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决”出的不只是好兵
定兵推行集体票决制,不只是能出好兵,更能“票决”出清廉之风、公平公正和群众的信任。
王继云 周晓鹏
《湖南日报》报道,今年,溆浦县首开怀化市征兵工作先河,定兵推行集体票决制。12月7日,该县监察、民政、教育、卫生等单位的12名“考官”对初步拟定的335名新兵进行集体投票,6名应征青年未能当场通过“票决关”。笔者认为,定兵采取票决制,“票决”出的不只是好兵。
部队是个“大熔炉”,是年轻人理想的“锻炼之地”。因此,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想方设法将子女送到部队。随着国家军队建设力度和各项安置政策的加大,进入部队已成为缓解社会压力的另一“路径”,于是,每年征兵进入定兵阶段,就有人“托关系”、“找路子”,企图将不完全符合征兵条件的青年入伍参军,既影响了兵源的质量,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形象。
把最优秀的青年送进部队,不仅是社会公众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国防建设的需要。定兵推行集体票决制,让“后门”无路可走,让“关系”没人可找,把不符合征兵条件的青年彻底“拒之门外”。这样“票决”出来的兵,不仅经得起严格的挑选,也符合国家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需求。
由于定兵决定着谁能成功进入军营,过去一进入这个阶段,就显得很神秘。集体投票定兵,“宁欠‘人情债’,不征‘后门兵’”的做法,为征兵构筑起一道严严实实的“防腐墙”,让入伍变得更加“阳光”。面对应征青年和家长的监督,“考官”想“关照”也不敢, 家长的“关系” 也派不上用场。这样一来,自然就没人去当“后门兵”、“关系兵”。 应征青年只能凭过硬的身体条件和政治素质,在“征兵场” 上公正公开角逐,实现“阳光征兵”、“廉洁征兵”,将好兵送到部队,构筑祖国的“钢铁长城”。
由此看来,“票决”出的不只是好兵,更能“票决”出清廉之风、公平公正和群众的信任。
相关链接:
湖南日报《三湘时评》: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09-12/16/content_154214.htm
中国共产党网《党报早读》: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82429/index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管理员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