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行走新溆浦】荒坡秃岭的“绿色之变”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谢华 编辑:网站值班 2012-11-18 20:09:00

 

低庄镇枫林村葛根种植基地

县国土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导葛根基地建设

本网讯(记者 谢华)3年前,低庄镇枫林村2000多亩荒山灌木丛密,一文不值,如今,借力山地开发项目,山坡上连片的葛根长势喜人,勃勃生机,千亩山地披上绿装,变成了让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

11月14日,“行走新溆浦”采访团来到低庄镇枫林村,放眼望去,山坡上,一片片瓜果长势喜人,绿意盎然。走入一片金秋梨果园基地,村支部书记张贻国告诉记者,“过去,这些山地都长满了灌木丛,随着年轻力壮的人都外出打工,山地由于无人管护成了无人问津的荒山。”

2010年,枫林村全村人口1426人,只有稻田面积750多亩,在人均稻田面积少的情况下,村支两委把发展的目光聚集到了荒山上,成功探索出了“农户出让土地、村集体经营土地、种植能手管理产业”的山地开发新模式,使当地撂荒的山地高效利用起来。同年,该村集中流转了600多亩山地,通过山地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村集体按每亩50斤稻谷的价格承包村民山地,然后以每亩120元的价格招标转包给几个大户,年底结算村集体轻轻松松便进账近5万元收入。2011年,张贻国召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再开发再经营方案商讨,经大伙一致同意又在县国土部门项目扶持下再开发了700多亩山地,去年年底村集体入账收入便达到10多万元。

枫林村一隅

荒山变成“金山”,不仅仅村集体有了“固定收入”,承包的大户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去年一承包户栽种的100多亩西瓜就卖出了80万元,近200亩葛根也收到了6000元/亩的效益;今年,流转户邓春华种植的300多亩百合也收获纯利润70多万元。枫林村村民陈玖攀在村里也承包了8亩土地,加上自己家的2亩地,除去种西瓜、玉米等赚取近万元,5亩百合地纯利润就达4万多。

“今年春节,看到村里有人不出门也能收入几万元,不少准备外出打工的人也犹豫起来。”张贻国说,山地开发带出的经济效益触动了返乡过年的村民,考虑到在家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收获到同等的收入,春节过后村子里不少外出打工的人纷纷放弃外出,有的着手在家自主承包经营土地,种起了百合、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还有部分村民就近到其他生产基地打临时工,一时间,村子出现了一阵“农民工返乡潮”。据了解,去年该村外出打工人数还有360多人,今年过完春节再出去的务工人员就减至250人左右。

枫林村4组的向长和就是返乡创业队伍中的一个。过去,他一直在深圳市打工,并且还当上了企业高管,月收入4500多元。2010年春节回家后,向长和看到了屋门口山地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在摸清村子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后,他果断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承包了村里200多亩山地,短短一年的时间,通过种植金秋梨、西瓜、枣子、柑橘等经济作物,他年收入超过十万,比外出打工还多赚了两三万元。目前,在枫林村类似向长和一样的承包大户有十多户,这些大户的致富又相继解决了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在家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村民圆了在家打工挣钱的梦。

低庄镇小龙潭村山地开发项目区内,工人忙着修建水渠

村集体腰包鼓起来了,村子的基础实施、民生建设等也相继走上了新台阶。张贻国说,村里有了这10多万元的收入,一部分用在环境污染整治方面,每年都投入4万多用于清理垃圾美化环境;另一方面村子去年装上了96盏路灯,今年又增加了30盏,每年两万元的电费开支也可以内部结算清了。同时,村里还特意拿出部分资金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困难户,特别是对存在生活困难的计划生育两女结扎户,都能及时拿出一部分钱给予救济,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临时困难。为了让村子人在物质生活提升的同时,享受到更丰富更精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大年初一,枫林村还特意拿出3万元举行了新春农民趣味运动会,让村民欢天喜地庆祝新春佳节的到来。

走出山地开发项目基地,记者一行感触深刻,一面是杂草丛生的荒山秃岭,一面是绿意浓浓的果园基地,枫林村的山地开发模式成效明显,当地人看在眼里,也乐在心里。越来越多的邻近乡村也通过借鉴学习这一模式,走上了开垦荒山谋发展的路子。记者一行来到同样是在低庄镇的小龙潭村,昔日荒无人烟的山坡上,如今却是机声隆隆,挖土机、拖拉机来回穿梭,二十多名工人师傅正在维修渠道,到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放眼望去,对面的山坡上,新开垦出来的梯田层层叠叠,整齐划一,硬化的水泥路延伸到了山头,旁边的水渠、蓄水池等一应俱全,提供了非常好的灌溉条件。

小龙潭村基本完工的山地开发项目

据县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是我县2011年23个土地开发项目之一,总面积980亩,总投资500多万元,今年3月开工,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工。通过土地开发,让这片昔日无人问津的荒郊野岭变成了如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县国土局副局长周本杰介绍说,“虽然现在山地开发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但前来与村支两委商讨承包事宜的大户就有两三个,他们开的承包价格都在每亩两百元,如果按两百块钱一亩能承包下来的话,这一块地就可以为村里增加近20万元的年收入。”

据了解,自2010年来,针对全县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紧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提出的调整农村土地产业结构,鼓励土地流转的新政策,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了山地开发,新增耕地由当地村、组集体组织流转给经营户进行农业生产。短短两年时间,实施了近百个项目,新增加耕地316公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记者感言:山还是当年那座山,人依然是当地那群人。三年时间,县国土部门充分利用山地开发项目,指导村支两委通过“农户出让土地、村集体经营土地、种植能手经营产业”的山地开发新模式,使村子撂荒的山地得到有效开发。枫林村等地从荒山到金山的华丽转变,为其他乡村借力山地开发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谢华]

[编辑:舒赛]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谢华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