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身边的好党员之四】:党徽在乡间邮路上“闪光”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王继云 编辑:网站值班 2010-09-03 10:43:00

 

编者按:
    
    为了宣传好在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本网推出《我身边的好党员》系列报道,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推荐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好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这些好党员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为加快溆浦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你推我推大家推,你学我学大家学”,是本栏目开办的宗旨。
 
    “你推我推大家推,”是本专栏“开门”办网的新尝试。只要您认为是群众公认的好党员,就可以向本栏目推荐,本专栏将安排特派记者对被推荐的好党员进行采访报道,并向上级媒体推荐宣传。
 
    “你学我学大家学”,是本专栏开办的最终目的。在网络特别活跃的新时代,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为我县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挥应有的作用。
具体联系方式(wang3328078@163.com)。
 
【我身边的好党员之四】:党徽在乡间邮路上“闪光”
 
本网特派记者 王继云  
 
 
    16年来,他胸前佩带着党徽,在这条往返60多公里的邮路上跑了4600多个来回,行程25万多公里,投递报刊邮件350万多件。
 
     16年来,他背的邮袋烂了一个又一个,雨伞烂了一把又一把,鞋子破了一双又一双,而群众的邮件和报刊却不见短缺。
 
     16年来,他始终以自己是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背着邮袋奔走在乡间的邮路上播撒爱心,赢得了“移动邮局”、 “移动农技站”、“定时钟”和“爱心使者” 的雅称。
 
     他就是县邮政局黄茅园支局合田段投递员、优秀党员谌晓飞。
 
 
    (2007年,特派记者在采访张爱群先进事迹所拍)
 
    他是“移动邮局”: 16年来,他投递邮件2万多件,为村民节省车费13万多元、劳动日7600多个……
 
    1994年,谌晓飞来到黄茅园邮政支局上班开始,就一直负责投递的合田段有12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投递点达210个,服务人口达 12000余人。
 
    这些年来,凭着乡亲们对他的信任和他对乡亲们的爱,他风雨无阻、始终如一地沿着这条邮路单调的重复了数千个来回,将党的富民政策及时传递给每一位村民,将异乡漂泊的游子对家人的思念传递给每一位父老乡亲,将自己的一份浓浓爱心融入每一封书信、每一件包裹,传递到每一个村民的手里,传递到每一位乡亲的心中。他的投递点上,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因为镇里的青壮年都去外打工了,谌晓飞就主动承担了给他们办理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的义务。尽管工作辛苦,但谌晓飞总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到 “三尽”:尽心、尽力、尽责。于是,他自制了名片,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印在了上面,谁家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或者在市场上购买什么生活用品,不用出门,一个电话就可以了,第二天保证准时送达,不收群众一分钱。
 
    16年来,他上门为村民投递邮件2万多件,为村民节省车费13万多元,节省劳动日7600多个。县人大代表、黄茅园镇高桥村党支部书记唐再兴盛赞谌晓飞:“晓飞很勤快,村里人寄取包裹、汇款都不用出村,只要填好单子,出示有效证件,交给他准能给你办妥,他就是我们这里的‘流动邮局’。”
 
    谌晓飞不仅被群众称为“移动邮局”,还被称为“移动银行”、“邮政110”。他日复一日地行走在乡村田野之间,在把一封封信件、一个个包裹、一份份报纸和一袋袋农资及时送到村民手中的同时,也悄然将文明、科技和爱心撒播到黄茅园镇合田片区12000多名村民心中。
 
 
     他是“移动农技站”:每年给村民义务“驮运”农用物资20吨,向群众提供“三农”服务项目100多条……
 
     近年来,邮政开办了服务“三农”农资销售业务,谌晓飞就自学了农技知识,有时还主动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提高自己指导农民朋友科学种田的水平。
 
     万寿村一组的谌小高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谌晓飞跑乡邮路过他的家,看他家境贫寒,心里难受,就想帮他脱贫致富。当时杨梅市场很好,可小高连买树苗的钱都没有,谌晓飞拿出600元钱帮他先买了300株杨梅苗种好。接着又垫钱给他订了《湖南科技报》、《农家致富顾问》,并把报纸及时送给小高,而且到果园里指导。按照报上的科技信息施肥、杀虫、培植。现在,每年杨梅收入达2万元,谌小高终于脱贫了。几年来,谌晓飞的邮路段每年订的科技类报刊平均达220多份。村、组都有科技报刊。
 
