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冲村村部
本网讯(记者 金中平 舒赛 通讯员 刘一清)二千多年前,屈原流放溆浦途经思蒙,因当地村民热情好客,仁义纯朴,留名“仁里冲”。上世纪七十年代,湘黔铁路的“仁里冲站”,打开了山里人走向世界的大门。2002年,随着溆浦银珍电站的蓄水发电,仁里冲这个溆水河畔的美丽山村,在碧波荡漾中成为一个移民大村。。。。。
不管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贫穷一直是该村挥之不去的梦魇,2007年以前,该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不足千元。如何让移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经过怀化市委、溆浦县委持续二轮的建设扶贫,发展落实了三个千亩产业,三个千万工程,三大民生保障,使该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雷生友高兴地说,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没有问题。
产业富村,三千亩“荒山瘦田”变银行
移民要致富,需要的是产业的支撑,市建设扶贫工作队队长欧阳剑飙、队员谌建民自驻村后,通过和群众座谈讨论,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一千亩杨梅产业、一千亩黑木耳产业、一千亩优质柑橘产业的规划,并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邀请移民、农机、畜牧等专家进村讲课,组织村民先后到鹤城区兴隆公司、中方县荆坪生态养殖基地、春和现代农业公司龙潭镇太和村黑木耳种植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参观学习达300多人次,开阔了村民眼见,增长了村民见识,提振了发展信心。
11月2日,湖南省农业银行2012年农户贷款优化发展现场会在溆浦召开,黑木耳种植作为溆浦经验在会上推介,当天,溆浦农业银行的负责人带领相关参会人员,到仁里冲村察看黑木耳的生长情况,推广种植经验。村支书雷生友说,没有市委建设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一亩成本要二万多元,就是“借个胆”也没人敢做,但现今的群众织极性非常高,前期已耕种了80多亩,投入劳力一千多个,成为来钱最快的产业。不论市场怎么变,公司保证最低每亩5000元收益。
乡、村干部在基地了解黑木耳生长情况
公司有技术指导,银行有贷款支持,联系有建设扶贫工作队帮忙,村民在田里做事有人开工资,这种“公司十农户”模式,速讯在全村推行开来,原来大家耕种油菜的,现在都开始种植黑木耳了,目前参与的农户达108户。
黑木耳让冬荒的良田展现出勃勃生机,在山坡上的千亩杨梅基地更是长势喜人,经过三年的专业栽培,基地已是满眼翠绿,明年的初夏,这里的部分果树将挂果,届时,成片的杨梅将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有效途径。据悉,在市委建设扶贫工作队的牵头下,荒山变宝地,县移民局立项,基地投资70万元,种植优质杨梅1000亩,村民无需承担任何费用,坐等杨梅挂果成林。村民雷文青,在基地有4亩面积,成为基地的直接受益者。
依山傍水的仁里冲村适合橘树生长,屈原的《橘颂》便出于此。柑橘成为该村传统支柱产业,年均产量在40万公斤以上,每到丰收季节,村民担橘子下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崎岖的山路也成为当地柑橘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改善橘园交通条件,该村正在动工修建一条盘山路,将公路拉通到橘林深处,直接运到外地市场,降低成本,提高价格,1000亩优质柑橘基地正在全面改造。
冬春采木耳,夏天摘杨梅,金秋收柑橘,仁里冲的三大产业,正勾画出一副丰收的全景图,移民们的致富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旅游活村,三千万打造休闲度假村
思蒙旅游叫了十多年,一直没有找到好的突破口,基本都是 “免费”观景,打不开消费者的钱袋。可以说是端着金碗讨饭吃,市委驻村工作队进村后,一直琢磨怎样让群众在旅游中掏到真金白银。
“思蒙美景要走出深闺,首要是要让来的客留得住,玩得开心,花得起钱。”市人口计生委、国资委等后盾单位的负责人,也多次到村里共商旅游发展大事。认为旅游不能光靠政府投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兴许是条好的出路,通过鼓励发动,思蒙“潇湘第一庄”的雷氏兄妹,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群。
“最多的一天接待了700多人,真是忙断了手脚”。谈及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的火爆,“潇湘第一庄”的经理雷老五脸上堆满了笑容。今年5月,仁里冲村农民雷老五几兄妹,投资1000万元的潇湘第一庄开业,经过几个月的运营,农庄月均营业额均在50万元以上。10月,农庄还被省乡镇企业局评为五星级农庄,成为怀化市第四家五星级农庄,“现在还是一期,二期我们很快就会启动,主要放在水上项目和生态农业上,预计总投资达4000万,到时一家集餐饮、住宿、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星级农家乐将变成现实。”
