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委书记李自成在“掌上明珠生活馆”调研商贸物流产业发展
山里“木匠”与他的家俬航母
——记溆浦县“掌上明珠”生活馆董事长向型金
通讯员 周生齐 本报记者 杨玉捷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15年前,层峦叠嶂的罗子山上,一位打着赤脚的男子挑着一担刨子斧头向着大山之外走去。曲折山路上,留下了一洼一洼清晰的脚印。
15年后的今天,他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忙碌的处理与国内知名企业的购销订单。透过百褶窗,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占地3200平方米,摆满了琳琅满目、现代新潮家具的大型商场。
他就是溆浦县“掌上明珠生活馆”董事长向型金。从名不见经传的农村木匠,到拥有两家大型家具商场、年销售额近千万元的企业老总。这位大山深处走来的“小木匠”,用15年的不懈努力缔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俬航母”,在人生的轨迹上留下了一串串平凡却蕴涵深意的故事。
业精于勤——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木匠
与木匠结缘,用向型金的话说是因为“肚子实在填不饱”。
向型金出生在罗子山下的溆浦县小横垅乡双林村。这里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山多田少,一年有半年靠杂粮度日。有年因灾欠收,他挑着箩筐走遍了亲戚六眷也没借到粮食,一直走到三十多里外的水东镇才在一朋友处借得一箩,让全家得以度日。
1981年春,望着已经开到山尖尖的梯田,想起肚子都填不饱的日子,向型金决定学一门手艺,为自己多找一条活路。在跟着姐夫学了整整三年后,他成了村里一个豪不起眼的“小木匠”。
木匠活虽简单,但在向型金眼里是却大有文章可做,在传承“师傅”的手艺同时,他不断思考怎样让家具更美观、更适用。在做桌子时,他把菱形边角改成了斜角,用起来舒适,看上去大气;在做衣柜时,他把高度做小,把宽度做大,边角还配上了花纹雕刻,成了农村置办嫁妆的抢手货。
位于县城花果山入口的天德家俬城一角
83年,他在县氮肥厂打零工时,厂里花重金请来上海的师傅做家具,没想到做出来的家具在线条、造型等处居然跟向型金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让向型金狂喜不已,从此在专研木工的道路上更是热情如火。到94年,他的足迹遍布辰溪、洪江、新化等县,不少单位、企业还上门请他做家具,早已是声名远扬。
正是有着这段刻苦专研的经历,向型金练就了不少“绝活”。他做家具时,不用尺子也能下料,而且尺寸丝毫不差;到外地参观新潮家具,他不用画草图,回家后就能作出一模一样的来。以至后来自己开家具厂或做家俬营销,他总是能做出比别人更加精美耐用的家具,采购到比别人更加质好适用的产品。
百折不挠——做一个永不言弃的斗士
从农民到董事长,向型金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或者可以说是异于常人的艰难坎坷。
1994年秋,在一次进县城采购材料的时,偶遇了曾任小横垅乡党委书记的一名县领导。“你这手艺放在山沟沟里可惜了,”得知他的近况后,这名领导鼓励他进城创业。于是向型金挑着木匠行头,告别妻儿踏上了进城打工之路。
经过朋友介绍,向型金很快在县城一家具厂里找到了工作。他起早贪黑,每天都要做到两三点,月底算工资时,总是比别人多出一倍多。但好景不长,由于经营不善,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干了三个月的向型金只拿到了300元工资。
看着辛辛苦苦的血汗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向型金心里有苦却不敢向家人倾诉。在辗转了数个不眠之夜后,他一纸辞呈炒掉了老板,揣着仅剩的200元钱和从厂子里拉出用于抵扣工资的一堆家具材料,在该县一单位破烂得没有人愿意住的公屋里办起了自己的家具店。
“炒一个茄子,都要吃上三四天。”想起当初只身一人开办家具店经历,向型金历历在目。由于地域偏僻,店子又破烂不堪,开业两个多月,一直无人问津。为了糊口,向型金不得不白天做家具,晚上从溆水河的渔船上买来小鱼加工成“串串鱼”在街上游卖,以换来第二天的生活费。
