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感动溆浦人物】黄小峰:为了山区桃李香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王芬颖 周丽华 编辑:网站值班 2013-05-15 23:25:00

 

 

黄小峰走访贫困学生

本网讯(记者 王芬颖 通讯员 周丽华)他是一名称职的校长,学校硬件建设档次年年提高,教学成绩稳居全县前列;他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他的授课诙谐生趣,学生们以学为乐;他还是一名“潮”人,他借助网络的力量,在上海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与山区贫困学子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让学生能在书海中遨游。

他就是溆浦县陶金坪乡学校的校长黄小峰。他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最崇高的追求,把学校师生当成自己的亲人,让大山里的映山红常开不谢。

“拼命三郎”

“作为一名校长,事事都要带头。”2005年,黄小峰由水东中学调往陶金坪乡学校,先后担任教导主任、副校长,并于2009年接任该校校长一职,他给自己立了一个准则,那就是凡事都要先从自己做起。

山区,从来都是落后的代名词。陶金坪乡学校位于大山深处,学校硬件、软件设施建设都比较落后,如何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黄小峰带领全校教师一起,把苦干、蛮干发挥到了极致。

有句俗语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凝聚教职工的力量,是提升办学水平的捷径。作为校长,黄小峰把学校当成了家。家在县城的他,每周仅周末回家一次,其余时间都一心扑在工作上。

黄小峰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今年5月6日,是黄小峰女儿的三岁生日,原本他跟妻子女儿说好一定会回家陪女儿切生日蛋糕的,但因学校扩建,特岗教师住宿安置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不得不在家人面前食言。等他晚上忙完了工作再给家里打电话时,女儿已经熟睡,而妻子也是没说几句话就把电话挂了。“现在女儿都不怎么跟我亲近,有时要抱抱她她都不愿意,还一个劲的说“不要爸爸不要爸爸”。对家人,黄小峰心里也有愧疚,但一想到工作,他又会忘乎所以。因此,同事都称他为 “拼命三郎”。

付出就会有回报。在他的带动下,学校的行政领导都一心扎在工作中,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与老师一起签到上班,把学校当成了家,家反而成了“驿站”。尤其是教导主任舒友良、总务主任王身民,无论寒暑假还是周末,他们都坚守在校园里,经管着学校的一草一木,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贡献在了学校中。

行政领导要勇挑重担,黄小峰始终这样要求自己与其他的校领导。在任职之初,黄小峰就在全体教职工会上承诺:“全校最后熄灯的是我,全校最早起来的是我。”这不是他喊的口号。当校长四年,他每天早上会赶在学生起床之前起来,帮学生分热水,与学生一同出早操;晚上学生就寝后,还要到低年级学生宿舍去为学生盖被子,防止学生着凉。有时候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到很晚,他房间的灯,也成了熄得最晚的一盏。

他常说:“我是校长,但我首先是一位教师,教好书,是我的本职工作。”在教学上,黄小峰与行政一直在毕业班挑大梁,担任了毕业班的大部分课程。他本人也一直担任六年级和九年级两个毕业班的思想政治教学。2012年下学期,看到七年级老师们的任务太重,又要求增加了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不料这时候,县教育局又安排他去怀化参加校长提高培训,他就把课程调到一起来上,学习一段时间后又回来补上一段,愣是没有耽误一节课,也没有请其他教师为自己代一节课。

“护花使者”

都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选择教师这一行业,黄小峰说这是自己最正确的决定。他说教师是一门爱的职业,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有爱才会有真情,有爱才会有干劲,有爱才会有激情。

细心辅导学生

“学生就好比是我的儿女。看到学生从我身边走过,我都会忍不住摸一摸他们的小脑袋,看到他们开心的笑了,我心里也格外快乐。”谈起学生,黄小峰眼角里满满的都是笑意。他对他的学生爱得深沉,他对学生的付出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女儿。

那还是2010年5月的一个雨夜。黄小峰的妻子刚做完剖腹生产手术,他完完全全沉浸在喜得女儿的幸福之中。不料当天晚上,溆浦突降暴雨,陶金坪乡学校位于山脚,地势低洼,极易积水被淹,一旦洪水涌入校区,600多名学生的安危就不堪设想。

一面是刚做完手术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儿,一面是600余名师生的安危。当夜,黄小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时打电话给学校的老师询问情况,彻夜未眠。第二天天不亮,他就叫上在城里的彭副校长一起往学校赶。行至水东镇与陶金坪乡的交界处,公路被洪水冲垮,他们只能弃车步行。一路上他们淌过齐腰深的溪流,踏过从山上滚下来的泥石,步行了三个多小时,赶在洪水进入食堂和男生宿舍前组织师生有序撤离,及时转移财产,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点。由于在此次洪灾中指挥有力,黄小峰还被评为全县“抗洪救灾工作先进个人”。

