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感动溆浦人物】韩林海:“名人”老韩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管理员 编辑:网站值班 2013-08-09 16:41:00

 

 

韩林海在为五保老人剃头

韩林海和妻子一起与老人们聊天

他是龙潭敬老院院长,为了让老人们生活的更好,每年栽种各种蔬菜水果50多亩,养殖了50多头猪、10多头羊,皮肤晒得黝黑,在外人眼里,是典型的老农;

他是龙潭镇政府的一名普通干部,担任政府所在地——云盘村的驻村干部,5年时间里化解矛盾不下200起,在村民眼里,是一名耐得烦的“调解员”;

他为孤寡老人端茶送水、洗衣换被、聊天逗乐,学会了剃头发、医治头痛感冒,每一位老人走了,他都要送上山,每次都偷偷流下泪水,在老人眼里,他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他一诺千金,为了母亲临终前的一句嘱托,16年带着智障弟弟,为他寻医访药、悉心照顾,不顾亲人的苦口婆心,外人的冷嘲热讽,总把弟弟“打扮”的很光鲜,让他活得有尊严,他是兄长,更是“父母”……

就这样,扮演了许多角色的韩林海一直忙忙碌碌,不停奔波,成了龙潭镇上的“名人”,而其中,大家最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其中三个角色。

 “抠门”院长

韩林海是龙潭镇的一名普通干部,今年51岁,个不高,话不多,喜欢咧嘴微笑,憨厚劲里带着精明。2008年10月龙潭镇新敬老院修建好后,他被任命为敬老院院长,建院之初,身边的人总觉得他“有点抠”。

2008年的冬天,寒风冷冽,敬老院的一位老人发现厕所的下水道被堵住了,立马跑来向韩林海报告,韩林海一听,二话没说,抄起家伙检查起来,找出是厕所后面的地下沟渠被堵了后,他立即挖开沟渠,拿起勺子就掏了起来,完全不顾粪便沾到脸上头发上,过路的人都捏住鼻子快步走过去,敬老院的邻居看到了,忍不住又唠叨开了,“请个人,一下子就搞好了嘛,何必自己呷亏”,韩林海憨憨一笑,“请人要花钱,自己搞。”邻居纳闷的说,“你当院长的,还这么抠。”

韩林海在喂猪

2009年3月,韩林海犯头疼,食欲不佳,妻子李锦君在敬老院食堂给他单独炖了几个他爱吃的菜,一盘炒牛肉,一份黄豆子炒鸭,兴冲冲的端到韩林海面前,韩林海一看,脾气就上来了,大声指责妻子不该搞小灶,自己又不是什么大病,不能这么浪费。妻子觉得很委屈,脾气好的她忍不住抱怨起来:“你怎么对自己这么抠,我还不是为你好”,说完摔门而出。

县里给敬老院添置了几十套床、桌椅,韩林海为了省钱,全部由自己和工作人员搬运;每次下水道一堵,韩林海一定会自己动手疏通;到县城办事,同事说炒几个好菜,而韩林海每次都舍不得,只给大家买个盒饭;买衣服从来都买三四十块钱一件的……

然而,有几件事情,彻底改变的大家的看法,2009年4月份,敬老院资金紧张,院里院外没有足够的资金完成绿化,老韩想都没想自己垫资一万元,在院子前前后后栽种100多种植物,把敬老院“打扮”得像座花园。这年冬天,韩林海又把一年辛苦种地养猪攒下钱,给院里每位老人买了两套保暖衣,添置了烤火箱、火炉,让老人们过了个温暖的冬天;后来,附近的人慢慢发现,只要逢年过节,他不但给院里的每个人老人买礼物,还会给附近困难的家庭送一份,水果成熟的季节,他又会送给附近的小孩、老人品尝吃……

谈起别人的误解,韩林海有点无可奈何。2008年9月份敬老院刚修建了两栋两层的主体楼,院内到处是沙石泥土,住宿楼门窗没有安装,空荡荡的什么设备都没有,资金又不足。为了早日建成敬老院,让老人能够赶在年前住进去,他起五更睡半夜,整天在工地上奔波忙碌,老伴见他人都瘦了,不止一次地劝他要注意身体,可他全然不顾。工程进入关键阶段,他更是24小时连轴转。

当第一批79位孤寡老人老人入住后,上面给每人每月拨付150元作为所有开支费用,然而相对敬老院里的水电、老人的生活吃住、治病吃药来说,这笔钱无疑是杯水车薪,加上院内绿化、设备添置都需要花钱,韩林海只好“勒紧腰带”过日,舍不得买衣服,舍不得抽烟,连儿子的学习生活用品,也是能省则省。修马桶、钉门窗、补油漆、水管堵漏、绿化护理、为老人剃头发……这些脏活杂活,他都像对待自家活儿一样,自己动手,从不乱花一分钱,被同事戏称为“勤杂工”。

