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后,笔者来到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谭家湾镇,所到之处,广大群众对村计生专干的那种敬佩之情溢于言表。笔者撷取了几个典型。
向竹仙:情系计生不言悔
现年51岁的向竹仙,自1993年2月来,一直担任谭家湾镇贺家冲村计生专干。20年来,她把全部的心血和汗水献给了计生事业。1998年被评为“怀化地区十佳村专干”。
贺家冲村与低庄、水隘两个乡镇交界。村居相当分散。20年来,她走遍了全村的每个角落,把计生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在多年的工作中,有时碰到一些不理解、甚至谩骂她的人。她总是耐心的解释。2000年,张某儿子参加市县组织的病残儿鉴定,因结果迟迟未来,张某误认为是向专干“卡”他,于是到她家里,又闹又骂。谈起所受的委屈,她淡然一笑。
1988年,她的丈夫因胃出血,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她的身上。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她抓好计生工作的信念。
1995年,正值全镇开展计生“六清六查”,向竹仙作为业务尖子抽到镇计生办,先后到畔里等3个村,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清查。每天都要忙到天黑才回家。好几次,她的儿女都哭着说:“妈你不要去,爸没人照顾”。看到咳得出血的丈夫,她的眼泪止不住的流。
1996年6月,她的丈夫久治不愈离开了人世。8年来,为治病花去医疗费5万多,家里已是债台高筑。有人劝她:“随便作什么事,挣钱要比村专干多”,但向竹仙毅然选择了坚守。她说:“为了计生工作,虽然失去很多,但我不后悔”。
黄赛碧:“一肩三挑”带民富
黄赛碧,1998年经村民的一致推荐,担任了该镇清水塘村计生专干;2002年5月,因工作出色,又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03年3月,村支部换届,又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一肩挑起了三职的重任。
尽管职务变了,但她发展的理念始终没有变,那就是计生工作要与经济工作相结合,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引导村民走科学发展、少生快富的路。
清水塘是一块“宝地”。这里土壤属扁岩子黑沙土,土质肥沃,非常适宜果树栽培。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奔走在村民家里,引导大家因地制宜,发展水果产业。
在她身体力行的示范下,现在,全村发展“良种金秋梨”400亩;“特色南丰蜜”200亩; “优质国庆桃”50亩;“早熟杨梅”20亩......一个富裕、生态、绿色的“幸福农庄”展现在世人面前,该村人均纯收入也由2003年的2600元发展到现在的4200元。
一大批计生家庭在她的帮扶下,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13组梁国忠、李小平夫妇,过去家里穷的叮当响。2003年,黄赛碧帮助他家承包了村里70多亩桔园,现年纯收入3万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刘顺华:国策宣传显身手
见到刘顺华,正在该镇卫星村部的操场上,她正带领10多名文艺队员排练节目。今年39岁的她,已任卫星村计生专干10年多。
谈起村里的计生工作,她滔滔不绝。卫星村共有3000多人,是镇政府的所在地。村大人多,村情复杂,计生工作相当难抓。
但刘顺华肯动脑,为了切实转变村民落后的婚育观,这位当年在溆浦第四中学就有“百灵鸟”之称的“校花”,充分发挥自己能歌善舞的特长,组建了“村计生文艺队”,经常利用空闲时间,编排演出计生节目,在潜移默化中宣传计生国策。
到目前为止,村里已有3支“老年文艺队”,4支“青年文艺队”,参与表演的队员达七十多人。作为队长的她,带着文艺队,把计生节目表演得“风生水起”,表演唱“生儿生女都一样”、“计生政策真正好”,小品“意外的惊喜”多次在镇直机关、政府举办的文艺节目中获大奖,成了十里八村群众最爱看的节目。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该村谢某意外妊娠,家人劝她生下来,但她说:“计生政策这么好,违法超生没必要”,自己悄悄地到县服务站落实了补救措施,成为全村的佳话。
近年来,该村先后涌现了30多户“独生子女户”、40多户“两女结扎户”、4户“放弃再生育户”、15户“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户”。如今,“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型婚育观成为全村群众的共识。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夏晔 舒晓东 刘飞]
[编辑:周晓鹏]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夏晔 舒晓东 刘飞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