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蒋光其:用生命诠释师德的人民教师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曹先锋 编辑:网站值班 2011-04-25 09:08:00

 

本网讯(通讯员 曹先锋)在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低庄镇个莲塘村,莲塘村小学因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抓得好而在本镇小有名气。在莲塘村小学有位老师,一位在讲台默默耕耘了数十年的崇高师者,一位身患重症却依旧心系学生的厚德师者,他用生命诠释出师德的涵义,他就是蒋光其,平凡但却伟大的人民教师。

      为了学生成长,我们当老师的不辛苦谁辛苦呀
  1980年秋季,高中毕业的蒋光其带着美好的憧憬,考进农村民办教师队伍,被分配在溆浦县低庄镇莲塘村小学工作。初为人师的他为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经常利用空堂课时间去听本校同科目老教师的课,并把自己的教案交给老教师修改。为了不误人子弟,蒋老师刻苦钻研业务理论知识,主动参加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中师函授班学习,最终获得了中等师范学校颁发的学历证书。蒋老师看到本镇山区小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质量很差,他主动请求调到离家更远的吉家冲村小学任教,坚持在那里干了整整3年工作。      

1999年,当了多年民办教师的蒋老师终于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解决了农村小学教师民转公问题,成为一名国家正式公办教师。转正后,蒋老师主动要求赴山区学校支教,跟山区孩子们相守7年之久。蒋老师的妻子一直在家务农,为了让丈夫全身心投入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她主动包揽了家里的一切农活,仅仅在农忙季节打电话请丈夫回来帮帮手。
  为了让山区学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蒋老师经常牺牲假期休息时间为山区学生补课,并长期上门辅导差生做作业。蒋老师在教学一线上忘我地工作,默默地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直到2006年8月,他才因为身体健康方面原因离开山区学校,调回家乡小学任教。回到家乡后,蒋老师仍然以校为家,克己奉公,忘我地工作。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2010年3月21日上午10点左右,已年过五旬的蒋老师在办公室批改完作业后正准备发给学生订正时,突然感觉体力不支,昏倒在办公室门口,在场的同事们见状,赶紧叫来学校附近的村医为其救治,村医做了初步检查后,说他身体非常虚弱,催促他马上去大医院做详细检查。但蒋老师摇着头说:“不不不,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我自己很清楚,休息一会儿就能恢复元气。”
  蒋老师的妻子知道情况后赶紧跑到学校探望老伴,她急切地问道:“你还受得了吗?你看看你,太不把自己身体当回事了,那么辛苦为什么呀?”说完拉住老伴的手,要他立即去医院检查病情。但蒋老师坚定地拒绝了,他对妻子说:“为了学生成长,我们当老师的不辛苦谁辛苦呀?我还有课没上完,上完课再去医院吧!”
                 身在病房,心系学生

在妻子的强烈要求下,蒋老师不得不去县医院做全面体检。“化验出来了,是尿毒症,病情很严重啊!必须去省医院观察治疗!”医生把化验结果告诉了他们,这对老夫妻听后当场惊呆了。“这种病目前很难治疗,不换肾的话需要血液透析才能维持生命,赶快回家想办法吧!”医生催促道。
  “我怎么可以得这种病呢?学生们正等着我讲新课呢。”一路上,蒋光其老师反反复复对妻子说这么一句话,他妻子听着心如刀绞。
  蒋老师从医院体检回家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盘算着家里的经济状况,觉得无法负担这突如其来的巨额医疗费用。“都晚期了,反正治不好,不如硬撑着,能撑多久撑多久。”他对老伴说。第二天一大早,蒋老师瞒着老伴悄悄赶到学校上班去了,他没有把真实病情报告给学校领导,也没有让同事知道,直到他的老伴寻觅到学校,大家才得知蒋老师的真实病情。
  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苦苦规劝下,蒋老师不得不离开学校,住进县医院观察。在县医院观察治疗3天,主治医生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要恢复健康必须赴省城医院动手术换肾,否则只能靠血液透析延续生命。但是,换肾手术需要昂贵的手术费用,他一个农村半边户老师从哪里能筹借到这么一笔巨款呢?此外,农村教师的医保资金是用于全体教师的,对他个人而言,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低庄镇中心小学校长刘仁燕在获知蒋老师身患重病无钱医治的情况后,立即随同莲塘村小学曾校长赶到他家慰问,表示愿尽自己一切能力帮助他筹借医疗费用,同时催促他立即赴省城医院住院治疗。在刘校长、曾校长三番五次劝导下,蒋老师勉强答应去省城长沙医院观察治疗。
  然而,在住院期间,蒋老师念念不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多次打电话给学校领导及同事,询问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校领导多次组织学校师生给蒋老师募集医疗费用
  蒋光其老师因病住进长沙医院后,低庄辖区中心校校长杨道林、低庄中心小学校长刘仁燕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了全校师生大会,为蒋老师募集医疗费用。杨、刘二位校长还向教育局领导汇报了蒋光其老师的先进事迹及其病情,教育局局长陈昌听后深受感动,他当即作出决定,要求局里其他领导们分头行动,迅速为蒋老师在本县其它单位募集医疗费用。
  在蒋老师赴省城大医院住院期间,县教育局局长陈昌礼中心校校长杨道林、中心小学校长刘仁燕等领导连续多次前往省城长沙医院探望他,为他送去了募捐得来的5万元爱心救助款。这些钱虽然不能解决蒋老师住院治疗所需全部费用,但为他解了燃眉之急。看着领导们多次不远千里前来看望自己,蒋老师和家人激动得留下了热泪。
  “感谢领导!感谢老师们和学生们!”蒋老师躺在病床上不断重复着这么一句话,他始终用这一句话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蒋老师是个半边户,妻子和子女都在农村务农,没有什么可观的经济收入,自他生病住院后,亲朋好友四处为他筹借医疗费,家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即欠下了16万元外债。如果不是领导们组织募捐活动,为他解燃眉之急,他无法想象自己的生命还能延续到今天。
               学生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学生
  “学生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学生”。这是蒋光其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道出了他对乡村教育工作执著的心愿,更道出了他对乡村孩子真挚的爱。30多年来,蒋老师一直在用行动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一直在用行动表达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
  2011年2月,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的蒋光其老师毅然走出医院,返回原学校工作岗位。同事们对他的异常举动甚为不解,他笑着说:“人总是要死的,躺着死、坐着死、站着死都是一样的归宿,我要用我身体的最后一份力量书写乡村教师的理想人生!我要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钟回报社会对我的关爱!”
  “为了乡村的教育事业,蒋老师把整个身子都豁出去了”、“我们的蒋老师对我们学习要求很严,但他从不责骂我们”、“蒋老师为了村里这些孩子付出太多了”,这是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及周围群众对蒋老师的评价。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道德的示范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蒋老师在身患重病、生命垂危之际仍然不忘用老师对理想和事业的热烈追求去影响学生。他对笔者说:“身教重于言传,凡要求学生做到的,当教师的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以高尚的行为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师者威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曹先锋]

[编辑:老维]

,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曹先锋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