    他不单是及时送报刊,送科技到户,还自学一些农业知识,看科技信息,边送报,边指导农民科学种植。2007年,金桃村马昌文的4亩稻田发生卷叶虫害,谌晓飞及时送去农药,教他使用方法,接着带着农药一起到田里喷药杀虫。马昌文在村里到处宣传说谌晓飞的农药很好,见效快,晓飞不只会送信报,还是农技师。消息传开,村民们都找他要农药。正是卷叶虫灾害期,谌晓飞骑着摩托车,带着农药跑东村,去西村。一天到晚在村里跑,把农药送到田里,还不时去田里看效果。一年下来为各村送去农药8000多瓶(包),当地2500多户农民用了谌晓飞提供的农药杀虫。
 
    现在,他每年给村民义务“驮运”农用物资20吨,向群众提供“三农”服务项目100多条……
 
     他是一座“定时钟”: 7年骑坏5辆摩托车,每年行程3万里,每天跑遍12个村……
 
    住在黄茅园镇高桥村楼屋组的退休教师谌煌业夸谌晓飞跑邮班就像一座“定时钟”,无论天晴下雨,刮风下雪都按时送报送邮件到家。
 
      2005年冬,大雪纷飞,冰雪封山,寒风刺骨。谌煌业正在屋里烤火看电视,听到敲门声,他打开门,一股寒风扑面而来,接着,一个拄着拐棍、脚包稻草的“雪人”撞进屋来。谌煌业接连打了几个寒颤,那“雪人”掀开帽子,谌煌业才发现是谌晓飞。“谌老师,您的《文萃报》。”谌煌业接过报纸,看了一下表,送报时间和往日差不多。
 
    谌晓飞岳父母看到他每天工作那么辛苦,主动为他买了一辆摩托车。有了摩托车后,谌晓飞投递邮件更勤快了。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至今,谌晓飞投递邮件所跑的公路一直进行大改造,到处坑坑洼洼。雨天骑车深陷泥坑寸步难行;晴天骑车尘土飞扬双眼难睁开。即使这样,谌晓飞仍每天坚持按时投递邮件。到了2003年底,岳父母送给谌晓飞的摩托车终于不堪重负,彻底“散架”了。谌晓飞修好了又骑,至今他已经骑坏了5辆摩托车。
 
    无论天晴下雨、刮风下雪,他都按时将邮件送到每一户、每一家。2008年冰灾期间,路上结的冰近20公分厚,路上很难见到行人,而谌晓飞却柱着拐棍,鞋子上捆着晚上捻好的草绳,背着几十斤重的邮袋,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行走,一路上不知跌了多少跤,看到鼻青脸肿的他还坚持送邮件,乡亲们都心疼地说“晓飞,这些天你不要来送了,万一摔坏了怎么办?”谌晓飞笑着说道:“大家放心,这条路我走了十多年了,不会出错的,再说又快过年了,乡亲们还等着寄来的钱办年货呢"。就这样,两个多月的冰冻封山期他没有耽误过乡亲们的一份邮件,一张报纸。
  
    2007年8月的一天,一辆轿车停在了楼屋冲谌煌业的家门口,车子刚停,司机拿出一叠报纸和几张汇报通知单。这时,晓飞露出脸来:“谌老师,您的报纸”。谌煌业发现晓飞脸色难看,寻思“晓飞怎么坐轿车来送信报”?车子走后,村长告诉谌煌业,晓飞的脚被车撞伤了,不能走路,又不能耽误送邮件,于是自己花200多元租车把报刊信件送来了。
 
    正是凭着高度敬业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14年来,谌晓飞每年行程3万里,每天跑遍12个村,报刊投递入户率达到95%,报刊、邮件投递满意率达到100%。
 
