮扶
三天时间里,蒙汉一行围绕贫困村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进村入户,实地调研,共商方案,解决难题。
拉通淘金坪至新化上团的“断头路”是该乡群众的梦想。由于群众对公路走向存在分歧,一直未动工。“公路走向不确定,今晚不休息!”8月19日晚,淘金坪乡政府灯火通明,蒙汉与乡村干部集中座谈,为修建公路出谋划策。晚11时,公路修建方案确定,各村纷纷表示全力支持公路建设,把这条路修成脱贫致富路、旅游互通路、民族团结路、邻居友谊路、干群连心路。
大江口镇虎皮溪村地理位置偏僻,蒙汉一行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步行进村,汗流浃背。“手机在村里只能当手表用!”大江口镇镇长雷汉生的一句话引起了蒙汉的关注,他拿出手机一看,屏幕上果然是空格信号。
“电话都打不通,群众怎么脱贫?”蒙汉心沉了。他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两个完善”是当务之急。县扶贫办要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照贫困村出列“两个确保、两个完善”指标,对所有贫困村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电力供应、通讯畅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开展一次大排查,列出工作清单,尽快补齐短板。
产业扶贫是根本之路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大江口镇白岩头村共有132户贫困户,脱贫任务艰巨。村党支部书记田松青说:“好在村里有了富民产业,建立了工业丝瓜基地100亩,还有高山西瓜、高山葡萄等产业,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很足!”

考察大江口镇白岩头村产业扶贫基地建设
“走,去现场看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完介绍后,蒙汉又现场探了个究竟。只见田间地头的瓜棚里,翠绿饱满的丝瓜挂满藤蔓,一派丰收景象。
与田松青算完了收益账,蒙汉指出,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四跟四走”模式,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让更多群众在发展产业的链条上获益。

了解葛竹坪镇横路村生猪养殖项目建设情况
葛竹坪镇横路村是县商务和粮食局帮扶联系村,已开发茶叶基地200亩,今年又计划发动贫困户入股生猪养殖合作社。蒙汉要求按照生态环保规定,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科学合理选择地址,准确把握市场风险,让群众真正分到红,赚到钱。
真情帮扶是关键之举
真情帮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只有把政策学好了,才知道怎么帮助群众。”8月19日,县职业中专驻水东镇白竹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湘光正组织村干部学习县里下发的《溆浦县脱贫攻坚到户政策实施方案》。蒙汉的突然到来让大家感到十分意外。
刘湘光说,往日听说书记下乡检查工作不打呼、不听汇报、不定地点,直接进村入户看现场,没想到今天被自己验证了。
看到刘湘光周末还在村里忙碌,蒙汉肯定地说,脱贫攻坚群众期盼,社会关注。只要各级党员干部真正扎根贫困村组,人在村上、心在扶上、帮在根上,贫困帽就一定能摘掉。

关心舒溶溪乡龙角桥村贫困户杨小娥一家的生活
舒溶溪乡龙角桥村贫困户周光义患有骨质增生,丧失了劳动能力,其妻杨小娥突发脑溢血后留下了后遗症,一家六口的生活十分困苦。得知乡村干部为他们落实了帮扶政策,3个小孩读书都有了保障,蒙汉指出,脱贫路上不掉队,发展教育是根本。对有子女上学的贫困家庭,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落实好教育扶贫政策,绝不能让寒门学子因为贫困而辍学。
临别时,蒙汉看到周光义家的房子十分破旧,又叮嘱随行的乡村干部用足用好危房改造政策,帮助她们一家建好新房。听了这一番暖心的话语,杨小娥热泪盈眶。
大江口镇白岩头村贫困户谢正其因车祸丧失了劳动力,儿子谢大兴也因病在家待业,一家人生活艰难。蒙汉和他促膝长谈,话家常,聊发展,讲政策,定目标,并根据他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帮助他制定了入股村里高山西瓜和羊肚菌种植基地的脱贫计划。
“帮要帮到点上,扶要扶到根上。”蒙汉强调,每个贫困村都有自己的困难,每位贫困户都有自己的难处,各级各部门要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用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低保兜底等政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帮扶,保障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都有保障。
“绣花”功夫是攻坚之法
脱贫攻坚越往后走,难度越大;越往下走,工作越具体,必须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掌握攻坚之法,做细做实做精。
小横垅乡雷坡村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与怀化腾日酒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葡萄种植基地,帮助群众脱贫。8月18日,蒙汉一行来到该村时,正逢村里产业扶贫奖补动员大会召开,村党支部书记杨湘银正动员大家入股1000亩刺葡萄基地。

在小横垅乡雷坡村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效果测试
“向祚兵,你孙女可以享受哪些帮扶政策?”“入股刺葡萄基地有什么好处?”蒙汉走到群众中间,对照贫困户花名册,现场抽查村民对扶贫政策的了解情况。
“孙女每年都有教育扶贫帮忙。”“我们以扶贫资金入股葡萄基地,不仅可以分红,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增加收入。”面对蒙汉的提问,向祚兵一一对答如流。蒙汉欣慰地说,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贵在心细。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和乡村干部要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帮助贫困群众制定脱贫方案,落实脱贫举措,实现稳定脱贫。
“信息采集表填写不规范”“帮扶措施欠具体”“结对帮扶成效不明显”……龙潭镇红岭村共有99户贫困户,蒙汉仔细抽查了该村台账资料整理情况。

检查龙潭镇红岭村扶贫台账资料
“走访不是走形式,签字就要负责任!”蒙汉强调,“三走访”就是落实责任,“三签字”就是担当责任。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溆浦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脱贫攻坚“三走访三签字”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一村一村开展上门走访,一户一户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走访不漏一户贫困群众,签字不错任何一个环节。
在乡镇落实脱贫攻坚“三签字三走访”工作期间,蒙汉一行还督办了各乡镇基层党建、环保整治、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情况。
三天时间里,蒙汉一行上山下乡,不辞辛劳,不畏路远,唯愿群众早日脱贫……
[稿源:红网溆浦站]
[作者:邹康一]
[编辑:管理员]
来源:红网溆浦站
作者:邹康一
编辑:网站值班
本文为溆浦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