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怀化日报】【走进老区看新貌】无限风光在“雪峰” ——溆浦县“老区新貌”见闻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李江 编辑:米娜 2022-05-17 14:50:22
时刻新闻
—分享—

4月下旬,从溆浦高铁南站出发,沿着雪峰山脉东麓,驱车驶向山背村,群山逶迤、坡岭拥翠、溪水潺潺……

行车约12公里时,海拔来到了300米,绵延起伏的8公里梯田闯入视野,目之所及皆是蓄满春水的稻田,层层叠叠、蜿蜒而上,十分壮观。

“现在都是高标准的柏油路,到镇里也就不到半个小时,可我们以前去镇上赶集来回要花六七个小时。”山背村党支部书记唐世敦激动地告诉来访客人,山里的祖辈们世代在此耕耘,大部分人去一趟镇里就算见了世面,不敢想象如今的山里也能成为山外人的“世面”,无数人来此打卡,体验田园生活。

4月22日上午,山背村花瑶挑花传习所内,奉寨妹正和其他花瑶“仙子”们一起,跟着年长的阿婆学习挑花刺绣。在阿婆的教导下,大家全神贯注于研习各式各样的花鸟虫兽图案。

“我们绣的挑花直接卖给旅游公司,每个月有2800元的固定工资,还有提成。”奉寨妹指着一幅老虎图案的挑花作品向记者介绍道:完成整个图案要个把月,绣好后能从旅游公司那里拿到1000元左右的文创产品提成,要是自己兜售,也就两三百元。

如今,奉寨妹和丈夫都在景区做事,自己刺绣挑花,丈夫在景区做文秘,小两口在家门口一年就能拿到大几万元的收入。

提起山背村的变化,同样吃上“旅游饭”的本村村民、景区副经理李玲显得有些激动。此前只有初中学历的她至今不敢相信,自己在村里找到了爱人,进修拿到了旅游管理大专文凭,还掌管着景区的接待重任,一举实现了爱情、学业、事业大丰收。

“我们村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人在景区做事,景区现在就是大家第二个‘家’。”村支部书记唐世敦自豪地介绍,截至2021年,山背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大关,随着景区和村集体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本村年轻人选择回乡就业。

花瑶梯田、星空云舍、迷你瀑布、雪峰云海、挑花刺绣、高山茶园……发展旅游让山背村摆脱了刀耕火种的落后的生产方式,瑶乡四邻吃上了“旅游饭”,奔上了小康路。

雪峰山上的山背村,产业旅游齐发展;20公里外,雪峰山脚的龙潭镇城镇建设正当时。

4月22日下午,龙潭镇沿河风光带热闹不已,打太极拳的老人精神抖擞,天真烂漫的儿童欢乐嬉戏。走进龙潭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胜利广场,微风拂面、绿树成荫,红色文化扑面而来。

红军在龙潭新民坳战斗遗址、红军到过的阳雀坡、红军长征跨越的龙潭河、红军长征过龙潭时留下的红军井等标识标牌随处可见。每一个小故事,均配有一张清晰的资料图片,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隔三岔五就来,这里宽敞,又是红色文化基地,大家爱来!”72岁的老人吴传义向记者介绍,他每天都要到胜利广场和老友们一起敲锣打鼓、合唱经典。他笑着说:“多亏政府建了这么好的广场,让我们的老年生活多了很多乐趣,只要身体允许,我还要继续敲打下去。”

千年古龙潭,抗战决胜地。身为革命老区溆浦的南部重镇,龙潭向来重视红色文化,当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红色文化不断融合。这既是龙潭一道亮丽的历史人文风景,也是龙潭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

早在2021年7月间,当地群众就曾自发捐资,整修红军烈士墓。红军墓成了当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又一好场所,一批批党员干部、学生群众前去参观学习,接受革命教育。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以产业振兴为基点,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让龙潭变得更好。”龙潭镇党委书记尹恩建说。

人在景中人亦景,无限风光在“雪峰”。雪峰山的深处,红色、绿色、古色深度交融,革命老区有了新景象,山上山下有了新气象!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李江

编辑:米娜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