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是一条上下求索、激荡思想的河流。
远古屈贾论道,近代新民学会青年思潮,流淌在历史的波涛里。在即将迎来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的时刻,站在湘江岸边,目睹湖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辉煌成就,我们深切地感到,民主政治建设在湖南不断迈出新步伐,三湘大地呈现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民主法治建设“湖南现象”令人瞩目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大道上,湖南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一个个新思路、新论断、新举措接踵而至,民主政治建设的“湖南现象”令人瞩目。
湖南地方立法走在全国前列。在这5年里,湖南诞生了中国第一部规范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中国第一部小型农田水利法规、中国第一部关于林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性法规、中国第一部省级行政区机场管理综合立法、中国第一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的法规……今年5月1日,《湖南省募捐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募捐的地方性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民政部称赞该条例“为国家层面的慈善立法提供了‘先行先试’的经验。”
法治政府“湖南样本”开全国先河。3年前,《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一亮相,好评如潮。这是国内首部系统规范行政程序的地方性法规,填补了中国行政程序法典立法空白。短短几年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湖南省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等相继出台,这些在全国都是率先探索。今年颁布实施的《法治湖南建设纲要》,更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湖南的重大探索和生动实践,是湖南法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从“海选”迈向“直选”,基层民主这个最广泛的民主实践,盛开出最绚丽的花朵。目前,全省村委会100%直选。在刚刚过去的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村民们的民主参与热情再一次被激发。在偏远的农村,村民砍下山上的竹子做成选举箱,虽然简陋但独具特色,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民主参与的热情。对于身处最基层的老百姓而言,民主不再是一个虚幻的名词,而是手中的一张选票、公示栏中的一纸账单、村民会议上的一次举手表决,是融入他们政治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
在新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越发展。民主形态的完备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省第九次党代会开启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征程,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迈向快车道。在新起点上推进湖南加快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国家赋予湖南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为全国示范探路。这是一条从未走过的路,这是一次全新的启航。
如何引领“两型社会”建设,在新一轮竞争中把握主动?省人大常委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立法工作,及时修订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进一步加强对具有区域性重大影响建设项目的管理,突出资源和环境保护。2010年,省人大常委会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条例一决定”执法检查,为“两型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在地方立法中,我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增强立法的针对性,突出湖南地方特色。5年中,省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163件。其中,对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了修改或废止。
公民意识的觉醒,社会思潮的多元化,无疑对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湖南,尊重不同声音、畅通表达渠道、把民意表达变成执政者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成为增强政治生活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的重要探索。
公众参与如何才能说得上话?“听证会”就是一种很好形式、一个重要渠道。
2010年5月18日,长沙市政府举行《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立法听证会,邀请市民代表听取意见,进一步促进立法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听证会上,围绕配建停车场该不该向社会开放、户外招牌设置需不需要行政许可、临时设摊经营点如何规范等问题,18名听证代表各抒己见,在有些问题上甚至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长沙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就是要听取不同意见。” 听证代表魏伊说:“立法听证会搭建了一个平台。民众可以畅所欲言,政府也能够听到不同群体的意见。”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建设法治湖南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湖南的具体实践。必须不断提高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为湖南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政治基础。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这些年,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法治湖南建设尤为紧迫而重要。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新任务,又对法治湖南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
今年7月26日召开的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上,《法治湖南建设纲要》获得一致通过。这部《纲要》描绘了法治湖南的宏伟蓝图,特别在党委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两型社会”法治建设等方面,都有重大创新,充分显示出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情怀与不懈探索的法治精神,也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在湖南的又一生动实践。
增强政治生活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始终坚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人民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民主权利,释放了三湘儿女投身“四化两型”、“四个湖南”建设的激情与活力。
2007年2月,来自最基层的4名村党支部书记,第一次应邀走进省委常委会,直接向省委常委们诉说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对省委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党内民主得到进一步扩大。对于重大决策与重大实践活动,省委、省政府总是以调查、试点、听证、专家咨询、基层座谈等多种方式,听取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来自基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有力地推动了三湘民主政治进程。
“在监督的问题上,人大不做橡皮图章!”
