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喜迎十八大】林业篇:溆水河畔层林染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金中平周晓鹏 舒晓红 舒象海 编辑:网站值班 2012-09-17 15:23:00

 

邵怀高速溆浦连接线行道绿化 

溆水河畔层林染

——溆浦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纪实 

金中平 周晓鹏 舒晓红 舒象海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发展的主色调。

初秋时节,走进溆浦,只见群山连绵起伏,大地被郁郁葱葱的绿色包裹得严严实实。青山绿水之间,满目秀色,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尽显勃勃生机,孕育着绿的希望。

县林业局局长刘生善介绍说,近年来,溆浦县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县城”的战略目标,秉着“放下斧头少砍树,拿起锄头多栽树”的工作理念,做大、做活“绿”字文章,着力推进造林绿化,全力强化林政管理,呈现了大地披绿,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生态安全的良好势头。

生态理念:山乡播绿不止步

溆浦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雪峰山腹地,共辖43个乡(镇),总人口91.4万人。境内群山起伏,溪河纵横,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壤肥沃,适宜各种林木生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共拥有国土总面积51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54.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8.6%,活立木总蓄积458.9万立方米,有木本植物97科726种,年产木材10余万立方米,盛产楠竹、茶油、桐油、松脂等多种林产品和林副产品,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对林木资源的需求增大,过去曾有一段时期,溆浦山区很多乡镇“木头经济”兴起,导致一些地区农民心生依赖,“靠山吃山”。好景不长,由于后续管理跟不上,“坐吃山空”,林木资源越砍越少。洞察到这一状况后,溆浦县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研了解,反复分析县情,及时“刹车”,果断确立了“建设生态大县,打造绿色溆浦”发展战略。“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是一项特殊的公益事业,更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发展林业,不仅功在当代,而且泽被后世。”怀化市副厅级干部、溆浦县委书记李自成说,溆浦的发展必须坚持把林业工作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安排,目光投得更远,发展才更扎实。

9月5日,溆浦县两江乡木材经销商陆鹏飞在该县林业服务大厅办理运输许可证件。近年来,溆浦县加大投入,建立专业服务窗口,改善了林业服务软硬件设施,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周晓鹏 舒象海 摄)

溆浦县抢抓国家加快林业发展战略机遇,由县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了绿化委员会,并围绕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建设,先后出台林地保护、退耕地还林、“三边绿化”、加快工业原料林建设、集体林权制改革、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政策,有效保障了溆浦林业的健康发展。为提升林业生态功能,溆浦县对林业工作总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实施长防林等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的基础上,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国债造林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形成了森林生态体系框架。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溆浦县累计投入生态林业建设的资金就达3亿多元,建设生态林基地60多万亩,覆盖全县12%的国土面积。

同时,溆浦县在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还不断完善城乡林业工作体系建设,实行局领导包片、局机关工作人员包乡镇、林业中心工作人员包山头的包干负责制,推动县、乡、村三级造林绿化、林地资源管理等工作责任的落实,并积极引导林业工作由部门工作转向政府推动,由政府推动变成群众行为。今年上半年,溆浦县就完成高标准荒山造林8055亩,工业原料林造林32000亩,油茶新造林7500亩,低效林改造6200亩。

8月20日,湖南省林勘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邓德明带领林业方面的7位专家,对溆浦县申报的威虎山森林公园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考察,并对规划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该公园地处中南林学院旧址所在地溆浦县洑水湾乡,经初步规划,公园总面积6.66万亩,涉及洑水湾乡、小江口乡、仲夏乡等乡镇,分威虎山、雷峰山两大片区。溆浦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溆浦县正抢抓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涉林工作规划和项目申报。按照新一轮的生态规划,到2015年,溆浦县林地面积将达到297.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45万立方米,林业社会总产值和大林业产值将分别提高到1.8亿元和11.48亿元,人均绿地面积近10平方米。

生态屏障:集木成林绿意浓

“看得到的地方没有树,有树的地方看不到”,前些年,曾有人这样调侃溆浦。作为林业大县,过去管理、规划建设不到位,林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对溆浦整个生态体系的直接拷问。

生态的根基在林业。为打破这一尴尬局面,近年来,溆浦县以“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目标,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政府推动、项目带动林业大发展,溆浦已进行成功实践。”溆浦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卫林说,为加快林业发展,近年来,溆浦吃透国家生态发展新政策,积极“向上争项目,从外引项目,向下找项目”,退耕还林、工业原料林、长防林、森林抚育、造林补贴试点、优质油茶基地等一大批项目先后实施,油茶、木本药材、工业原料林、木材战略储备、楠竹、核桃和枣子等“绿色基地”在溆浦大地悄然崛起。如今,每到傍晚时分,位于溆浦县城西的县人民公园内,绿意葱茏,散步的人们成群结队,他们悠然自得,释放一天的疲惫,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一年前,这个总投资1.22亿元建设的公园还是一座荒山。这就是一个生动的印证。

