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感动溆浦人物】舒冬生:坚守爱与责任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林良媛 编辑:网站值班 2013-07-16 10:50:00

 

 

工作中的舒冬生

什么样的男人是好男人?拥有英俊的外表,儒雅的气质,豁达的心胸还是如日中天的事业?好男人的定义可能有很多种,但是有一点,他必须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身高1米6左右的舒冬生是双井镇财政所的一民普通干部,他和高富帅扯不上一点关系,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但他却秉着对家庭负责,对工作尽责的态度,用爱心、热心、责任心为瘫痪在床的妻子搭起避风港,为一双儿女撑起一片天,为工作甘做“螺丝钉”。他的默默付出和执着坚持,得到了邻里乡亲的交口称赞,好丈夫、好父亲、好干部“三好男人”的美誉不胫而走。

“痴情”老公

  舒冬生的妻子李拾莲是位精明能干的农村妇女,是大家眼中的“贤内助”。

  李拾莲承包了一片柑橘林,要打理200多蔸橘树,另外她还自己种了四五亩田,养了好几头猪。白天,李拾莲下地干农活,晚上回来辅导儿女做作业。一天的农活下来着实劳累,有时候李拾莲看着小孩写作业,就会不知不觉地睡着。打个小敦儿后,已是晚上十一二点,她却还要起来去河边洗衣服。

  这样的日子虽然很累,但也充实快乐。李拾莲的辛勤劳动一年也能赚个万多块钱,相比当时舒冬生每月400元的工资,李拾莲的收入高很多,邻里乡亲都夸她“能干”。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

  2003年 11月的一天,李拾莲在自家果园采摘柑橘。突然“咔嚓”一声响,她脚踩的一根树枝断了,从2米多高的橘树上摔了下来,由于头部先着地,导致颈椎骨折,脊髓损伤,以致高位截瘫。

  这对这个家庭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成了最大的开销来源。为了给妻子治病,舒冬生向亲朋好友四处借钱,终于凑了几万块钱去长沙治病,可手术完后,医生说,李拾莲只能像植物人一样生活一辈子。此时,为了给李拾莲治病,已经背上了13万元的债务。更让舒冬生感到后怕和不安的是,妻子的一些“异常举动”。

舒冬生在照顾妻子

从长沙回到家后,李拾莲变得沉默寡言,常常默默流泪,喂饭也不吃,原本120的体重一下瘦到了80斤。舒冬生非常着急,经过细心观察和多次交谈,李拾莲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冬生,不用再花钱给我治疗了,就让我死了算了,我活着你们要为我花那么多钱和精力,我不想拖累你和孩子!我死了以后,你也找一个更好的。”一想到自已曾是家里的“主心骨”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废人”,李拾莲绝望至极,躺在床上泣不成声。

 “老婆,你说的是什么话,你现在就是要吃好喝好安心养病,其它的问题,有我在你怕什么!”舒冬生一有时间就陪在妻子身边安慰鼓励妻子,缓解她的精神压力,使她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李拾莲病后,肩上的经济压力和沉重的家庭负担,让舒冬生喘不过气来。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他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白天在妻子儿女面前嘻嘻哈哈,乐观坚强,晚上却一个人跑到外面背着妻子和儿女嚎啕大哭,多少次他扪心自问:“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就这么散了,垮了吗?”想起妻子以前的好和一双懂事的儿女,舒冬生不甘心,哭过之后,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撑起这个家,做妻子和儿女的坚强后盾。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舒冬生却用他爱心和坚持,告诉了世人什么是男人的责任,什么是丈夫的义务!

