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推进“两个加快”访亲问计之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金中平 编辑:网站值班 2013-07-15 12:55:0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次外出考察人员虽不到10人,但都是发改、经信、商务等经济部门的“一把手”和春和公司、都美陶瓷等企业家。目的是要让他们看一看,在溆浦同样有的资源,为什么在沿海发达地区能够做成致富一方的产业,而在溆浦都是小打小闹,处在产业链最初始的阶段。溆浦如何千方百计抢抓机遇,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推进“两个加快”,实现后发赶超?这需要大家开阔眼界,借鉴经验,少走弯路,探索 “捷径”。

技术对接:拉长黑木耳产业链

浙江龙泉市是一座历史名城,是著名的“宝剑之都”、“青瓷之邦”、“食用菌”基地,人口29万,面积3059平方公里,气候条件和溆浦差不多。交流座谈会上,蒙汉书记赞之为“天生活龙,地养福泉”。该市乃三江共源之胸怀,文武双全之才华,刚柔并寓之智慧,山水交融之宝地,天人合一之仙境。

参观食用菌加工企业

龙泉的森林覆盖率达84.2%,空气质量排在全国第8位。由于土地金贵,没有溆浦这样的盆地,他们的黑木耳基本都种在山上,但技术相当成熟。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龙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市农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农业从业人口的三分之一,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都来自这个产业。去年生产种植2亿袋,农民增收8亿元,拉动三产业10亿元,总产值达30亿元。目前龙泉从技术研发、原材料生产供应、菌种培育、制包种植,到产品深加工、废袋循环利用,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成为浙、闽、鄂三省黑木耳集散地和南方最大的黑木耳产销中心。

2012年,溆浦黑木耳种植涉及到22个乡镇64个村,已发展专业合作社50多个,种植户2000多户,种植面积5000多亩,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3000多人。在农业银行的支持下,春和公司投资1.2亿元建立菌种场2个,集约化菌棒加工厂8个,年生产能力5千万袋。

2亿袋和5千万袋,30个亿和4000万元!这就是龙泉食用菌和溆浦黑木耳的差距,这就是29万人口产业县和100万人口农业大县的差距。

怎么做大溆浦的黑木耳产业,攻克产业不强的难题,是这次蒙汉一行考察的重点。蒙汉说,溆浦黑木耳还只是生产初始阶段,首先要学龙泉的生产技术。龙泉的一亩地能种10000袋,我们还只能种7500袋;龙泉的一亩产值有3万多元,我们还只有1到2万元。学艺要学真经,拜师要拜大师,不能走马观花看热闹,转转悠悠空手回。

县委书记带队赴龙泉参观学习,溆浦春和公司董事长肖喜林万分感动。他告诉蒙汉书记,溆浦的黑木耳生产就是从龙泉引进的。现在龙泉有50多名技术工人,分布在溆浦的乡镇,每年每人有10到20万元的收入。蒙汉对春和公司的这一做法表示肯定。他说,学技术就要这样手把手地教。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整合政策、项目、信贷等资源,多途径、全方位支持黑木耳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参观木耳生产基地,原料配备、精品加工和大型的专业市场,让人无不感受到黑木耳的巨大发展空间。龙泉食用菌企业178家,溆浦的黑木耳运到这里只卖到50元一斤,通过这里企业一加工,出口到国外就是120元一斤。在该市的黑木耳专业市场,去年的成交额达26亿元,最高日成交量40万斤,市场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黑木耳的市场价格连续5年稳中有升,市场风险几乎为零。

“我争取在2015年发展到5万亩,产值50亿元。2020年发展到10万亩,产值到100亿元。”通过考察和交流,肖喜林胸有成竹。

在龙泉天和食用菌加工厂参观

“溆浦有耕地面积60多万亩,如果主粮秋收后拿出一半的面积来种黑木耳,那就是一个不得了的产业。溆浦的黑木耳发展,不光是种植,还必须有自己的加工、销售、研发和品牌,拉长产业链条。”蒙汉要求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去后赶紧行动起来。

产业对接:石头也能变黄金

化腐朽为神奇,让资源变资金,需要产业深度开发。走进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生产企业福耀集团,诺大的厂房开车绕行都要半个小时。但谁会想到,这个上世纪80年代从自来水表表盖玻璃开始做起的作坊式企业,在创始人曹德旺的精心经营下,成为全球的跨国公司。福耀集团生产出来的汽车玻璃,占了中国市场70%、世界市场25%。曹德旺先生更是中国的首善,累计为中国的慈善事业捐款达50多亿元。

在玻璃生产车间,通过高温流水线和机器臂的搬运,溆浦谭家湾的硅砂,在这里变成了一块块精美的玻璃,通过配套装膜等工序再发往世界各地汽车生产厂家,装饰到宝马、路虎、法拉利等高档车窗上。谁曾想到,在溆浦只是一堆不值钱的矿砂,通过福耀的科技加工生产,身价翻了成千上万倍!

