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因溆水、沅江交汇而得名。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正是从此上溯溆水,写下了千古名篇《涉江》。这也是最早关于江口的描述。至今,犁头嘴上的屈原祠香火旺盛,后人千百年的顶礼膜拜生生不息。
千百年后,这片厚实的土地正在发生着多姿多彩的嬗变,它在向世人昭示:江口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融入时代的大潮里。
策马扬鞭再跨越
---江口镇经济社会发展走笔
石之光 姜兵
初冬时节,走进溆浦工业重镇江口,工厂里是灯火通明、机唱人欢,田野间随处可见开山劈石、塔楼林立的建设场面,处处传递着发展的强劲音符,跳跃着跨越发展的如火激情。
有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该镇17家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2.13亿元,另有超过50亿的工业投资大单有望在“十二五”入驻。
江兴公司即将投产
念好工业服务经
作为传统工业强镇,江口镇一直是溆浦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内陆企业发展空间“日侵月蚀”,处境艰难。到上世纪末,江口镇内企业“垮”声一片,8家国有企业除湘维公司外,全部频临破产,数十家集体企业早已是关门大吉,工业经济寒冰千层,频临绝境。
“办企业不是扶贫,”江口镇党委书记舒建忠说,乡镇一级可以提供的优惠条件很有限,唯有在服务上力求精益求精,方能扭转劣势。该镇建立党政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制度,每家企业都配备1名党政领导、2名以上干部对口联系,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对企业周边矛盾问题进行台帐式管理,周汇报、月结算,不解决绝不销号。定期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对部门服务质量、服务效率进行集中评议,彻底斩断伸向企业的“黑手”。
建设中的溆怀高速沅水大桥
打造良好的平台,是开启发展的“金钥匙”。近年来,江口镇先后引进了总投资4200万元的110万千伏变电站项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能源支撑。同时投入320万元改建了江口综合码头,能容纳千吨级轮船停靠。投资1060万元修建了岩坪大桥、国鸿大桥、大湖坪大桥等3座公路大桥,连通了溆水、沅江两岸,让全镇的原材料供应畅通无阻。今年,娄怀高速和省道S308线改造工程又鸣锣动工,届时江口将形成铁路、高速、省道、水路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
更令人欣喜的是,江口镇创建省级化工建材工业园区工作通过市、县、镇各级的共同努力,即将批复成立。依托工业园区优厚的政策环境和强大的基础支撑,这个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的工业洼地,将领舞湘西,影响全国。
“筑得暖巢引金凤”。良好的服务环境和发展平台,让企业轻装上阵,插上了发展的金翅膀。在江维街,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就入驻公司、企业十余家,而这些企业都是当地能人开办的。江兴电石项目月底就有望投入试生产,副总经理厥庆元说,公司采用尾气循环利用等多项新技术,完全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董事会还有意在明年上马16万吨的扩建项目,争取到“十二五末”将把生产能力提高到50万吨,跻身全省电石行业的“龙头”。
而全省化纤巨头湘维公司更是急剧扩张,从去年投产5.5万吨PVA项目后,今年又拿出了20万吨PVA、20万吨降解材料、5万吨特种纤维三个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超40亿元。镇长贺德海介绍,目前江口镇辖内的8家国有企业均实现改制后重新复产,年工业产值增长率超过20%以上。
李自成、梁永泉调研江口集镇整治
唱响城镇安民曲
10月8日,在一片热闹的锣鼓声中,江口镇政府收到了该镇居民代表送来的两面锦旗,上写“改变市貌、实际行动”、“整治街道、领导有力”的感谢词,表达了该镇居民对集镇整治效果的高度肯定和对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挚谢意。
作为溆浦的“西大门”,便利的水陆路交通和区位条件,江口镇自古就是“百工毕集、商贾辐辏”的繁华之地。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各种制约城镇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交通拥堵和集镇“脏、乱、差”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全县农村集镇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展开, 江口镇党委、政府坚持把集镇整治与优化发展环境、为民办实事相结合。
建设中的自来水厂
通往江口火车站的道路由于年久失修,泥泞不堪,进入江口的第一印象就是差评,镇政府把公路硬化作为头等大事,今年争取资金100万元进行了硬化,换来的是过往客商、群众满意的微笑;镇自来水厂原规划人口只有5000人,城镇变大了,半个镇区的人口出现用水难,而今年一个总投资700万元的扩容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可以满足10年城镇发展的需求;镇区以往没有一盏路灯,群众摸黑上街十分不便,镇里投入20万元安装路灯。下水道长年堵塞,一下雨就污水横流,今年又投资新修下水道600米,对2000余米下水道进行清淤。
百余干部街道大清扫
镇政府还顺势而为,成立市政管理中心,建立起长效的集镇管护机制。每天都有工作人员上街维护秩序。每逢赶集,镇党委书记舒建忠、镇长贺德海都会带领全体干部上街管护交通、经营秩序。购置了5个固定垃圾箱,300个垃圾桶,保洁员每天三次打扫。还开展了百名干部街道大清扫活动,为群众树立榜样。
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临街摊贩全部入市,店面严守“三包”承诺,从前垃圾满地的现象不复存在;三轮摩托车成功分流,交通梗阻一去不返。走在街上,路灯、绿化树、品牌店琳琅满目;夜幕降临,街上流光溢彩,居民们在街边跳起了健身舞,与城市生活别无二致。
巡逻队夜间巡逻
今年来,该镇不断加大针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部署12名干部昼夜在重点区域巡逻,联合江口派出所开展禁赌专项行动,摧毁赌场5个,抓获涉赌人员118人。民心安了,民意顺了。今年,该镇社会治安民调从以往的全县倒数第5,上升到第14位,一举甩掉了“后进”的帽子。
今年9月,在溆浦网百姓论坛中一篇《破天荒,江口赶集未见堵车》的帖子中,江口网友“随风而逝”不禁为之赞叹:“这还是以前江口吗?”