深秋的十里丹霞虽显萧条,当深圳文学学会会员30多人乘坐旅游大巴士再次来到思蒙,此次的接待服务却让大伙始料未及。三年前,当这批人慕名来到思蒙时,由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他们饿了只能在路边摊吃排挡,住宿更无从谈起。而今年,五星级的农家乐让他们享受到湘西美食,宾馆客房也让他们感受从未有过的舒适,特别是乡村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他们意欲末尽,相约明年春天会再来。
潇湘第一庄
旅游开发迈出步伐,预计投资2000万元、长2公里的防洪堤建设正在规划,并将于明年8月份正式动工,届时沿河风光带将成为思蒙旅游的又一亮点。而这只是思蒙旅游规划的一个点,作为乡村旅游规划,县里已出资45万元,完成了思蒙旅游的整体设计,正在进行评审阶段。6月14日,省旅游局派来钟家雨博士等4人就《旅游详规》结合《村镇规划》进行了实地考察,绘制该村发展的蓝图。
看到政府在旅游中的实质性动作,村民办农家乐赚了钱,当地几位农民还注册了专门的旅游服务公司,开发了漂流、浴场、丹霞迷宫等一系列特色景区,景点越多、体系越宽泛,就越吸引游客,游客的增多,又带动了新一轮景区开发,形成了良性循环,激活了旅游这一池春水。11月13日,上海一客商实地考察这一项目,准备投巨资建设一个高档度假胜地。
第三个千万元工程是旅游公路,小江口到思蒙的十里峡谷,路一直不通,到思蒙景区要绕道20多公里,通过建设扶贫工作队的争取和县里的重视,这条长 12公里的公路有望在年底动工修建,县移民局、交通局具体负责,预计投资1200万元,这将打开通往怀化的门户,娄怀高速通车后,从怀化到思蒙不要一个小时就到了。
旅游事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品的发展,农副产品不再难卖,思蒙的小河鱼,一百元一斤都供不应求,农家的瓜果家禽,游客们随带就销走了。
民生兴村,三项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建设扶贫,首要的是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仁里冲村的水、电、路一直牵动着家家户户的神经,群众要求相当急切,要搞好该村工作,必须解决这三大民生工程。
仁里冲村因铁路建设,将整个村一分为二,2008年前,几乎每年都会有一到二人因横过火车道不幸遇难,同时还有四个组的毛路没通,群众出行极不方便。而今通过建设扶贫,修了8公里的绕村路,水泥路100%硬化通组,50%到户,没有发生一起铁路安全事故。
上世纪90年代,仁里冲上游的山坡村掀起淘金热,严重影响了上游的水源,而靠河地区因水库蓄水,许多水井被淹,老百姓吃水很不方便,逢到大旱季节,最近的取水点2公里,远的3公路,村民们天不亮就起来排队担水。虽见满江水,却解不了近渴。在建设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投资54万元,重新选址,建立了自来水集中供水项目,清澈的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
去年,一组村民雷大文,家里来了客人,但电饭堡煮了3个小时饭都没熟,急得他团团转,差点将电饭锅都要丢了。村里由于线路老化,电压太低,造成供电不足,夏天有时连电风扇都带不动。为解决这个问题,联系该村的领导,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志群亲自到该村现场办公,县电力公司于今年5月实行了变压器的更换,线路更新,原来的2箱电变成了4箱电,2.5的线变成了7.0的线,村民用上了廉价的放心电。
杨梅基地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方式注入了新的元素。11月21日,村支部书记雷生友,带着村里的文艺队,到白山坨村举行文化交流活动,并现场领歌,赢得一片叫好声。这支20多人的文艺队,最年轻的雷春苗,30岁,成为文艺队的“领头人”。村里先后投资5万元,配备了音响、乐器等设备,队员自编自演,开发了大量深受群众喜爱的节目,别具特色的女子舞龙灯和竹子舞经常到山庄表演,此外,文艺队还参与村里的红白喜事表演,走向市场化运作,所得收入用于购买服装等日常支出,因为从文艺表演中找到乐趣,村里打牌人员明显减少,树立了良好的村风村俗。
投资70万元的村级活动中心,医务室、阅览室俱全,彩色水磨石灯光球场成为群众运动、健身的好场所,而占地4亩新建成的敬老院,让30多位孤寡老人过上了安康的幸福生活。2011年,该村被省民政厅、省司法厅授予“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并被评为怀化市“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县689个村居位列第一,支部书记雷生友被县人大评为优秀县人大代表;2012年溆浦县委宣传部把仁里冲村作为“文明村”候选单位上报市里,有望获此殊荣。
移民新生活,整装再出发。
[稿源:怀化日报]
[作者:金中平 舒赛 刘一清]
[编辑:舒赛]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金中平 舒赛 刘一清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