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心向党 礼赞百年|红色基因 日新月异看五溪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宋萍 2021-07-02 00:01:25

百年砥砺前行,百年丰功伟绩。

百年来,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怀化,也从“榆树湾小镇”发展蜕变,展现化茧成蝶的美丽。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

如今的怀化,经济大幅跃升,城乡面貌脱胎换骨,对外开放成绩斐然,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朝气蓬勃的怀化正迈向高质量发展征程,展示着现代化都市的独特魅力。

交通建设提质提速——

怀化火车站

怀化西编组站

1970年,湘黔、枝柳铁路动工修建。在不到十平方公里的榆树湾镇,一下子集中了十万筑路大军。两条铁路建成通车,给怀化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自此改写了怀化发展历程。怀化也因此被誉为一座“火车拖来的城市”。

交通建设热潮下,怀化人的脚步没有停留在铁轨上,而是快马加鞭编织立体交通网。

2018年怀邵衡高铁建成通车,张吉怀高铁今年建成通车,怀化成为全国唯一不是省会城市的高铁枢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17公里,居全省第一。

2020年12月26日,怀化再次引起世人注目:渝怀铁路增建二线、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电气化改造、新怀化西编组站等“二线一站”正式开通运营。怀化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目前,全市基本形成普铁、高铁、高速、航空、航运、普通公路“六位一体”综合交通网,成功入列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

经济总量翻倍攀升——

怀化三角坪商场(摄于1990年4月)

怀化国际商贸城

新中国成立后,怀化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经济总量实现了“亿元阶段”“十亿元阶段”(1978年起)“百亿元阶段”(1994年起)和“千亿元阶段”(2012年起)的华丽变迁,2020年达到1671.87亿元。

“十三五”期间,怀化持续实施产业及产业园区三年倍增计划、三年提升行动。现代商贸物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电子信息、医养健康、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持续壮大。

“十四五”开局之年,五溪大地产业项目建设一浪高过一浪。2021年3月1日,怀化8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随即,怀化市召开了推进园区专业化建设暨实施“三高四新”产业项目现场观摩会,吹响了“大抓产业、狠抓产业、猛抓产业”的强劲号角。怀化坚定不移加大园区专业化建设,推动“五好”园区创建,致力把园区打造成“三高四新”战略的主战场。6月23日,怀化第二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开工项目108个,总投资238.2亿元。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怀化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5年来,全市研发经费增长6倍、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增加10倍,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增长4倍,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怀化日趋成为辐射大西南、引领整个武陵山片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立体交通开山门。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怀化获批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是全省唯一入选城市。

统计数据显示,怀化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73.8∶11.3∶14.9优化为2020年的15.6∶28.6∶55.8,实现了由“一三二”向“三二一”的转变。工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180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388.24亿元。

迎建党百年对外开放扩大深入——

怀化河西俯瞰(摄于1996年4月)

现今怀化河西俯瞰

“十三五”期间,怀化继省会长沙后,成为全省第二个开通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的城市。

今年2月5日,怀化至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开通,表明怀化致力打造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的雄心。

“十三五”期间,怀化实现了开放相对有限到全面深入开放的历史跨越。成功入列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怀化海关正式成立,广州港怀化内陆港、国家工商总局商标注册业务怀化受理中心、铁路口岸、公共保税仓、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成运营。

这5年,怀化进出口总额翻了4.5倍。2020年,怀化克服新冠疫情的影响,进出口业务逆势上扬,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速达45%,名列全省第一。

这5年,入驻怀化的“三类500强”企业由4家发展到72家,怀化的“朋友圈”越来越广。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怀化义乌中国小商品城

“怀化-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首发

曾经作为全域贫困市州的怀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书写了中国脱贫奇迹的怀化篇章。

至2020年,怀化市13个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87.0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102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风雨兼程,春华秋实,无数个“曾经”都变了模样,发展的巨大成就融入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的生活中。怀化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92元提高到2020年的119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8年的1010元提高到2020年的30329元。

怀化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力促县乡村教育均衡发展。5年来,累计投入教育资金360亿元,年均增长11.5%,65%投到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全市新建学校34所,改扩建913所,新增学位13.27万个,使城里不再“挤”,乡村不再“弱”。

生态环境添彩生活——

太平溪鹤鸣洲

怀化湖天大桥

如今的怀化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被誉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怀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大力推进“碧水蓝天”工程,实施“绿城攻坚”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到2020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成功创建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达标城市。全市41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收获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全国水质最好的30座城市等一张张烫金名片。

随着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和功能逐步完善,怀化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87平方公里。曾经的“榆树湾小镇”已然化茧成蝶,一座欣欣向荣、宜居宜业的生态中心城市在湘鄂渝黔桂5(省、市、自治区)边区迅速崛起。

百年栉风沐雨,百年筚路蓝缕。站在新起点,起航新征程。

展望“十四五”,怀化正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五省边区生态文明中心城市、西南区域现代综合物流枢纽城市、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华丽篇章。(记者 李青青 通讯员 吴矜燕)

新中国成立后,怀化分设会同、沅陵两个专区。

1952年撤销沅陵专区,以会同专区为基础成立芷江专区,将原沅陵专区的沅陵、辰溪、溆浦、麻阳等4县划归芷江专区,形成现在怀化市的雏形。

1953年改名黔阳专区。是年11月19日,行政公署驻地由芷江迁至黔阳县安江镇。

1968年改称黔阳地区。

1975年2月,黔阳地区行政公署由黔阳县安江镇迁往原怀化市榆树湾镇。

1981年改称怀化地区。

1998年撤销怀化地区,改设地级怀化市至今。

怀化市社会经济发展成就(1949-2020年)

图/记者 陈湘清 潘雨 通讯员 李仲南 刘小林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宋萍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