为了给敬老院增收,让孤寡老人过上更好的生活,韩林海组织职工和院内有能力的老人平整田地,种粮种菜,5年来,平均每年要养鸡1000多只、养猪60余头、养羊10多头,种植猕猴桃、金秋梨等水果5亩,蔬菜10多亩,水田2亩,旱田15亩,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敬老院里夏季瓜果飘香,蔬菜满园。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芹菜、韭菜等时令蔬菜应有尽有。秋天,地里的白菜和马铃薯收获后储存到地窖里,足够老人们吃到来年春季,5年来,共为院里创收近25万余元。如今,龙潭敬老院早已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讯,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景,住在里面的老人们个个喜气洋洋,笑逐颜开。

“谁再说他抠我跟谁急”,如今90岁高龄的张爱华老人说起韩林海来,有一肚子吐不完的话,说的最多的还是他对自己的好,对村里的困难群众的资助,说他不但照顾院内的老人,还“顺带”养起了院外的老人家,邻居的张奶奶丈夫去世的早,儿子又常年在外,韩林海每次都主动帮她种蔬菜、送水果。

“不孝”儿子

“这些年来,我最遗憾的就是自己没尽孝道,父亲病痛去世前一段时间,没能在身边好好照顾,承诺好好陪他过个年,也没有实现。”说起这段往事,这个50多岁的汉子眼里闪烁着泪光。

2007年的腊月,韩林海还在龙潭镇 “五保之家”工作,负责4位五保老人的饮食起居,“五保之家”离父亲家里的有4公里的路程。眼瞅着快要过年了,个把月没见着儿子的韩春层给韩林海打了个电话,让他回老家过年,想到最近因工作忙,很久没有和家人团聚了,韩林海立马应承了下来。

为瘫痪的何桂英老人喂饭

除夕夜的晚饭时间,韩林海给敬老院4位老人备好可口的饭菜后,和妻儿把准备好的烧酒和补品提上,匆匆回到老家,龙潭镇圭洞村。在家里陪父亲吃饭时父亲说道:“林海啊,你要多回家呢,最近很久没回家了,要不是过年,你都不回来了”,听了老父亲的话,韩林海惭愧的低下了头。

吃过晚饭,时针指向了晚上八点,电视里的春晚节目,正播放着一幕幕家人团聚的感人场面,韩林海想起敬老院的4个孤寡老人,担心他们除夕夜里冷冷清清会失落,韩林海开始坐立不安,心里只是焦急,老父亲的责备和 4位老人的落寞,两幅画面在脑海不停切换。

终于,按捺不住的他打起手电筒,和弟弟妹妹还有妻子说了声“好好陪爹,我去趟敬老院。”就冲进了寒冷的黑夜里,向着4公里远那栋再熟悉不过的老房子走去。身后是老父亲沉重的叹息。

韩林海想着,明年一定要陪父亲过除夕,和他好好喝上两口烧酒。而谁知,这却是他最后一次陪父亲过年。不久,父亲被诊断出肝癌晚期,在2008年3月离开了人世,跪在父亲的灵柩前,这个50岁的汉子留下了愧疚的泪水。

顾“大家”舍“小家”,韩林海把对父亲的内疚都化成了无尽的动力,来守护这些孤寡老人,他把妻儿和一个弱智的弟弟接到敬老院,以院为家,经常陪老人们聊天逗乐,为他们端茶送水,从2007年起,他没有和兄弟姐妹们在重大节日里团聚过,在敬老院过了6个春节。学医出身的他专门整理了一间医务室,凡是老人得个感冒头痛、风湿疼痛,他都自己帮他们治疗。

在龙潭敬老院里,年龄最大的有95岁,大部分老人身体多病,有的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要有人护理,有的神经不清,经常发脾气摔东西,而韩林海始终面带微笑,还经常给老人们讲笑话、讲一些老人爱听的“古董”故事,安抚他们的情绪,他把每个老人的生日记在笔记本里,为他们过每一个生日。可是不管韩林海再怎么耐心,还是有老人不买账。今年72岁的伍长友老人因为爱喝酒,常喝高了就大冬天的要往外面跑,韩林海劝他少喝,有时候还偷偷把他酒瓶给藏起来,伍长友老人着急了,站在院里扯开嗓子就骂起来。韩林海的妻子李锦君对韩林海说:“你是个傻子啊,什么都管,还要挨骂”,韩林海还是一声憨笑说:“你别管。”

今年5月,身患肠癌的90岁老人何桂英半夜突然发作,即将病危,工作人员劝韩林海把老人送回村里,准备后事。韩林海生气的吼了声“还有一口气在就要送医院!”,连夜把何桂英送往了镇上的医院治疗,经抢救,何桂英老人又苏醒过来,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韩林海每天都要在敬老院和医院里两头跑,为老人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擦拭身子,在他的悉心照料下,何桂英病情慢慢有了好转,但只能瘫痪在床,韩林海把她接回敬老院,每天都亲自照顾他。“韩院长比我亲儿子还亲,要不是他,我不能活到今天哟……”何桂英眼里满含激动的泪水。