筑牢基层“桥头堡”
“自199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我组织村民筹资投劳,在上级的支持下,先后完成了3.27公里公路硬化,修建了村中心码头和沿河护坎大堤,贯通了15公里的村级公路,硬化了4058米村主渠道……” 这是今年1月13日,江口镇村(居)班子述职述廉大会上的一幕,也是江口镇实施村(居)干部“赛马”机制,激发班子活力的剪影。
俗话说“富不富,看支部”。随着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增加,农村党员老化,村级党组织带富水平不高,发展意识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一现状,该镇结合全县农村党支部换届,通过“海推海选”和“两推直选”两种方式,让广大党员群众选好自己的“当家人”,一举换掉支部书记3人、支委5人,选优配强了基层支部班子。
村(居)班子走上述职述廉台
加大村级两委干部考核力度,把工作业绩与工资奖金、评先评优挂钩,重奖重罚,激发村(居)干部的工作活力。建立村(居)两委干部向镇党委政府、村民述职述廉制度,增强村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如果干得不好,无法向党委政府交待,无法向群众交待!”对此,上斯文村党支部书记张祖祥深有感触。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搭建起“赛马”的平台,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今年,上斯文村争取到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改造项目,建成后的活动中心集小学、卫生室、农家书屋为一体,有效地破解了村小老化、没有村级活动中心和卫生室的难题。新建水坝一座,长约1200米的村主渠道硬化即将完工,300余亩连片良田的灌溉问题迎刃而解。发动村民筹资投劳,硬化11组公路1公里,畅通了该组与外界的联系,今年,该组又谋划了200余亩优质柑橘基地,土地平整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上斯文柑桔基地土地平整如火如荼
2010年,该镇邀请技术能人、科协老同志举办科技培训班8期,培训农业技术人员3600余人次。全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21796.7亩,粮食总产量达8087.41吨。发展工业原料林2100亩,三边造林100亩,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茶湾发展网箱养鱼120余亩,田坪、大江坪蔬菜基地400余亩。
在此基础上,茶湾村柑桔种植面积新增100亩,虎皮溪村新增杨梅100亩,全镇柑桔种植面积新增600亩。新增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4个,新增年出栏肉猪2600余头,全镇共出栏生猪2万余头,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格局。新建沼气池3口,农户新装太阳能11台,坨里村还成立了全县第一家百合专业合作社。
镇党委书记舒建忠调研大江坪村甜竹笋基地
打造持续发展力
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江口镇缘何能够跃马扬鞭,逆势上扬?用镇党委书记舒建忠的话说:“干部作风是保障。”
针对部分干部责任不实、作风漂浮等情况,该镇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出台“10+2”镇村干部管理制度、行政问责办法、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细化分工,量化考核,严格奖惩,增强政府干部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一个干部进村,村里的狗都不叫了,就算基本称职了。”这是镇党委书记舒建忠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话糙理不糙。为了促进机关干部工作重心进一步下沉,该镇规定,每个驻村干部每月至少在村里住5天以上,进村入企调研处理问题不少于10天。印制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发放到每个商家和农户。部署“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大走访、大交友活动,发放调研问卷,广泛征集意见建议,认真梳理总结,制定方案予以解决。

开展党员干部“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
今年4月6日,江兴公司在吊装大型变压器时,不慎将3吨变压器油泄漏,污染了周边十余亩农田和鱼塘。事故发生后,该镇立即请来环保部门做污染鉴定,组织企业落实降解补救措施。镇村干部还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讲清污染程度和赔偿办法,并从湘维公司调来消防车为村民临时供水。企业没有为此延误一天工期,多花一分“冤枉钱”,对地方政府的办事能力伸出了“大拇指”。
今年4月,该镇芦冲元村1组一民房起火,由于周边木质房屋多,火势迅速蔓延。求援电话打到了驻村干部的手机里,镇党委政府立即下令,要求附近的干部迅速往现场集结。不到一刻钟时间,干部全部到位,会同随后赶到消防队扑灭了大火,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小时。事后,老乡们纷纷夸赞:“我们干部的速度比消防队还要快!”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缘于过硬的干部作风,营造了一方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让社会各界的创业激情不断释放,共同装点江口发展的斑斓画卷。在江维街,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就入驻公司、企业十余家,而这些企业都是当地能人开办的。江维编织袋厂每年1700万条的产量,可以满足全辖区企业的生产需求,年产值2250万元;江维资源综合利用厂以湘维公司产品PVA为原料,生产高档乳白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年产值600余万元,让政府喊了多年的延长产业链变为现实。
前不久,回乡探亲的深圳普力科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蒲生林踏入江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变化大了”,当天他主动敲开镇政府大门,收集第一手投资资料。如今,有许许多多向蒲生林这样优秀的县内外成功人士,把目标瞄向了这个前途无限的投资洼地,江口正迎着“十二五”的黄金机遇期,踏歌起舞,再续辉煌。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石之光 姜兵]
[编辑:夏夜]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石之光 姜兵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