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群众路线看溆浦】病有所医:健康生活有保障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肖燕鹏 唐士印 编辑:网站值班 2014-11-24 10:06:57

“群众路线看溆浦”系列报道之二
 
病有所医:健康生活有保障
 
肖燕鹏 唐士印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组织8名医疗专家深入溆浦县低庄镇思溪村、镇宁村开展“党的温暖送基层”大型义诊活动,将最好的医疗服务送给当地群众。(姜龙 摄)

    近年来,溆浦县卫生部门甘当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先锋,为全县医疗卫生工作殚精竭虑、倾情奉献,完善了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百万溆水儿女撑起了坚实的“健康保护伞”,“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理想,已经照进了现实。

社会资本带动医疗提质
 
    “到医院看病,像走进了星级宾馆,不仅住的病房干净明亮,还24小时提供热水,医护人员也像家人一样悉心照顾病人。”11月18日,怀化济民医院心血管科病房里,同住一室的舒文斌、张云两位老人,直夸看病住院条件好。

    怀化济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应急处突为一体,按照国家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的大型现代化、生态园林式综合性民营医院。医院于今年5月29日正式投入使用,拥有医疗用房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800张,有临床和医技科室30余个,共汇聚高级职称的专家型人才29人,各种医疗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总投资3.2亿元。而这,仅仅是溆浦县引入社会资本加快发展医疗服务的一个案例。

    溆浦是百万人口大县。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县城常住人口不断增多,城区住院病人和门急诊人数迅速增长,医院基础设施滞后,病床严重紧缺,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面对医院的实际和群众的需求,溆浦县在深化医改中,始终把抓好卫生项目建设列为重点议事日程。按照国家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要求,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近年来,溆浦县不断加大卫生项目建设的投入,积极改善城乡就医环境。图为投资800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肖燕鹏 摄)

    10年前,县人民医院发展受困,该县就采取民营企业租赁经营的形式,让医院起死回生。近年来,该院更是加大了对医院建设的投入,2012年新住院大楼落成投入使用,2013年医技楼落成,今年9月新门诊综合大楼落成,三年三栋大楼拔地而起。目前,该院住院床位已扩大到了776张,日平均住院病人800人次,现有职工625人。仅去年,该院总收入达到1.5亿元,再次成为溆浦县最大的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据该县卫生部门统计,目前,溆浦的民营医院已发展到12家。3年来,全县共实施卫生项目463个,投资6.1亿元,其中5.4亿元是社会自筹资金。


持续投入保障服务提升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溆浦边远山区的让家溪乡卫生院,只见院子不大,但环境清幽、整洁、干净。该院负责人李杰说,近年来,该院按照县卫生局积极开展“绿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为主题的建设活动,先后投入105万元用于改善医院各类设施,卫生院服务能力和环境显著改善。

    持续的投入是溆浦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该县先后争取了15个重点卫生项目落地溆浦县直医疗卫生单位,项目规划总建设面积3.97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7.59亿元。今年底,投资1050万元的该县卫生监督和急救中心综合大楼项目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为改善乡村就医环境,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溆浦县全力推行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着力打造“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模式,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近年来,该县先后投入1.7亿元,对43 所建制乡镇卫生院进行建设、改造,实现了乡乡有公办卫生院目标。今年,该县又投入800万元用于8个乡镇业务用房和公转房建设,投入300万元启动了龙潭精神病医院建设。同时,对678家村居及街道卫生室进行规范和标配,现已建成448家标准化卫生室。低庄镇牌子田村村卫生室主任舒大海介绍,通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该村卫生室已拥有乡村医生4 人,观察病床6 张,占地120 多平方米,年服务群众3710人次。



 
    为丰富护士礼仪知识,激发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热爱,溆浦县人民医院开展了“护士礼仪情景表演”比赛。通过举办岗位技能比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张琰斌 摄)

    在大投入机制的带动下,目前,溆浦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793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8家,乡镇卫生院43家,村居及街道卫生室678家,民营医院12家,医务室及诊所52家。全县实际开放床位3156张,乡镇卫生院实际开放1306张。除了改善整体医疗环境外,该县还积极争取项目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配备了核磁共振机、16排CT机、500毫安以上X光机、彩色B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机等一大批先进大型医疗设备,并建立了医疗服务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服务新模式,使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利用,有效缓解了就医难、看病难问题。