今年7月27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举行首次专题询问,直面食品安全。会场内,一个个尖锐的问题连珠炮式地抛向省卫生厅等18个政府部门负责人。9月29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再次对“两院”就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司法公正开展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方式,运用专题询问监督“一府两院”工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2010年1月,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出现了一件新鲜事:10名普通公民代表首次出现在大会会场,旁听开幕式及大会发言。参加旁听的普通公民有基层政协工作人员、机关干部、普通干警,也有退休人员,年龄最大的72岁。看着庄严的会场,来自长沙的普通公民代表许惠,连连说了几遍“没想到”。她说,原来觉得政协大会很“神秘”,没想到自己能走进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神圣殿堂,见证“协商式民主”。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已经成为团结各界精英发挥作用的智囊团。省政协坚持“维护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加强自身建设”的工作思路,积极建言献策,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参考意见。
2008年3月,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张健被任命为省卫生厅厅长。这是湖南45年来党外人士首任省政府组成部门正职。省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说,此举为党外人士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开辟了更宽广的渠道。目前,全省党外干部总数1.7万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1911人。
在中共湖南省委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热情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点点浪花汇聚为波澜壮阔的政治文明实践。
“基层民主”之花开遍乡野小巷
湖南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进行着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群众不提名,干部当不成;党员不放行,难进支部门。”2009年,溆浦县委对全县村支部进行换届。选举主要采取了“公推直选”的方式,村支部的初始提名权,第一次从上级党委交到了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手中。桥江镇小水田村全村346户,来参加公推的多达336户。选举当天虽说正逢农忙,但村委会后院草坪坐满了卷着裤脚、戴着草帽的村民。
我省基层民主选举发韧于农村、成熟于农村,最终推广到城市社区。2009年3月28日,长沙市开福区湘雅路街道格外热闹,上麻园岭社区换届选举正在举行。社区选民们手持选民证,和他们未来的“当家人”面对面。大家发现,8名候选人中有7名是他们身边的社区居民。在开福区第七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544名社区班子成员均由选民直接选举,而其中60%的社区班子成员来自最基层的社区居民。
百姓的事百姓自己说了算。在基层民主的实践中,群众不仅选出了自己的带头人,更是亲身投入到各项事务管理、决策、监督中来。常德澧县成立“村级民主监事会”,小到村部十几块钱的电费,大到村里的水利建设资金使用情况,都由监事会成员监督并且公开。“村级民主监事会”监督村办工程建设项目222个,为村级节省工程建设资金61.75万元,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村级纪委”。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成为各级政府共识
政府透明高效、依法行政,历来是民意所盼,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选择。
《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2008年正式实施,一场深刻的行政变革在湖南已逐步推开。根据《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各级政府的重大行政决策,必须经过“五道关卡”: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和集体研究。理论界人士称赞,这种“行政机关‘作茧自缚’式的革命,对于我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民主政治建设将产生重要影响”。
2008年10月9日,湖南省政府2009年立法计划编制听证会在长沙举行。参与听证会讨论的立法建议项目共91个,其中社会公众提出立法建议项目27个。《湖南省物业管理条例》、《湖南省湘江流域综合管理条例》等建议项目成为焦点。省政府法制办主任许显辉表示,对公众代表的意见每一条都要打收条,都要作为立法计划的重要参考。至今,省政府已连续4年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计划,开门决策已成政府常态。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推进政府服务法治化、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和完善网上审批系统和电子实时监察系统……随着《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颁布实施,“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已经成为湖南各级政府的共识。
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总裁,谈到为何将投资50亿元的项目从外省移师中部湖南时坦率地说,除了湖南的区位交通优势之外,最主要看重湖南用制度规范了公务员的行政管理、政府决策、执法行为,在阳光下运行政府权力。
一个尊重民主权利的政党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一种民心所向的制度才能拥有前行的力量。我们要从承载人民期待、担当历史使命的的新起点出发,奋力开创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局面,迎来湖南更加美好的明天。
[稿源:湖南日报]
[作者:金中基 苏莉]
[编辑:地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金中基 苏莉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