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警予故里看变化”电力篇:光泽万家 力聚发展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周生齐 童自刚 编辑:网站值班 2010-10-20 12:00:00

 

     今年5月13日,溆浦境内遭受罕见暴雨洪灾袭击,多个乡镇电力传输中断,电力开发总公司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抗洪抢险。图为,因公路被洪水冲毁,突击队员肩并肩、手相携在崎岖的山路上抬运电杆。(向屾  摄)

 

 
光泽万家  力聚发展
 
---“警予故里看变化”系列报道之电力篇
 
周生齐   童自刚
 
    溆浦,这片屈原长涉驻足的溆水河畔,警予精神浩然长存的卢峰古镇,自古就饱受以先进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精神光明照耀。
 
    如今,一座座雄伟的电站崛起在山涧,一根根傲立的杆塔穿越山川,一丝丝闪光的银线连通万家,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光明。
 
     围绕让农民“用上电、用好电”这一宗旨,近年来,溆浦抢抓发展机遇、锐意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架起了一张连通万家的电力“金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
 
聚水成金  让老百姓用得上电
 
    溆浦地处雪峰山区,总面积3440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人口90万,境内溪流密布,蕴含丰富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近2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高达18万千瓦。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县内仅金家洞、深子湖等几座灌溉型水库电站和一座35KV变电站,年发电量不足2000万千瓦时,只有县城及周边极少数地方勉强通电。

    为了打破用电瓶颈,改革开放以来,溆浦依托辖区内丰富的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产业,相继建成了芹江、刘家坪、银珍等一大批骨干电站,全县建成投产的水电站高达120座之多,装机容量逾15万千瓦,年发电量逾6亿千瓦时,让奔腾在大山之间的河水变成了源源不断的电力能源。成为我省最早一批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

    伴随小水电和电网的发展壮大,成立与上世纪70年代的溆浦电力开发总公司,也从一家几十个人组成的售电所,成长为拥有110KV、35KV为主网架,10KV以下配电网络覆盖县城和38个乡镇的供电企业,年供电量达4亿千瓦时,年销售收入达1.75亿元,上缴税金2046万元。

    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溆浦电力开发总公司,从一家小供电公司,成长拥有110千伏、35千伏为主网架、1万伏线路配网覆盖县城和38个乡镇的供电企业,率先在全市实现了村村通电,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
 
    然而,由于农村电网网架薄弱,安全水平低,损耗高,农村供电质量差、价格高的情况不容乐观。通上了电的山区溆浦农民又遭遇了用不起的困扰。
 

农网改造现场

 
架线改网  让农村群众用得起电
 
    从电灯电话的初级电气化,到目前彩电空调的现代生活,电力擎制既来源与落后的建设水平,更受制与负荷的急剧扩增,解决农民用电难问题,需要一场彻底的电网升级。农网改造涉及千家万户,面对要完成全县690个村农网改造所需的庞大资金压力,为解决资金和寻求通畅的融资渠道,溆浦县委、县政府几届领导高度重视,溆浦电力开发总公司踏上了长达6年的电力体制改革之旅,于2008年12月18日,正式由湖南省电力公司实行代管,让国家建设资金得以直接投放溆浦农村。
 
     2009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全面启动,一个投资近8亿元、工期计划6年的宏伟民生工程横空出世。溆浦县委、县政府将其纳入了当年的“十个一”民心工程,成立了农网改造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为全县电网建设和农网改造施工开辟绿色通道;溆浦电力开发总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向清予任组长,全体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抽调优秀中层骨干、技术能手,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于2009年8月10日,第一批25个村农网改造工程建设同时启动,拉开了农村电网改造大会战的帷幕。到目前,新建两座110千伏变电站,新架两条110千伏线路,四条35千伏线路已经正式投运;县城主干线路改造已基本完成。今年年底以前还将启动54个村的农网改造和4条10千伏农村线路的改造。
 
