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斯翔和他饲养的食用蛇
“可别小看这条蛇,卖到市场上可值200多块钱。” 8月25日,溆浦县仲夏乡岩英坪村的养蛇场里热闹非凡,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熟练地从蛇圈里抓出一条近2米长的蛇,向来自广州的客商展示他饲养的大王蛇。
小伙子叫陈斯翔,23岁,溆浦县桥江镇曹坡村人。2012年6月从湖南师范大学视觉传达系毕业后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成为溆浦县仲夏乡岩英坪村的一名村官,任村长助理。
岩英坪村是典型的山区村,生产方式单一,当地农民靠着几亩薄田,人均年收入仅3000余元,当地贫穷的面貌深深触动着陈斯翔。经过多方考察,他发现食用蛇市场广阔,需求量大,岩英坪村的自然环境又适合养蛇,他脑海中萌生一个想法,创办养蛇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说干就干。今年开年,陈斯翔东拼西凑2万元钱租用当地废弃的村小学,建设食用蛇养殖场。为了节省资金,在改造养殖场时,陈斯翔自己当小工,一捆捆木条,一袋袋水泥在他肩膀上留下深深的印迹。经过两个月忙碌,第一批25个养殖栏建设完成。
养殖场建好了,蛇从哪里来?当地山高林密,蛇类资源丰富,陈斯翔的第一个想法便是上山抓蛇。4月12日一大早,手拿竹棍,肩背箩筐的陈斯翔上山了,由于对蛇的习性和特点不是很了解,折腾了半天还是一无所获。下午3点左右,他沿着山路往上爬,在爬到一条几乎全被杂草盖住的小路时,感觉自己的右腿一阵剧痛,往下一看,原来自己被蛇咬了,所幸咬他的是无毒蛇。当地政府干部了解情况后,牵线搭桥,帮助陈斯翔从正规的养殖场购买到了王锦蛇蛇苗,蛇场的规模也越做越大。截至7月份,养殖场已经饲养了近2000条王锦蛇。王锦蛇俗名大王蛇,因头上的花纹由“大王”两字组成而得名,在食用蛇市场上,大王蛇价格高、行情好,养蛇户大都以它作为饲养对象。
陈斯翔给蛇打针治疗肺炎
“要想养好蛇可不是件容易事,对养蛇技术一窍不通,什么都得学习。”说起养蛇,陈斯翔感叹不已。今年6月,由于天气炎热,降温措施不到位,房间里的温度和湿度上升了4度,肺炎席卷蛇屋。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陈斯翔及时使用青霉素给蛇打针,连续一个多星期蹲守在蛇场才慢慢把病情控制下来,但这次“失误”损失了近200条蛇。
为攻克养蛇难关,陈斯翔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蛇类书籍随身带,他还虚心向乡畜牧站的专家和周边的养蛇能手请教。通过不断地学习,他学会了许多养蛇技巧并成功掌握了蛇蛋人工孵化技术、诱蛇吃食技术、蛇栏病菌防治等技术。
8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养蛇场,养蛇场共有4间房,全部实行室内养殖,冰柜、灌料机、打料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养殖栏内不时传出“嘶嘶”的声音,记者透过缝隙看到,一条大王蛇晃动着脑袋,吐着信子,优哉游哉的移动着。走进蛇舍,陈斯翔随手提起一条蛇,介绍说:“大王蛇是无毒的,不用害怕,现在食用蛇的行情很好,基本不愁销路。目前有600多条大王蛇的体重超过1.5公斤,销售到广州能卖12万元”。
蛇场里人工孵化的小蛇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陈斯翔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他开设养蛇培训班,向想养蛇的村民推广养蛇技术,已有舒幼祥等三位村民加入到养蛇行列。今年5月,他还牵头成立了“溆浦县大学生村官农村养殖协会”,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用大学所学的知识和先进理念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周磊]
[编辑:周晓鹏]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周磊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