1995年秋天,向型金迎来了家具店开业2个月零8天后的第一个客人——该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最终向型金以低于市场价100元的价格卖出了自己的第一件产品。虽然连工钱都赚不到,但是他心里格外高兴。正所谓“吃亏是福“,这次低价贱卖,让向型金顿时时来运转,第二天这位顾客再次登门,而且还带来了单位的同事。到年底,他售出了两万多元的家具,除去开支纯赚了3000块。
向型金的梦远远没有止步,第二年春,他以两千元一年的价格在县城城南租下了两个门面专门用来销售家具,并请来两个木工赶制家具。正当生意日益红火的时候,当年夏天一场洪水不期而遇,淹没了厂房和门店,材料冲得没了踪影,家具也浸坏了不少,辛苦大半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向型金望着刚刚起步的生意欲哭无泪,但他并没有气馁,重新赊来材料,没过几天把家具厂又办了起来。到1997年,他把门店开到了县城最繁华的东风街,每年生产销售家具近千套,纯收入6、7万元。到2005年,他的家具卖场扩大到了4000平方米,年销售额也增加至300万元。
正是骨子里的这种斗士精神,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总是给向型金带来了人生和事业的更高境界。2007年,当一场大火吞噬了他近200万元的家具卖场后,谁都认为他从此将告别溆浦家具市场。但不到一年时间,一家更大、更新的家具卖场——天德家俬城又横空出世。今年,他又投资400余万建起的规模更大、档次更高的“掌上明珠”生活馆,令业内外刮目相看。
以德立身——做一个重诺守信的商人
12月6日,位于溆浦城北新区的“掌上明珠”生活馆里,员工们正在偌大的产品展示厅里张灯结彩。离12月11日开业还有五天时间,但顾客已经络绎不绝。
“这款沙发的颜色更深点就好了,我们家在农村怕弄脏。”一对即将踏上红地毯的青年正在挑选心仪的家具,女青年话音未落,一旁的推销员就已记了下来。这个意见不仅可能成为该产品的改进建议,还将成为该顾客个性喜好一份永久的客户档案。
这种只有在大都市卖场才有的客户档案管理模式,在向型金的家俬城已经实行了三年多。如今,他的档案室里装了两大柜子、近7000客户的资料。向型金说,有了这份档案,就让公司与客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管过去多少年,顾客都可以享受满意的售后服务。
“掌上明珠”生活馆员工参加本网“酷暑下,您的辛劳感动着我”活动
诠释从商的责任态度,向型金的服务电话是最生动的例子。从1997年他安装第一部业务联系电话起,这个号码就伴随着他事业的成长,从城南搬到城北,从郊区搬到闹市,电话机打坏了几部,可号码却一直未变。该县东风街一居民1999年在向型金的家具厂购买了一组衣柜,2007年出现了使用故障后,没想到拿着九年前留下的电话号码居然也联系上了向型金的公司,当天维修人员就上门为他处理了故障。
除了给顾客提供贴心满意的服务外,他更注重把好产品质量第一关。创业15年来,他一直坚持生产和销售的实木家具,宁可比别人少赚一点,也要真材实料。2005年在选择做“掌上明珠”家俬品牌代理前,他跑遍了广东、浙江、上海、四川、武汉等全国家具主要生产基地,看品质、谈价格,最终选择的“掌上明珠”就是一家与自己口味相投的实木家具生产企业。但是企业却并没有看中这个山区小县的市场,向型金拍着胸脯说,“我是木匠出生,我看中的,顾客也看得中,不会砸了你们公司的牌子”。当场交下9万元,拖了一车家具回来,不到一个星期就销售一空。当他再一次把总额28万元的订货合同发到企业后,企业老总深感折服,立即与他签订了溆浦市场代理合同。如今,“掌上明珠”在向型金的经营下,每年销售额在百万元以上,成为县内领先的优势品牌。
不管身处逆境、顺境,向型金总是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一颗感恩心。离开家乡多年,但每逢家乡修路架桥他都积极慷慨解囊。溆浦地处山区,局部洪涝灾害常有发生,闻知灾情,他总是带头奉献爱心。他在公司招工时,总是让下岗职工、困难家庭优先,而且全部按照企业化管理,八小时工作,每月还享受四天的休假,如今他企业的60多名员工中,下岗职工达到34名。
“顺从天意、以德立身”是向型金常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当初他创办天德家俬广场就是取其中之意。向型金说,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是对社会的贡献可以无限放大,从商要先做人,创业必须先修心。在溆浦“掌上明珠生活馆”即将开业之际,我们相信,这个有大山般厚重的“木匠”一定能驾驶他的“家俬航母”乘风破浪、大展宏图。
[编辑 地瓜]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周生齐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