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关键之举。水隘乡是全县坡耕地面积分布比较大的乡镇,当年为了吃饱肚子,村民上山开荒,森林覆盖率一度低于20%,结果人穷山败,群众深受其苦。2001年,溆浦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该乡响应积极,退了2.2万亩坡耕地,加上荒山造林全乡退耕还林总面积达到2.9万亩,通过精心管护,现在全乡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76.4%,处处呈现出一片山青水秀、林茂粮丰、和谐幸福的新景象。分管林业的溆浦县副县长刘春让介绍,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2年来,溆浦县共完成退耕还林48.75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21.1万亩,配套荒山造林26.25万亩,封山育林1.4万亩。工程覆盖全县43个乡镇、5个国有林场、513个行政村,涉及13.64万农户,42.3万人。

 

9月4日,溆浦县卢峰镇桔花园村2012年度国有林场(圃)危旧房改造施工现场一派繁忙。该县采取异地新建安置和原址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国有林场职工解决住房难题。今年,全县计划改造154户,总投资1616万元。2011年已完成197户改造安置。(周晓鹏 张利平 摄)

护绿的基础在建绿,建绿的“战场”在乡村。要快速提高森林覆盖率,重点要通过激活基层、带动整体。溆浦县要求各乡镇都成立了由党委书记负总责,乡镇长任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林业服务中心主任、驻村干部为成员的造林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考核措施,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今年来,卢峰镇在苗木栽植时,镇党委书记刘生贵亲自带队,逐个山头、逐个地块地进行督促检查。桥江镇为确保800亩工业原料林任务顺利完成,镇主要领导亲自把关,组织近400劳力,在白岩村建立了300亩示范基地。九溪江乡把植树造林作为打造生态绿色之乡的重点工程,组织干部村民1000余人,共栽植杉苗、松苗2000余亩。

针对城边、路边、水边的绿化相对薄弱的状况,溆浦县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三边”绿化工作,层层落实造林责任,并规定国道、省道由县公路局负责绿化;县道由县交通局负责绿化;乡道、村道由乡镇政府牵头组织行政村负责绿化;水边由县水利局负责绿化;成片造林由县林业局负责规划和组织实施。为确保“三边”绿化资金投入,县财政配套苗木专项资金,林业部门负责免费为行政村提供行道树苗木。仅2011年,就完成“三边”绿化面积254045亩,其中林地绿化13865亩,封山育林为210180亩,补植补造为30000亩。今年,溆浦县又将国省道、高速高铁以及资水、沅水两岸可视范围第一层山脊以内进行集中绿化和保护,再次掀起了“三边”绿化高潮。

生态防线:一枝一木总关情

十年树木皆辛苦,一朝失火前功弃。

要建设更需要保护。近年来,溆浦县在抓好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非常注重森林资源保护防御体系建设,将护林防火、强化林政管理等工作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并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工作责任,使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害面积较往年均大幅度的下降。2011年10月至今,该县共发生森林火警火灾5起,受害面积300多亩,分别比2010年同期下降80%、85%。今年5月,溆浦春季森林防火工作经验还获得全省推广。

森林火灾重防范,严控火源是关键。过去,每进入清明时期,溆浦境内的森林火灾就会高发、频发,不仅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国家和林农损失巨大,还发生过人员伤亡。针对这一情况,溆浦县对春季防火提前部署,重点防范,通过提倡和引导广大群众更新观念,倡导文明祭祀,用植树、鲜花等有益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祭奠,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建立短信和流动宣传平台,向手机用户发送森林防火随身短信,组织宣传车在街区和林区巡回宣传,给群众敲响“紧箍咒”,并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的影响力,营造氛围。为防止群众将火源带入林区,今年,溆浦在各乡镇入山路口设置了森林防火警示岗和检查点,由乡村两级干部向村民发放森林防火宣传资料,引导村民注意火灾防范。为加快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做到“打早、打小、打了”,溆浦各乡镇均成立了3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应急小分队,各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森林防火队伍。4月1日,溆浦县还组建了森林消防专业大队,配备20名专业队员和4台专业的风力灭火机及其它扑火设备,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专业扑救队员迅速出动。水隘乡还挤出经费,为各村配备了专业的14名护林员,并引导成立了乡森林防火应急分队、乡护林员、村级森林防火应急小分队,实现“梯级”管理。为了防止扫墓引发山火,仲夏乡水车坪村全体党员干部成立5个应急小分队,分赴各坟地巡查,通过发传单、敲锣、高音喇叭等方式进行宣传,并为扫墓者免费提供锄头、柴刀和燃放鞭炮香纸的工具,有效防止了的火灾发生。

