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门村的早稻喜获丰收
7月22日,是祖师殿镇四门村1000多亩早稻开始统一收割的日子。83岁的龚高生老人与其他围观的村民一道,坐在田埂上,惊喜地望着眼前这惊奇的一幕:联合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一排排稻穗被“吞”进收割机,一捧捧金黄的谷子流进了袋子,一团团切碎的稻草吐在田里,成为最好的有机肥料,一辆辆拖拉机把谷子运到了家门口……
“一亩田眨眼功夫就收割完了!”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龚高生兴奋地谈着他的感受,“想不到田还能这么轻松地种!”龚高生和村民们不时发出响亮、喜悦的笑声。这一些笑声同收割机“达达”的马达声响相互交织,响彻夏令时节丰收的大地。
“今年我们采取五统一种植的早稻亩产达到了800斤!”赶来助威的镇党委书记刘丰阳,兴奋地向前来观摩的县农办主任夏跃秋、农业局局长陈晓瑞、农机局局长蒋洪早、花桥办事处书记扶运长等领导介绍着四门村取得的成功。
“铁牛”进村成本减百元

村里实施“集体合作”后,四门村村民龚高燕、龚铁军抓住这一机遇,利用农机补贴政策,合伙购买了两台联合收割机,这样,被村民们称为“铁牛”的收割机来到了四门村,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
村民舒仲文现年63岁,老伴66岁,今年,舒仲文家种了3亩多的稻田,然而儿子和女儿在外务工,家里缺乏强壮劳力,往年沉重的农活让舒仲文老俩口很吃不消。入夏以来,眼瞧着稻谷一天天地成熟,舒仲文可真是又喜又急,喜的是今年稻谷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急的是自己老俩口很难抢收完这么多的稻谷。然而就在这时,龚高燕和龚铁军从县城“牵”回村子里来的“铁牛”帮了舒仲文大忙,他家的3亩多稻谷不到半天时间就全部收割回了粮仓。
“要是靠以前那样种田,我们太吃亏了。现在很轻松啊,只要等着将谷子拖回家就成,而且成本还少了很多呢!”说到成本,舒仲文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起了细账。原来,往年村民们靠人力收割稻谷,每亩的工钱成本是180到200元,现在,“铁牛”的承包价是每亩100元,这么一算,村民使用收割机,每亩稻田可节省收割费用近100元!
四门村村支书舒选华告诉记者,近日村干部在村民中做了一个农业工作的摸底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农业机械的引进,7成以上的村民对发展农业的信心大增,希望能继续科学种田,多种田。
“五统一”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联合收割机刚走,整田的小铁牛立马登场,“到明天,这丘田就是晚稻了!”
四门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有水田1680亩。近年来,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本村劳力不足、农田耕种成本高等原因,村里的水田从“双季”改为“单季”,同时有近百亩水田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导致了粮食播面和产量大幅下滑。今年,县委、县政府把粮食生产摆上农业主导产业位置,大力推广双季稻示范工程,稳定粮食生产大县地位,四门村村民满怀信心、应势而动。在实际工作中,该村村支两委大胆革新传统粮食生产方法,制定出台了“五统一”管理模式。
“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种催芽、统一耕整、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灌溉、统一收割。“统一机耕、机收,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统一品种和除草治虫,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妇女、老人种田技术缺乏的问题;统一灌溉,始终坚持一把锄头放水,可以有效解决灌溉用水难题……”四门村村支书舒选华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讲解该村颇具创新价值的农业管理模式。
“五统一”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粮食生产的技术、劳力和成本三大难题,村民种田积极性高涨。目前,全村15个村民小组中共有547户农户拿出1048亩耕地加入“大包干”,从“单干”重回“集体合作”。
“大规模机械耕田每亩比外面便宜了40块,统一植保每亩能省20到40元,统一收割每亩能省80到100元……以前每亩稻田的成本近800元,算起来,没有什么收入,甚至有亏的时候,而现在每亩的成本降到400元左右,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瞧着远处正运稻谷回家的村民,舒选华信心十足地展望着四门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美好新图景。
在结束采访回来的路上,我们看到,许多村民正在刚收割的土地上犁田,预备着播种晚稻,也播种下他们满怀的希望。这希望的果实必定是沉甸甸的,也必定是欢欣的。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张勤繁 李纯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