     他是“爱心使者”:先后资助18位特困生,有8人先后考上了大学;为瘫痪卧床残疾人免费订阅报刊11年……
 
     谌晓飞出生在一个非常艰苦、困难的家庭里。他六岁时父亲病残至今,为了照顾全家,母亲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教育事业,靠着瘦弱的身子,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不幸的是,母亲也在1993年双手被烧伤致残。2009年,他哥哥也得了脑溢血,目前偏瘫在家。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他的全家得到了党和政府、亲朋好友和社会好心人的关爱。因此,他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兄妹三人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谌晓飞参加工作后,时刻牢记着父母的教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心社会所需要关心的每一个人。
   
     高桥村七组的费世稳因意外事故高位截肢,瘫痪卧床。当时,他女儿才上小学一年,儿子才三岁。面对突发的事故,费世稳无法接受,几次要寻短见,失去了生活的信心。2000年,谌晓飞在投递邮件时看到这个面临破碎的家,不禁想起自己童年的遭遇,他决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谌晓飞首先鼓励费世稳要坚强地活下去。为了充实费世稳的精神生活,“不让他胡思乱想。”从那年起,谌晓飞每年免费给他订了很多报刊。在投递邮件途中,谌晓飞每次都要去看望费世稳,陪他聊天。费世稳喜欢音乐,擅长乐器,而谌晓飞的歌也唱得不错。于是,费世稳吹口琴或拉二胡,谌晓飞伴唱……这个面临破碎的家又有了生机。
 
    谌晓飞的工资不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每月只有500元,直到最近才稍涨了点,达到1000余元,且上有老父母,下有妻儿,生活也很紧巴。但是他每个学期都要给费世稳的女儿费宝乐、儿子费秋儒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具,并不时地送上100、200元的生活费。
 
    2004年费世稳女儿初中毕业,费世稳对女儿说:“孩子,别读书了,家里太困难,在家干点农活或出去打工,减轻点你妈妈的负担”。女儿哭了:“爸爸,我才14岁,怎么能打工,我还想读书”。父女俩抱头大哭。谌晓飞知道后,千方百计向朋友凑了1000元钱送到费家。于是,费宝乐得以继续学习。
 
    2007年费宝乐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费家很高兴,谌晓飞也很高兴,可是学费哪里来呢?谌晓飞已无力资助她那高昂的大学学费了。谌晓飞找到黄茅园镇领导请求帮助,镇领导把情况汇报给县纪委,县纪委通过联系,由县林业局、县总工会捐了10000多元的学费,终于圆了费宝乐的大学梦。
 
    谌晓飞先后资助18位特困生,有8人先后考上了大学,成了远近有名的 “爱心使者”。
 
    16年来,谌晓飞投递入户率达到96%,用户满意率达到 100%。他用爱心服务家乡,把爱心奉献给村民。他的爱心和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投递员”、“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全省“爱心邮路先进个人”。2008 年他被授予“怀化市十佳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和“怀化市十大新闻人物”荣誉称号。2009年4月又被评为湖南省“明星投递员”和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2009年12月入选“中国好人榜”。2010年5月被评为怀化市劳动模范。
 
采访手记:
 
    有的人说,入党是为了当官;有的人说,如果不是干部,就不会入党。
 
   其实,许多人入党并不是像有的人说的这样。谌晓飞就是个例证,他不是国家干部,也不是国家公务员,只是一个普通的邮政职工。他入党绝不是为了当官,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第一次见到谌晓飞,是在黄茅园镇高桥村采访。那一天,他正在给瘫痪卧床的费世稳送报纸。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有些人想方设法希望自己出名,但是没能如愿让自己出名,而他只是在平时注重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在县、市、省三级邮政部门的推荐下,最后成了全国邮政系统一颗耀眼的“明星”。
 
   由此感想随之而生,谌晓飞的事迹是感人的,是邮政职工学习的楷模,但是如果没有邮政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去极力推荐的话,他也许还默默无闻地在乡间邮路上奔忙,也许他的优秀事迹还湮没在茫茫人海中。所以,我们一些单位的领导要重视推荐身边的先进典型,这不仅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需要,也是关心党员干部的需要。
 
   每采访一个优秀党员,自己精神上就受到一次“洗礼”。我相信,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网友了解了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一定会受到教育。大家都可以推荐身边的优秀党员,让身边的优秀党员受到关照和关心,让更多的党员去争当优秀党员!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王继云]
[编辑:老王]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王继云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