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喜获丰收,向初刚与爱人忙着采摘
本网讯(特约通讯员 向岳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区孩童,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建一座瓜果飘香、生活幸福的集体农庄,几十年来,在坚持梦想的旅途中,他经历了挫折、苦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或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应验,如今,不但他的梦想之花漫山绽放,而且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演绎着爱情农庄的传奇动人故事。
梦想:建一座集体农庄
在向初刚成长的年代,我国正在轰轰烈烈大搞集体化,向初刚的出生地,当时的麻阳水公社,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建起了一座面积近400亩的公社农场。一年四季,瓜果不断,被抽调的农场社员,都是当时各村选派的年轻优秀的社员,吃集体粮。
向初刚多次和伙伴们翻过屋后的一座小山,往农场望去,一片翠绿,社员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这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他暗下决心:我长大了,也到农场去工作,把农场建设得更美。一个梦,在幼时向初刚的心底里扎了根,慢慢发芽,生长。
1978年,向初刚被大队推荐,经过体检,成为了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他在山西太原服役,再苦再累的活他都是抢着干,领导和战友们都非常喜欢他,以致成为当时全团学习的标兵。1984年,他转业,被分配在太原市的一个供销部门工作。
在与家乡亲朋的通信里,向初刚得知那个乡办农场由于体制、管理的原因,已经荒芜,这让他急得慌,1987年6月,通过各种渠道,向初刚被跨省调回本县,分配在两江乡供销社。当时供销系统正在转轨,实行改制,他承包了这个乡级供销社,通过精心经营,一年就赚了5万多元,在人们还没有解决温饱的情况下,他能赚到5万元,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在合作社与农户交流农业技术
淘到了第一桶金,向初刚继续扩大经营范围,他办了三件事,第一件就是以1.6万元承包了老家的乡办农场;第二件就是办了一家酒厂,从新化请来师傅,传授酿酒技术,转让费1.5万元,利润可观,但好景不长,烧酒师傅以进原料为名,骗走了1.6万元;第三件事,就是开了一家酒店,经营餐饮兼住宿,两年亏损了10000元,到这时,他原来赚的那几万元,已所剩无几。俗话说,屋漏偏遇连阴雨。1996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水,冲走了他所有的家当,一家五口生活困难,老婆也离他父子而去,从此杳无音讯。
爱情:追梦路上不孤单
想当年,他打着背包雄心壮志到两江供销社去上班,九年后,他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麻阳水村7组,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有他承包的375亩荒土和他儿时的梦想。
他扛着锄头开荒挖出几个山头,其余的山头转给别人做,这样少要工资。山土很瘠薄,每天他从村里沟渠里挑污泥到山上,做肥料,种些黄豆、西瓜。开出来的土,就栽种果树,先是花1.8万元栽下了1万多株无核大红柑橘,四年后,发现本地不适宜那个品种,又改种布朗李,李树长得很高大,很茂盛,就是只见开花,不见结果。这时很多好心人劝他放弃,但他没有半丝动摇,并下定决心要找准品种。
他走访了洑水湾的果木土专家邓必德,得到了启发,开始在自己的土里改种金秋梨,三年后,黄灿灿的果子挂满了小树,让向初刚看到了希望,金秋梨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他又继续扩大规模,到如今,已经发展到120多亩,每年的纯收入已经超过十万元。
向初刚自己种的瓜果,除了远路贩子运走一些,还有很多都要挑到县城去卖。2003年夏天,向初刚做梦都没有想到,爱神正在向他悄悄走来。因为他的西瓜、梨子味美,且价格便宜,在附近超市上班的一个女子就天天来买他的西瓜和梨子,一来二去,女子发现这个男人老实本分,做事勤劳,有事业心,一打听,是个离过婚的男人。这个女子叫吕芙蓉,也在一年前离了婚,于是,他们走到了一起,新的《天仙配》在那一片热土上演绎。2003年底,他们结婚了,在山上建起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
圆梦:传奇从这里演绎
通过十几年的打拼,向初刚的农庄初具规模,共花去23万元,修通了到达每个山头的盘山公路;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150亩多亩,扩大规模,目前已发展南丰蜜桔100亩,金秋梨120亩,计划发展山下红柑橘100亩;散养土鸡每年出栏7200多羽,纯利11万元。为了真正把这片土地打造成休闲农庄,他于2005年注册了“绿源”果木合作社,社员达210户,同时还注册了“秀色”商标。
耕耘梦想
自己走上致富路,他还不忘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结合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他编写了果木栽培实用技术读本,斜里村七组武宗省,就是在他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合作社社员,目前老武的果园,每年收入8万多元。
心有多大,梦就能飞多高,信心十足的向初刚,正在计划建一座百果园,修一座星级农庄,建鱼塘,办鸡场,打造一座集休闲、住宿餐饮、自采果园,垂钓于一体的溆浦后花园,打造一流的市民度假休闲场所。
作为政协委员,他时刻不忘使命,不断为民呼吁,本次的提案,就是《关心农村环境卫生》,为建设美好家园鼓与呼。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向岳平]
[编辑:舒赛]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向岳平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