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喜迎十八大】卫生篇:“医改春风”惠泽万民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谢华 姜龙 唐胜 唐士印 编辑:网站值班 2012-10-13 16:09:00

 

9月15日,溆浦县顺利通过“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专家组对溆浦中医药工作的复评。图为专家组 在龙潭中心卫生院中药房检查。 

“医改春风”惠泽万民

--溆浦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工作纪实

谢华 姜龙 唐胜 唐士印

“群众的健康,就是民生大事。”怀化市副厅级干部、溆浦县委书记李自成说。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地处怀化市东北部的溆浦借力医改春风,抓改革,创特色,惠民生,谱写了一曲“卫生惠民”的赞歌。该县相继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等一系列惠民举措,为百姓撑起“健康保护伞”。现如今,患者掏钱少了,服务项目多了,医生态度好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

强基础:医疗环境与服务“齐步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如何让基层老百姓感受到更好的就医环境,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溆浦县通过夯基层医疗基础,一手抓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医务人员管理与服务,让百姓享受到了医疗卫生事业“内外兼新”的工作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在不断提升,过去医疗卫生机构破旧的基础设施、落后的就医环境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为打破卫生事业发展瓶颈,溆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全面完成了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强身健体”,满足了不同层次城乡居民看病就医需求。今年3 月,投资350万元新建的两丫坪镇中心卫生院正式投入使用,该院配备了标准的手术室、护理室、污物处理室、护士站、行政办公室以及宾馆式病房,使得当地农民的就医环境“焕然一新”,而就在去年,当地农民患常见病都必须舍近求远到县级医院诊断治疗,中心卫生院的新建与升级让他们看病不再困难。

据统计,近五年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近1.55亿元,其中县级医院投入达1.25亿元、乡镇卫生院1400多万元、村卫生室1600多万元,进行了县中医院住院大楼、综合门诊大楼和县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建设;改造、扩建乡镇卫生院43个,并进行了9个加强型卫生院和3个卫生院公转房;筹集资金1676万元,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419个,规范化执业的村卫生室达到485个。

9月21日,溆浦县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在卢峰镇试点启动,该镇长乐村不少妇女一大早就赶来排队登记,享受这项惠民服务

在抓基础建设的同时,溆浦十分注重医疗服务与管理水平的提升,积极引导医疗机构转变发展思路,进一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坚守医疗制度,强化医德教育,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开展“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坚持医疗管理十三项核心制度和领导分片责任制度,通过强化认识、完善机制、规范行为、加强督查、持续改进等措施,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全县医疗纠纷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五年来,平均每年下降7个百分点,人民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在这里,宾馆式的病房让人住得安心,医务人员的服务更让人舒心。”刚在溆浦县人民医院做完膀胱结石手术没几天的肖会安,在医生的精心照料下,身体很快恢复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如今,在溆浦,无论是县级医院,还是乡村社区,就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温馨的病房、全新的仪器、舒适的候诊、亲情化服务。

重创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

近日,记者来到观音阁镇建设村采访,见到该村卫生室发生了大变化:整洁的床位、诊断室、治疗室、输液观察室、换药室、中药房、西药房等一应俱全,器械、药品摆放整齐,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国家基本药物等制度信息有序的挂在墙上,四名村级卫生员正在认真细致的忙碌着。村卫生室负责人夏代刚告诉记者,“自从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后,我们工作更加规范了,就医环境也不断改善了,现在来村卫生室看病的人明显增多。”

作为怀化市唯一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县,溆浦县通过强化村卫生室职能,推进卫生网络建设,使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乡村医生的业务技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基本健康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筑牢医疗“网底”,规范管理是关键。溆浦县围绕“设置合理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一体化”目标,从村卫生室内涵建设入手,着力构建统一人员聘用、统一机构设置、统一行政管理、统一药械采购、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六统一”管理模式。同时,按照“一乡(镇)一院、一村一室”的规划,设置了43个乡镇卫生院和653个村(居)卫生室,完善了一体化管理体系。在人员配置方面,通过采取公开选拔的形式,在1036名参加考试乡村医生中,选出653名作为村卫生室的主要负责人,其余人员成为各村卫生室成员;在提高人员素质方面,狠抓乡村医生培训,以中心卫生院为基地,对乡村医生多次开展培训,从培训入手抓服务能力建设。