  十年来,为了帮助妻子康复防止肌肉萎缩,舒冬生每天早晚都要给妻子做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推拿按摩。为了给妻子一个好的疗养环境和舒适的心情,不管有多累,他每天上班之前都要把家里的卫生打扫一遍,保持屋内整洁。妻子想吃什么,他就下班回来做。

  一句承诺,一生相随。刚开始的一至五年,李拾莲的大小便失禁,屎尿都在床上,舒冬生每天都要给妻子翻身、洗澡,清洗衣服。有时候半夜十二点,还没睡觉,只要妻子有“动静”,他都要起身细心服侍。

  也许是舒冬生的坚持和真情感动了老天,在舒冬生的细心照顾下,李拾莲身体渐渐有了好转,体重从生病时的80斤,又恢复到了120斤。双手也有了知觉,能够慢慢抬起。更让人惊喜的是李拾莲能够在支撑物的辅助下慢慢行走。因为当时医生做完手术后说,能保住命就是幸运的,这简直就是个医学奇迹。

   这一切是老天对舒冬生十年来默默付出所赐予的礼物。有人问舒冬生,如果李拾莲一辈子卧床不起,会不会考虑离婚。他坚定的回答,“从来没有!这么多年来,妻子为这个家庭付出了那么多,如果在最危难的时候抛弃她,我还算什么男人!假如她一辈子卧床不起,我就一辈子照顾她!”

“超人”爸爸

  李拾莲受伤那年正好是女儿升高一,儿子升初一,两姐弟的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看到曾经能干的母亲,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两个活泼的小孩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沉静乖巧了许多,一有时间就回家陪伴母亲,帮着家里做家务。

  高一上学期结束后的一天,大女儿舒晓燕郑重其事地跟父亲舒冬生说,“爸,我不想读书了,家里背了那么多的债务,您一个人忙里忙外那么劳累,我实在没有心思读书,让我出去打工吧,我来供弟弟读书!”      

  “爸爸,我也不读书了,我要留在家里做家务,我来照顾妈妈!”弟弟舒宁也附和道。

  看到儿女那么懂事,舒冬生的眼泪夺眶而出,他哽咽的说:“农村人,只有靠读书才有出息。谁也不能退学!你俩就是我和妈妈的骄傲,是这个家庭的希望。至于钱的问题,你俩就不用操心,我来想办法。”

  为了让两个孩子安心读书,舒冬生想尽一切办法,在工作之余挣钱补贴家用。他包种了两亩田,由于要上班和照顾妻子,天还没亮,他就要先到田里去做农活,然后回来收拾家务。周末的时候,一般的干部都回家休息,他却身兼数职,又是帮忙卖农药又是四处打零工,一点点的积攥零钱。

 照顾年老的母亲

父亲的操劳,儿女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舒晓燕为了给家里省钱,在学校对自己节俭到苛刻。一顿饭,只打2到5毛钱的饭,菜是从家里带的咸菜,有时候甚至挨饿不吃,她一个星期的伙食费只要10元。

  长期的饮食不规律,让晓燕的身体亮起了红灯,高三的一天下午,她肚子疼的直在地上打滚。被老师和同学送去医院后一检查,才知道得了急性肠胃炎。最后住院治疗,花费了一万多元的医疗费。还好那个时候买了医保,报销了大部分费用,才没有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十年磨一剑,一晃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艰苦岁月中,舒冬生坚强,是儿女们成长路上的榜样和力量。如今,女儿和儿子都已大学毕业,女儿在长沙一家网络公司当部门经理,儿子今年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慢慢的又回归了正轨。

“这一切都幸亏我的‘超人’爸爸,没有他就没有我们这个家庭的涅槃重生!”女儿舒晓燕说,虽然家庭遭遇了不幸,但爸爸的坚强和乐观我们也教给了自己和弟弟很多道理,同时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他宽大的臂膀是妈妈的心灵港湾,他用粗糙的双手托起了起我和弟弟的梦想和人生!

岗位先锋

  舒冬生1988年参加工作,在双井镇政府上班。2003年3月调入中都乡财政所工作。2004年局里领导考虑到他家庭情况,将他调回到双井镇财政所工作。虽然,在家他要照顾生病的妻子,但在工作中,舒冬生事无巨细,非常尽职尽责。