内强外引打造一流队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医疗卫生工作,首先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溆浦县卫生部门把医疗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放在首位。针对县级卫生人才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等普遍现象,突出“内强、外引”,打造过硬队伍。

    11月15日上午,双井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室,病人排队等医生谌景明诊病。刚诊完病的龙大娘满意地说:“谌医生看病态度好,医术高,找他看病我放心。”谌景明在该院工作5个年头了,他从长沙医学院毕业后,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在他看来,乡镇卫生院环境和条件都不差,缺的是医疗人才和安心乡镇工作的医生护士。这些年,近40名从医卫院校毕业的医护人员先后被引进该院,工作在一线岗位,并已锻炼成为医院骨干和业务能手。



 
    为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让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健康服务,溆浦县已为已经累计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70万份。(肖燕鹏 摄)

     医务工作者从事的是技术活,要想服务水平提升,就得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记者从该县卫生部门了解到,为解决该县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该县按照省里统一安排,积极稳妥推进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完成编制核定、院长聘任、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公考招聘和实施绩效考核等工作,建立健全了人才培训制度,要求每人每年现场培训不少于10天, IPTV视频培训不少于60小时。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活动,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今年9月,参加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集中培训后,龙王江乡卫生院医生舒剑锋深有感触地说,“大家都在培训学习,自己不认真不努力不行,很快就会被淘汰。”

      据统计,截止目前,溆浦县共竞聘医务人员219人,公开招聘医务人员117人,医疗卫生单位现有职工2576人,其中聘用人员823人,专业技术人员2123人,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75人,中级职称457人,每年免费现场培训乡村医生近2000人次。


健康服务实现城乡统筹

    卫生就是民生,健康才有小康。

    去年7月,按照县委、县政府“两个加快”三年行动工作思路,溆浦县卫生局制定出台了《溆浦县推进“两个加快”卫生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把守卫人民健康、建设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调动了各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主动作为,提升服务的积极性。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饮食与糖尿病”。为唤起公众对糖尿病防治及教育的重视,让市民懂得更多的预防知识,当天上午,溆浦县人民医院与县糖尿病协会联合开展了免费义诊活动,300余位市民接受了免费筛查。为给群众诊治疑难病症,8月24日,邀请全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金术教授赴溆浦县人民医院开展从医50年学术讲座,并进行了临床工作指导。10月3日,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胡夏生也应邀来到济民医院,为全县近30名患者解除了病患。

    与此同时,溆浦县还落实一系列卫生民生措施,实施“婴幼儿营养促进”计划,年发放儿童营养包9万人份,三年来免费手术治疗贫困白内障患者1200名,2014年免费救治救助肺结核病患者701人、艾滋病患者147人、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45名。将儿童先心病、白血病、妇女两癌、终末期肾病等23个病种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救治保障范畴,报销比例为80%,余下20%实施民政救助,通过减免等办法,引导贫困人口积极参加新农合,实现参合率100%,广大群众一致拍手叫好。

    百姓要健康,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公共卫生是坚强屏障。该县始终把预防、保健作为卫生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力推行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全面推进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完善了乡镇卫生院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慢病发病报告系统,对慢病发病实行动态监测,提高了公共卫生队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预防控制能力。为了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健康服务,该县还高度重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工作,累计建立标准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00603人份,占总人口的79.1%。

    “看病贵”是广大患者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为打破医疗机构“以药养医”运行机制,该县还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2013年起,基本药物通过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大大降低了群众看病就医成本。“以前老伴做胆结石切除手术时,花了6个小时,而且还要住院近一个月。现在2个小时的无痛手术后,马上就可以落地走动了。”今年初,家住均坪镇先锋村村民舒祥云来到县中医院做胆结石无痛切除手术。她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医院环境、医疗技术与以前有着天壤之别。以前要花1万元才能完成的手术,现在只要花3000元就够了,医院还为我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健康生活有保障咯。”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肖燕鹏 唐士印]
[编辑:周晓鹏]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肖燕鹏 唐士印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