学生的事,就是最大的事。为了减轻山区学子负担,让山区学子早成才,近几年,陶金坪乡学校在抓免费师范生上大下功夫。按照招生要求,免费师范生面试要表演跳舞、唱歌、讲故事等才艺,这是山区孩子的弱项。为了让学生不要输在面试上,黄小峰把他们带到城里进行专业培训,并让他们吃住就在自己家里。待到怀化面试的时候,黄小峰不仅要当好心理导师,为他们加油打气,还要倾尽心力,安排好食宿、化妆等一切事宜,将学生的压力减小到最低。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黄校长就如我们的父亲一般。”2011年,奠彪以715分的成绩被芷江师范录取。面试的时候,他以“把爱传递下去”为主题,噙着泪水介绍自己,其真情的流露令所有评委为之震撼。正是有这样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的校长,该校教学成就显著提高,近三年来,该校累计考取免费师范生15名,九年级毕业会考成绩稳居全县同类学校前2名,2012年九年级毕业班共41人,其中7人考取免费师范生,32人升入普高职高就读,2人在学修理。黄小峰本人也多次受到表彰,成为全县的“样板”校长。

“爱心园丁”

陶金坪乡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山多地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少家庭经济困难,无力负担孩子的生活费,孩子们虽然能读上书了,但离读好书,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作为校长,黄小峰时常忧心忡忡:山区的孩子,就真的只能享受这里的落后与贫穷吗?山区孩子的未来,就真的只能死死守着这大山的青山绿水吗?这重重叠叠的山,不应该成为阻隔孩子们成长的屏障。

 “一个都不能少!我不能允许我的学生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而退学。”黄小峰十分坚定。

如何让这些孩子都能上学?黄小峰加大了助学力度。先是积极向上级争取助学资金,但资金毕竟有限。而后他开始在全校师生中发起互帮倡议,为遭遇车祸的七(二)班学生吴忠飞、父亲意外身亡的八(二)班学生戴丽华、发生火灾的三(一)班学生张力源组织捐款,筹得资金3万多元。然而,学校师生的力量也是有限的,部分学生家庭仍游离在贫困线的边缘,长此以往,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1年,他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借助网络的力量,把助学的“求援信号”发出去,让外界的爱心人士能参与到山区的助学工作中来。

说干就干,而且要做到最好!黄小峰首先着手对全校贫困学生进行摸底,由各班统计了一部分贫困学生上来,然后传到网上,向社会成功人士、慈善组织“化缘”。为了打动更多的人来帮助山里的孩子们,黄小峰与副校长王民权一起骑着摩托车,对全校40多名特困学生进行了走访,并把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成绩等形成详实的图文资料,让资助者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学生的情况,伸出援助之手。

学生快乐地享受免费营养午餐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11月份,上海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为该校学生提供了3万元助学资金,公司员工与该校12位学生结成了对子,保持着长期的资助关系。四年级一班的贺庆玲也是这批被资助的学生。小庆玲成绩十分优异,但家庭却非常贫寒。她的父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病,母亲改嫁他乡,她跟着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懂事的小庆玲多次萌生辍学的念头。她说,能在学校享受学习的快乐,多亏了黄校长。

几年来,黄小峰的爱心足迹遍布全乡,村民都记住了这个开着摩托车做家访的“铁骑”校长。通过努力,2012年下学期,黄小峰又争取到了“宋祖英助学基金会”对该校20位贫困学生的资助。看着这些贫困孩子脸上的忧郁与愁容褪去,黄小峰心里暖意融融。

【采访札记】听闻这次的采访对象是一位山区学校的校长,笔者胸中闪现一个轮廓:一定是一位多年驻守山区、忘我付出的老园丁。而见到黄小峰的那一刻,他的青春蓬发、斗志激扬颠覆了笔者的“腹稿”。黄小峰也许没有上一辈老园丁的蛮干,但是他并不缺少苦干、拼搏的精神,较之于他的前辈,他更善于突破创新,勇攀高峰。

与黄小峰接触,会被他的精神所牵引:15个免费师范生参加面试,他场场必到为学生打气、周密安排食宿;9个年级600余名学生,他可以一一叫出名字;8年偏远山区教学,他没有说要离开……山与城的路程蹉跎了他的青春年华,却踩“实”了他的教育梦。映着苍翠的大山,他的笑容不就是明媚了孩子们世界的映山红吗?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王芬颖 周丽华]

[编辑:周晓鹏]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王芬颖 周丽华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