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党委书记李翔在了解群众呼声和意见
自11月初转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第二阶段——分析检查阶段后,为打牢进一步解决问题工作的基础、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更好地实效,洑水湾乡按照“重在总结经验教训、重在完善发展思路”的要求,采用“三零”(即:面对面“零距离”问计群众,为民办实事;手牵手“零间隙”广纳贤策,谋求大发展;心连心“零隔阂”干部谈心,促队伍建设)方式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办实事、谋发展、促建设为载体在全乡掀起了新一轮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热潮。
面对面“零距离”问计群众
洑水湾乡全体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询问老百姓的“四冬”生产情况,了解群众对明年生产生活方面的需要,说到兴头上,正干着农活的百姓放下手中的活和干部沿着田坎席地而坐,规划起明年的生产发展。在该乡的莲花村,村民大谈今年科技种橘的甜头,纷纷表示明年要扩大科技种桔的面积,希望再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恒森菌业的种植基地,村民期望恒森菌业把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为解决好当前高速公路征地拆迁户的安置问题,寒冬时节,该乡新到任不到一星期的乡长向宣绘几度下村,积极主动了解老百姓在高速公路征拆安置中的困难,当她了解到青江屯村房屋重建中有22户村民因用电问题而无法正常施工重建时,她表示会立即与相关部门衔接,尽早解决。两天后,三相四线的临时性用电线路拉到了安置点,安置群众在寒冬来临前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通过面对面“零距离”的嘘寒问暖,全乡建设新农村的劲头更足,方向更明。
手牵手“零间隙“广纳贤策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时,在外务工人员和流动党员一直是乡党委、政府心系的一个群体。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乡党委、政府通过一个特殊的方式--—征求意见信,搭建起了连心的桥梁。乡党委、政府在征求意见信中,将全乡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家乡的建设情况逐一详述,并且附上了征求意见表,让在外的洑水湾人为家乡的建设提出建议,为家乡做一份贡献。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共收到回信意见17份 ,其中对家乡发展的建议12条,特别是身为洑水湾乡青江屯村人的刘志洪对家乡柑桔产业化建设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他提出:家乡的柑桔要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一体化经营,将品牌打出去,带动全乡的父老乡亲富起来。
光靠走出去是不够的。于是,乡党委、政府发挥“请进来”的精神,邀请靖县甘棠镇的党政领导来洑水湾乡进行交流学习,以交流带动学习。在为期两天的交流学习中,两乡镇就自身在如何将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交流,并结成了友好乡镇,建立了长期的互帮互学友好联系。
心连心“零隔阂“干部谈心
沟通是团结的良药,谈心则是沟通最好的方式。乡党委、政府广泛开展“五谈心”活动:党委书记和党政领导谈、党政领导和一般干部谈、一般干部和村干部谈、村干部和党员谈、党员和群众谈。分层座谈,理顺程序,步步增进感情,层层凝聚人心。利用谈心的方式,提高三支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将党政班子变成有活力、积极向上、团结务实的队伍;将村班子变成敢于负责、勇于负责、善于负责的队伍;将一办五中心的班子变成高效、服务的队伍,特别是针对过去 “七站八所”的班子队伍中存在少数人作风松散、态度随意的现象,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以这次“一办五中心”合并和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活动,明确指出各自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帮助他们树立起服务的意识,彻底转变其工作作风。使新组建的“一办五中心”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全新的工作理念投入到工作中,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服务上来。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管理员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