    随着农配网建设的逐步展开和完善,源源不断的电能像一股新鲜“血液”被输送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广大农村工业生产及农民生活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桥江镇萝卜田村农业发达、经济活跃,但由于电网还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电压不稳,电网破旧,有时一停电就是三五天,成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第一屏障。去年该村被纳入农网改造项目村后,获得近百万资金投入对全村的高低压输电线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从此,一张崭新的农电网铺设到了家家户户,村民昔日的用电难、用电贵现象一去不复返。前不久,该村一举争取到了投资500万元的水晶饰品加工项目,让周边农村刮目相看。
 

农网改造现场

 
优质服务  送去城乡放心电
 
    “一个电话,服务送到家”。在农村电网管理建设中,该县始终把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放在首位,始终做到电网架到哪里,为农民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贺方国是水田庄供电所的一名优秀职工,他服务辖区距离镇上有10多里路,且400多户农户居住分散,每月抄表收费他都是骑着自行车前往每家每户,一圈下来就是七八天,平时线路维护他也是随喊随到,每两个月就要磨坏一双鞋子,自行车也骑坏了两辆。“比起农村群众用不了电的困境,自己的辛苦也算不了什么。”贺方国说,长期的农电员工作,让他爱上了这份事业和这片农村,6年来,他义务为群众维修电器270多次,群众一说起他都竖起大拇指。
 
     像贺方国这样的职工,溆浦电力开发总公司还有很多。为了把优质服务融入溆浦电力事业发展,该公司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开通了95598用电服务热线,承诺一般故障:城区20分钟内赶到现场,农村24小时内完成。
 
    为把好农网施工质量关,使广大农民群众用好电,放心用电。该公司注重从源头抓起,施工队伍经过层层挑选、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作业;施工管理严格按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各项工程工艺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固化作业行为,固化作业流程,使得整个农网工程建设安全、优质、高效、有序。
 
     公司领导坚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把关,使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和优质服务理念贯穿整个农村电网建设的全过程。

县电力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向清予带领技术人员开展农网建设规划
 
锐意改革  阳光管理惠万家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经历,让溆浦电力人深刻认识:只有改革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湖南省电力公司代管溆浦电力开发总公司,翻开了溆浦电力事业发展崭新的一页。电力公司总经理向清予深有感慨地说:我们县委、县政府领导真是高瞻远瞩,实施这一体制转换,一是为溆浦电网建设和农网改造谋求了资金渠道,使溆浦电力事业得以长足发展,让农民群众用电得到实惠;二是使溆浦电力公司对接国家电网先进的管理模式,企业自身得到长足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做贡献。
 
     该公司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大力推行“阳光办公”、“阳光收费”、“阳光服务”为宗旨的制度化、标准化企业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内部管理机制,引入标准化作业管理程序,将电力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手续、每一套设备都制定质量考核标准,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电力服务的“把关人”和“执行者”,管理模式对接国网,管理效能大幅提升。
 

银珍电站全景

 
    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同时,公司提出了“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风气、转变能力”的“四变”号召,以“提升智能、强化技能、锤炼体能”为目标,在员工思想上刮起了一阵强烈的“洗脑风暴”,使干部员工树立了新体制、新姿态、新贡献的观念。两年来,公司先后组织各类人员培训30余次,相关专业知识考试28次,在全体员工中营造了“人人讲学习、个个比技能、处处争一流”的比、学、赶、帮、超氛围。公司还大力推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等竞争模式,并大胆提拔启用年轻干部,逐步完善员工收入分配制,使收入分配进一步向生产一线倾斜,向农村边远山区倾斜、向业绩突出和业务精湛者倾斜,有效激发了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使企业管理绽放出新的活力。
 
    如今,溆浦电力开发总公司呈现出一片蓬勃的发展生机。走进溆浦公司,你会全新地感受到,昂扬向上、紧张有序的工作氛围。溆浦电力开发总公司正乘着改革的东风,向着构筑经济发展能源支柱、服务溆浦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跨越。
 
 
 
 
[稿源:怀化日报]
[作者:周生齐 童自刚]
[编辑:雨止春虹]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周生齐 童自刚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