韩林海每天早上5点起来劳作

五年来,诸如此类事情不胜枚举。院里几位八十来岁的老人,经常突发急病,几乎每次都是他半夜发现并及时抢救,把他们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院内的工作人员易秋香说,这几年先后有8位五保老人去世。每位老人临终前,韩林海都守在他们身边,老人走后,都要先理发、洗脸、洗澡、剪指甲、掏耳朵、换新衣服,再入殓,像儿女一样送他们上山安葬,每次都偷偷流泪。今年7月,95岁的慕爱霞老人在临终前拉着韩林海的手说:“我最相信你,我还存了一点钱,你取出来用。”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韩林海所做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作,而是为了这群特殊老人在尽孝、尽大孝!”龙潭镇党委书记张克喜这样评价韩林海。

“霸蛮”哥哥

韩林海家里共有五姊妹,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其中弟弟老三韩林念在两岁时候因脑膜炎留下后遗症,智力停留在两三岁的小孩,无法正常表达,生活不能自理。

1997年母亲去世前,拉着韩林海的手说:“你弟弟很可怜,你一定要照顾好他。”那段时间,韩林海的儿子不满十岁,正在上小学,妻子李锦秀在龙潭的一家林场上班,全家人的工资不足200元,但韩林海并没有退缩,向母亲承诺:“一定会照顾好他的!”

与孤寡老人聊天

弟弟因为智障,有时会遭到伙伴们的嘲笑,甚至是欺负。为了更好的照看他,韩林海到哪里工作,都会带上他。2007年,韩林海从黄茅园镇调到龙潭镇工作,他向组织提出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多分一间住宿的房子,至于住宿的环境,怎么样都行。而龙潭镇原本干部职工宿舍就紧缺,再腾出一间不现实,只有镇上云盘村的“五保之家”还有空房子,但比较破旧。

第二天,韩林海立马就搬到了“五保之家”,自己和妻子、儿子3个人挤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弟弟单独安排了一间。在照顾弟弟的16年时间里,身边的亲朋好友多次劝韩林海,让他不要这么“霸蛮”,让其他兄弟轮流来照顾这个“痴呆”弟弟,韩林海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韩林海说,弟弟和自己最亲,离不开自己。有一年的冬天,韩林海到村里去收农业税,到晚上才完成任务,天黑路远,又下起了大雪,韩林海只好住在村里,而“傻瓜”弟弟到晚上没见着哥哥回来,坐在走廊的地上嚎哭,别人怎么劝他都不肯起来,韩林海得知后,又半夜踏着雪赶回来,看到韩林海回来的那一刻,弟弟破涕而笑。

提起韩林海夫妻俩对弟弟的情义,龙潭镇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翘大拇指。龙潭镇政府干部谌金花说,“他这一生太不容易了。”她介绍,韩林海的儿子读大学那几年,妻子所在的单位效益不好,发不出工资,弟弟又时常有病,全家人都靠他那每个月2000元不到的工资,除了正常的开销所剩无几,韩林海对自己非常苛刻,一分钱也不舍得花,但却舍得花钱为弟弟治病。今年6月,弟弟韩林念突然倒地,口吐白沫,韩林海吓坏了,在医院诊治,立即开车带他到处求医,最后在怀化找到了一位专家诊治,在他的坚持下,弟弟的病情已经好转,又能和往常一年,每天到邻居家串串门了。

在问起有没有觉得委屈的时候,韩林海的妻子李锦君说,在她忙的时候,送饭晚了,就会遭到弟弟的谩骂,虽说弱智的弟弟都是无心的,但是她听见了心里还是很难过。不过李锦君说,这些委屈她从不在丈夫和小叔子面前提及,“因为我们早已经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家。”

就这样,为了母亲临终前的一句托付,韩林海和妻子无怨无悔的照顾了弟弟16年。这几年,弟弟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韩林海多次托人帮弟弟物色媳妇,“能洗衣、做饭,脾气好就行,生活费用我会帮他们想办法”,韩林海说,到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准备继续找。朋友劝他说不要太“霸蛮”了,他笑呵呵的说,“没办法,一个娘肚生下来的,我不管谁管。”

 

采访札记:

龙潭镇敬老院坐落在一片绿水青山中,这里是孤寡老人的家园,他们白天劳作、相互扶持,每个人都有故事。

一个人,疯疯癫癫了几十载,受人奚落,被人鄙视,外人眼里他是可怜的,而我们看到的他,却“潇洒”着走亲串邻,他的世界里只有快乐,他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享受兄嫂对他如父母般的爱。

韩林海说自己还有三个心愿,第一个是在60岁退休前,在敬老院好好干上10年,陪这些老人安度晚年;第二个是要给弟弟找个媳妇,冷暖有人知;第三个是退休后,骑着摩托车,带着辛苦了一辈的老婆,环游世界。

愿韩林海心想事成。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李纯]

[编辑:周晓鹏]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管理员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