  舒冬生在双井镇财政所担任的是出纳和项目资金专管员,与钱打交道的工作风险大、责任大、任务重,一年舒冬生经手的项目资金就有600万元,稍有不慎就会难辞其咎。

 “出纳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每有一处账目错误,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所以我必须格外细致,不出差错。”这是舒冬生的做事原则。2012年11月,双井镇新塘村的会计来到舒冬生这里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款及收据,经仔细查点后,舒冬生发现该村的票据比交来的款项多了240元。票据和款项不对号,肯定是账目有问题。于是舒冬生连夜翻查票据,一番对比查阅后,发现原来是该村会计在开票时,给一户家庭多开了一张票据。找到那张多开的票据,舒冬生才放下心来。

 为妻子做护理

 240元虽然不多,但却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和责任。 十年来,舒冬生就是秉着这样细致、耐烦的责任心,他经手的账目,每一项都是清清楚楚,没有出过一起差错。

  “老舒是我生活中的好大哥,工作中的好帮手!”双井镇财政所所长雷达平说,他和舒冬生一起共事有八个年头了,平时最了解舒冬生的为人。“老舒有两大优点,一是做事耐得烦,二是做事讲原则。”

 前几年,家电下乡的政策给不少农民带来了实惠,整个双井镇家电下乡的补贴都在镇财政所办理。一到赶集日,舒冬生的办公室就门庭若市,前来咨询政策和办理补贴的人络绎不绝。舒冬生和同事都耐心地一一答疑解惑或办理手续,但对于那些“动机不纯”的村民,舒冬生自有办法。

  2011年5月的一天,一个30多岁的男子急匆匆的跑到他办公室,拿出十多张家电下乡的标识卡和有关证件,说他马上要到广州去了,要舒冬生赶紧把补贴的钱办理好。一次拿这么多卡过来办理,舒冬生觉得有些可疑:“既然马上要到广州去,家里一下子买这么多电器干吗?”那人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有些恼怒:“其他地方都是这么办的,怎么你这就不行?”看到男子情绪有些激动,舒冬生来了个“缓兵之计”。“家电下乡是国家的惠民政策,符合条件的老百姓都可以办理,我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他一边翻开登记册,一边暗中劝解,“可如果有人想通过一些非法手段套取家电下乡的补贴,情况就另当别论,有关部门一定会追究责任。”听到这些话后,那名男子趁舒冬生不注意,一把拿回了所有证件,跑了出去。

  在双井镇2012年度山塘加固清淤项目中,共有12个山塘,涉及8个村,项目资金14.04万元。2013年3月4日,双井镇政府和镇财政所项目检查组工作人员在检查中发现,12个山塘中只有6个在维修,3个存在冒名顶替现象,2个挂空,1个未达工程量。在村里做工作时,一些基层干部说道,“村里资金本来就少,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点资金,上面的人又来找‘麻烦’。”   看到村干部不理解,舒冬生先是“以情动人”的说服劝解:“村里的困难我能理解,但是一笔归一笔,这些钱是用于山塘加固的资金决不能挪用。大家同为基层干部,上面有这样的好政策,我们就要落到实处,为老百姓真真正正的做些实事。”稍后,舒冬生眉头一皱,顿了顿说,“如果下次检查,工程再没有进展,只好打个报告上去,请示上级把资金撤收回去。”

采访札记:

李拾莲用“爱心支架”练习走路

来到舒冬生家里,李拾莲正在房间里自己练习走路。她的支架,是舒冬生为她“量身定做”的。李拾莲说,由于手脚没有什么力气,用拐杖掌握不了平衡,时有摔倒。后来舒冬生想了这个办法,简易的小支架倒是很稳固实用。

“没有冬生的坚守鼓励,我就不可能再重新站起来,不可能对生活重燃信心!”当笔者问李拾莲这么多年最想对丈夫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她有些哽咽,眼里噙满泪水,过了半天,才缓缓说出三个字:“我爱他!”

简短的三个字,没有年轻情侣的浪漫动情,但却饱含深情。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笔者绝对不会相信这句话能从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口中说出来。这是凝聚多少爱和勇气的表达啊!像炙热的岩浆喷涌而出,滚滚流淌,燃烧灵魂,纯净心灵。十年细心照顾,共同经历多少磨难和坎坷,三个字里包含多少沧桑和感激,或许笔者也无法参透。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林良媛]

[编辑:周晓鹏]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林良媛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