9月27日,溆浦县观音阁建设村级卫生员给村民看病。目前,该县已完成419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

“溆浦中医药工作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值得推广。”9月15日,溆浦县顺利通过“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得到了国家复评组的高度评价。在推进医疗卫生乡村一体化工作中,该县注重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将传统优势融入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突出抓好中医药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采用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拔罐等中医药方法发生的医疗费用,全部纳入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报销范围,并提高5%的报销比例;在人才建设上,采取聘用、进修、多点执业、西医学中医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和培养中医药技术人员,保证每个村卫生室有1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设置1个中药柜。三年来,全县共推广使用单方验方87个,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4次,发展中医药学会会员325人,并编写《中医药学精典读本》、《医门兵法》、《溆浦中医》等专业资料10余种,中医药科研工作初见成效。

通过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广大老百姓在自家门口看病,不仅花钱少,而且能治好病。据该县卫生局局长唐喜成介绍,自溆浦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网络建立以后,全县有近50万农村人口在家门口直接受惠,农村就地看病人数同比上升约80%,节省医疗费用上千万元。溆浦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还获得了湖南电视台、湖南日报等新闻媒体的重点推荐。

惠民生:医药卫生改革暖民心

溆浦县两丫坪镇凉水井村民邹莉莉是个慢性哮喘患者,每年发病好几次,需要高额的医药费用。听说今年“新农合”参保病人住院可全额院销,今年8月, 邹莉莉住进了两丫坪中心卫生院,没想到住院治疗15天,产生医药费用4208元,“新农合”报销4042元,治病的费用才206元,而且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效果与市级医院差异不大。今年,该县将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起付线定为600元,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起付线为100元,参合农民在本县的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在缴纳起付线后,基本医疗费用实施行全额报销。

同时,溆浦县还扩大了可报销的病种范围,对部分重症疾病提高了报销比例,住院补偿最高达10万元,新农合门诊补偿比例为70%,门诊统筹不设起付线。仅1至6月全县“新农合”住院补偿45479人次,统筹基金支出7599万元,县、乡两级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率为82.4%。自“新农合”实施以来,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的难题,广大农民病有所医的愿望初步实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明显改善。

“医疗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生命安全,关系到民心向背、社会稳定。”溆浦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卫林说,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就是要把卫生工作当作改善民生、惠民利民的重要工作来抓。

为打破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2011年6月和2012年6月,溆浦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分别全面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505种基本药物通过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运行半年来,全县村卫生室医疗费用下降46.5%,门诊量上升了2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回归公益性。两丫坪镇凉水井村卫生室负责人段兰香告诉记者,以前村民治疗一个普通感冒要花费10多元,零差率销售实行后,同样的药品现在按进价开药药费不超过8元,青霉素、感冒胶囊等常用药品价格都有了明显降低。

五年来,溆浦县还落实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46.5万份,建档率51.6%;规范管理孕产妇0.8万人、6岁以下儿童16.3万人、高血压患者4.2万人、糖尿病患者3.6万人、重性精神病患者0.12万人。人均经费标准由15   元提高到 25  元。今年,该县还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主动出击、防范未然”的疾控工作思路,加大了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巡查督导力度,现完成64327人次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4327份,占总任务数59756人的107.6%,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筑了一道坚牢的“防火墙”。

[稿源:怀化日报]

[作者:谢华 姜龙 唐胜 唐士印]

[编辑:周晓鹏]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谢华 姜龙 唐胜 唐士印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