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樊艳萍)眼下正是农民收割中稻的繁忙时节,但是在溆浦县桥江、水东、卢峰镇等水稻主产区,却很难看到农民挥汗如雨抢收稻谷的场景,如今,各种农业机械已成了广大水稻种植户发展农业的好帮手。
近日,笔者在溆浦县桥江镇堰塘村看到,公路两旁的稻田里,黄灿灿、沉甸甸的稻穗展示着丰收的美景。放眼望去,只见一台台新式收割机机声阵阵,在田间来回穿梭。制种户周生金介绍说,他家有40多亩制种水稻,自收割机在当地推广以来,每年他都是通过机械进行收割。“人工每天费用120元,还要负责三餐饭,一个人一天只能收到五分田,而收割机收的成本每亩100元钱,但是收割机效益却高的很。”周生金笑着向笔者说道。
“收割机相当节省人力,打得干净速度又快,还省钱。”当地的老农民杨伟强大爷在刚收割完的田里走了一圈都找不到一根稻穗,显得十分满意。在收割机工作的田梗边,笔者看到有很多村民都在排着队等着收割机到自家田里去收割稻谷,村民们表示,现在请人工收割一亩要花300元左右,而且现在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很难请到青壮年劳动力,收割机不仅经济合算,而且方便快捷又实惠。
作为溆浦最早购买收割机的农民之一,五联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李佑国介绍说,目前,他的合作社仅联合收割机就有6台,从今年8月中旬以来,已经收割了2000多亩稻田。李佑国表示,“按目前情况,市场上的收割机还是比较紧张,一个乡镇收完后马上就要转到其他乡镇,现在很多种田大户和制种大户都和我们合作。”
农业机械化的逐渐推广,也让很多外出务工者另找“出路”---返乡重新当起了农民。1999年,桥江镇农机户扶运满到东莞做电工,每月收入将近两千元,2004年,他回到家乡花了4万多元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短短一年时间内就赚回了购机成本,现在加入了溆浦五联合作社,每年收入有10多万元。谈到现在的生活方式,扶运满开心地说道:“这个自由多了,打工毕竟受人管,天天要上班,打禾只有个把月时间,其余时间可以做其他事情,在家里还可以照顾到儿女和老人。”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的溆浦,农机化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拥有水稻联合收割机380多台,水稻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了56%,农机总量占全市的六分之一,位居怀化各县市榜首。据溆浦县农机局长刘松森介绍,截至目前,该县的农机总动力达到46万千瓦,全县机耕面积达到44万亩,机收面积达到28万亩,机插的面积8万亩,特别是今年,溆浦新增大、中型农机具近130台,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樊艳萍]
[编辑:周晓鹏]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樊艳萍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