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笔者驱车前往大山深处的溆浦县水东镇白竹坪村,采访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保姆书记”的黄瑛。
沿途青山绿水,凉爽宜人。从镇政府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开车花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白竹坪村村部。
一个五十岁出头、高挑个、双目有神的中年汉子出门给我们打招呼,谦逊地介绍:“我就是黄瑛。”据了解,他2014年起担任村会计、村纪检员,后又当选为村主任。老支书退职后,接过接力棒,开始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
白竹坪村山多地少,全村没有商店,村小仅5名学生。村里的事琐碎、冗繁。“这些鸡毛蒜皮小事,对老百姓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情,作为村干部,就是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好,让他们时时感受到党的温暖。”黄瑛语气里饱含着真情。
前不久,四组的黄德满手机欠费,请人帮忙充了100元话费,但迟迟没有收到缴费信息。他以为被骗了,跑到黄瑛家反映情况。黄瑛通过打热线电话查询,发现该手机已完成缴费。黄德满觉得黄瑛办事认真,便请求黄瑛:“以后缴电话费的事就拜托啦。”于是,黄瑛接过了为在家村民充话费的活。
黄瑛曾当过村电管员,村里一些老人换灯泡、修开关等电工活,又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头上。
采访时,黄瑛的电话响了,“快帮我看看,我家怎么没电了,家里正碾着米呢。”三组村民黄贻袋声音急促地说。黄瑛在手机上一番操作,为村民很快解决了困难。原来,农网改造后,智能电表在预存电费用完后就会自动断电,给一些行动不便且用着“老年机”的老人造成困扰。黄瑛遂与其他两名村干部商定,将各家各户用电编号录入手机,每月帮助各自网格内村民续缴电费。
一个月两三千元的工资,每天清早从4公里外的家里往村部赶,还时不时地到镇上和县城开会、办事,仅面包车一个月油费就要五六百元,黄瑛的老伴开始很不理解,儿子儿媳也劝说父亲去县城帮忙照看孙子。
“村里的人老的老、小的小,他们遇到困难怎么办?”黄瑛说,自己是一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每天能为群众做点事,既充实,也能体现人生价值。慢慢地,家人理解了。“遇到群众来家里反映问题时,老伴还主动帮忙做起了群众工作。”黄瑛脸上满是欣慰。
山里乘车不方便,村民买油米和日用品,以及种子农药化肥等,都找上了开着面包车的黄瑛。每次,黄瑛都有求必应,免费将采买的物资送上门。三组黄贻龙夫妇七十多岁了,年老多病,公路离家还有一段距离,对于化肥等较重物资,他们根本无力搬进家里。这样,黄瑛又一袋袋帮他们扛到家里。每次,黄贻龙夫妇盛情邀他吃晚饭,黄瑛都婉拒了。
九组村民贺方福谈起去年5月的一件事,仍心有余悸。“要不是黄瑛书记及时组织我们转移,我们早就没命了。”贺方福满怀感激地说。
九组附近有一个骨干山塘,地处低洼,加之排水沟较小,一有汛情就会因排水不畅造成洪水外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贺方福等3户房屋建在山塘下,去年5月22日,接连几天的大雨让他们担惊受怕,担心房子被冲走。当晚6时,贺方福打电话给黄瑛报告了这一情况,黄瑛立即冒雨赶来,发现山塘洪水严重外溢,马上组织他们转移。仅仅过了10多分钟,只听见“砰”的一声,倾泻而下的洪水夹着塌方产生的泥石流,瞬间冲垮了贺方福家靠近山边的几间房子……天气一放晴,黄瑛就带领党员群众,对排水沟进行了扩宽加固,彻底排除了这一隐患。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陈小勇 吴厚华
编辑:邓佳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