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人学一技】黄智华:塑科技型干部 做群众贴心人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创先争优办 编辑:网站值班 2012-02-21 14:05:00

 

黄智华,男,汉族,大专文化,1991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两丫坪镇副镇长,分管农、林、水、畜牧工作。近年来,他利用自身掌握的种养技术,带领群众从山土中寻求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多方拜师求教,练就过硬技术本领

两丫坪是边远山区,田土山林不是很集中,发展现代农业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作为土生土长的两丫坪人,黄智华始终心系着这片土地的发展,2003年,他从互联网上了解到种植百合的利润较大,便决心掌握百合种植技术,带领群众走种植百合致富之路。

为了掌握百合栽培技术,他白天陪种植户上山干活,实地体验、亲身感受,晚上则认真钻研自费订阅的《现代农业科技》、《中国中药杂志》、《农村经济与科技》和《湖南科技报》等报刊杂志,掌握了大量的百合种植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为了选中品质好、价值优、销路畅的百合,减少投资风险,他花费5000多元,先后几次到省农科院向专家请教、到百合种植地区学习取经。2005年,他投资10000余元,在自己租用的责任田里试种了3亩百合,并请专家到实地进行了指导,目的就是要寻找出一条适合当地种植发展的特色路子,引领群众走共同致富之路。2007年,他试种的百合喜获丰收,亩产3000多斤,获利9000多元,是种粮收入的5倍多。

真心帮带创业,建专业合作社谋长远发展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黄智华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黄智华种植百合获得成功后,很多群众要求跟他学种百合,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不但翻阅多种资料,为群众编制了一套一万多字的百合种植技术资料,分发到种植户手中,还为经济困难的种植户提供种苗和种子钱,等百合出售后再偿还本钱。大家看到了百合种植业的前景,又有了黄智华的无私帮助,百合种植在两丫坪各村迅速铺开,遍布两丫坪全镇三分之二的村。由于种植面积增多,黄智华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在每个村带了几个徒弟,把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倾囊相授,再由徒弟们负责帮助本村本组种植户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着百合种植户的增多和种植规模的扩大,恶性竞争等不良现象开始出现,这对发展百合种植业“百害而无一利”,为扭转不良风气,2010年,黄智华伙同周友元、陈立松、肖克荣等20余户种植大户注册成立了“新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消除了恶性竞争现象。2011年,入社种植户扩展到70余户,亩平均纯收入达20000元。

在发展百合种植的同时,黄智华还把目光瞄向养殖业。他多次到养殖大户贺文汇、王端权、张波等家中了解他们的养猪情况,亲自给他们讲防疫、灭菌方法、市场信息以及食品安全知识,建养殖档案,还为平安村村民王小春发展野鸡养殖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在他的带动关心下,两丫坪镇养鸡的、养竹鼠的、养羊的多了起来,今年3月,这些养殖户在黄智华的倡议下,成立了“两丫坪岩鹰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了规模化发展道路。

心系百姓困难,做群众贴心人

这几年,黄智华走遍了两丫坪的千家万户和村村落落,帮助群众解决的难题一个又一个,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家乡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困难群众。他曾经借资10000元扶助顿脚水村民刘坤发展柑桔种植,从自家积蓄中拿出30000元帮助魏先水开发金银花基地,帮助平安村二组村民翟德铁从信用社贷款修房短欠资金两万元等等,连续几年来他帮助百姓数十次,提供资金支持数万元,凡是群众有困难找他,只要他能办到的,他都会一一办好。他的热心赢得了民心,无论是群众办户口、批屋场、借贷款等到上级办理不方便的事情,还是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田土山林纠纷,群众都愿意找他帮忙解决,而他也是随叫随到。2010年正月初十,黄智华母亲70岁生日,家里来了很多祝贺的客人,这时候偏偏来了一个求助电话:邻村村民肖平华饲养的10多头猪发病,请他赶紧去瞧瞧。尽管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但他想得更多的是群众,二话没说就赶过去了,一直忙到深夜12点才回家。

“传技富民,做群众贴心人”这已成了黄智华多年来的工作宗旨,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哪里有需要他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他用他的辛勤劳动开拓出了百姓的致富路,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一名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创先争优办]

[编辑:周晓鹏]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创先争优办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