“福泽民众,耀眼全球”。当这块由县委书记蒙汉口述,溆浦籍世界艺术大师舒勇书写的匾,送到福耀执行总裁曹晖的手上时,他对溆浦人民的深情厚意表示感谢。“现在福耀在溆浦硅砂企业年产量还只有20万吨,而我公司一年的硅砂总需求是200万吨。随着大众汽车落户长沙和中西部汽车产业的兴起,福耀今后在溆浦建玻璃生产线大有可能。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帮助溆浦把硅砂产业高起点规划好。”通过深入地沟通交流,曹晖总裁对溆浦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再到溆浦考察硅砂产业的相关事宜。

蒙汉向曹晖赠送牌匾

蒙汉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溆浦全面建成小康,是百万人的梦想。担负起“两个加快”的历史重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溆浦人杰地灵,是一方投资的热土。我们真诚希望福耀能够在溆浦建设玻璃生产线,期待更多的跨国公司、大公司到溆浦投资兴业。

考察麻城石材加工企业

湖北的麻城也是县级市,全市出了44位共和国将军,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和溆浦龙潭一样,这里盛产花岗岩,石材是市里的支柱产业。据麻城的市长蔡续安介绍,麻城的石材开发也是在争议中开发,在开发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通过不断地争议和磨合,最终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去年,麻城的石材产值达35亿元,贡献税收2.3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1.6万人。现在麻城的石材开采和加工是“两线分离”,只有投资超过亿元、环保达标的企业,才允许进来开发加工。环保投入不到位、防治措施不达标的,坚决强制关闭。溆浦考察团参观的一个石材加工厂,标准厂房有3万平方米,里面设备先进,品种繁多。

 “溆浦的石材不开不采也不行,乱开乱采更不行。我们既不能守着资源受穷,更不能破坏环境受罪。”通过考察,大家有了共同认识。

市场对接:借船出海拓新路

溆浦工业的发展,制造业是一条短腿。今年,许多高能耗企业受国际市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多数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造访外面与溆浦企业有联系的客户,帮助溆浦企业走出困境,这是蒙汉心里最惦记的。

与福耀公司执行董事曹晖会谈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浙江亿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军达,就是溆浦人的老朋友,也是溆浦都美陶瓷的战略合作伙伴。都美陶瓷生产的陶瓷内胆,都是跟随他的产品漂洋过海。特别是在去年下半年的困难时刻,亿达公司对都美不离不弃的支持,让都美公司有了一个喘气的机会。

蒙汉对施军达先生多年的帮助表示感谢,告诉他溆浦人懂得感恩,亿达公司就是都美的恩人,县委、县政府将全力帮助都美公司走出困境。蒙汉的诚恳让施军达先生感动万分。施军达表示,不论市场处在旺季或淡季,都美的供货他会照单全收,货款会优先拨付,尽最大努力为都美的发展创造一个好条件。

书记亲自为企业跑腿解难题,在场的溆浦都美陶瓷相关负责人张英志、贺显军表示,都美一定以一流的产品质量和亿达合作,早日将企业做大做强。

 

都美陶瓷产品

“假如我们自己连市场形势和经济规律都不了解,怎么帮助企业解难题?最多只是瞎指挥。”在考察途中,不论是农业产业或是工业项目,蒙汉非常关注市场行情。他说,搞经济工作,对市场的形势,要有敏感的嗅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像金银花这样还没有形成产业链的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太低。

“在自身还不够强大的时候,要学会借船出海。”通过学习考察,大家一致认为,对市场的认知和研判,不光是企业家的事,政府的经济职能部门也要懂行,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生产,才能保证县域经济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像春和、都美这样的企业,不光在技术上、质量上要与外面的企业进行对接,而且在市场信息方面要做到及时共享。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推进“两个加快”、建成小康溆浦,是全县人民的梦想。共同的梦想,需要大家来追求。共同的责任,需要大家来担当。行动吧,乡亲们!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金中平]

[编辑:周晓鹏]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金中平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