保护森林资源,还需强化林政管理,依法治林,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影响生态安全的行为。溆浦县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林业法制建设,严格遵守森林资源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年初通过文件将限额采伐指标全额下达到各乡镇,并对下达的计划落实到了农户、山头,进行公示,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在指标发放中,切实履行“伐前设计、伐中监督、伐后验收”的工作职责,要求各乡镇林业服务中心加强对采伐地块的管理,杜绝滥伐林木现象的发生。成立由森林公安、林政股、财务股和林调队等部门专业骨干人员组成的采伐伐区检查和林业税费清查小组,对全县所有乡镇伐区小班按10%的比例随机抽取样地的方法进行核查,查清伐区设计、采伐作业中存在的违规收费行为。同时,组织林业公、检、法及林业综合执法大队对全县各木材流通领域、木材经营加工单位适时进行巡查,对无固定场地,浪费资源现象严重,综合利用率低的小型加工厂予以取缔,有效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今年来,全县共查处各类林业报警案件163起,刑事案件13起,办理林业行政案件150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0余万元。

生态保护,森林的病虫害测报防治同样重要。近几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油茶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开展,人工纯林面积大幅增长,森林抗病虫害的能力明显下降。为此溆浦县充分发挥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的工作职责,认真贯彻《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及《湖南省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严格落实目标管理任务。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积极筹集防治经费,印发了防治简报和防治技术方案。2011年,全县共投入人力200余人次,喷洒氯氨磷药剂1000公斤,防治面积1万亩,组织人中剪梢3.15万亩,白僵菌生物防治2.55万亩。

生态银行:美了山川富了民

生态就是财富,发展林业就是财富储蓄。

油茶产业引领林业经济。溆浦是一个油茶大县,上世纪80年代前,全县油茶面积就已达62万亩。但由于油茶品种良莠不齐、林农经营管理粗放、茶油产量低等原因,致使油茶林荒芜、老化,有的茶农干脆把茶林毁掉,种植其他作物。2009年,溆浦被列入全国100个重点油茶发展县。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让生态建设反哺经济,溆浦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将油茶产业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作,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外成功人士戴英杰,2009年起在思蒙乡黄家庄流转土地3000多亩,先后投入近500万元建立了万亩油茶基地。三年来,全县共完成油茶新造24344 亩,低改24576亩,先后注册成立顺天、万木春、华鑫、绿源、虹瑞、富民果业开发等6家油茶专业开发公司,喜乐、溪口、湖塘等油茶专业合作社8家,带动建立茶油加工作坊97个,年产量达492吨,实现年产值2700多万元。

9月5日,天气开始转凉,溆浦县万木春公司专业培管员对万亩基地的油茶进行第三次抚育。2009年起,该公司在溆浦思蒙黄家庄开发油茶产业,现已发展近3000亩。(周晓鹏 舒象海 摄)

造林大户是带动林业经济的主体。为加快现代林业体系建设,溆浦县积极动员和鼓励大户参与造林,对造林面积5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并对造林户集中流转土地规模达到一定面积的,给予不同等次最高2万元的奖励。桐木溪乡坝塘湾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就是造林大户刘仁铁于2010年投资100多万建立的,至今已开发林地上千亩。而像刘仁铁这样的造林大户,在全县还有17个,其中造林面积3000亩以上大户就有5个。据县林业部门估算,近年来造林大户投入造林的资金多达3000余万元,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无可计量。仅油茶产业这一项,三年来社会性资金投入就多达1055万元。

现代林业体系建设的加快,也带动了优质苗木产业的发展。岗东乡芭蕉村农民张英忠这些年因发展“苗木经济”赚了钱,成了远近闻名的经济带头人。由于看中了林业大发展的机遇,发展苗木300多亩,年创收10多万元。目前,全县共有苗圃、苗木基地26个,年创产值800余万元,带动500多人就业。此外,柑橘、脐橙、枣子等木本水果产业基地的建立,不仅让山坡披上了绿枝,更美了山川富了百姓,成为群众种下的“绿色银行”。 洑水湾乡位于美丽沅江边,多石头山,近年来通过发展绿色脐橙产业,已建立万亩橘园,年产值过亿元。

山川美了,环境变了,水资源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也逐渐散发活力。在溆浦有名的“三江”林区,由于森林丰富,水资源丰富,不仅水电站形成梯级开发,还依托洁净的水源,成功开发“两江之珠”饮用水品牌。据统计,截止目前,溆浦县境内已建水电站103座,装机容量16.48万千瓦,年发电量4亿千瓦时。岗东乡龙泉山风景秀丽,古树参天,倍受县内及周边户外爱好者青睐。去年12月20日,乡里还举办“龙泉山生态旅游节”,游客如织。溆浦县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依托森林资源,溆浦县去年共接待游客7万多人次,实现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近2000多万元。

[稿源:怀化日报]

[作者:金中平 周晓鹏 舒晓红 舒象海]

[编辑:周晓鹏]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金中平周晓鹏 舒晓红 舒象海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