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溆浦县城城南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面积20996平方米的该县第四所完全小学——屈原学校举行竣工开学典礼。站在崭新气派的教学楼前,走在舒适现代的塑胶跑道上,家长群众不禁啧啧称赞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大手笔。
而与溆浦教育巨大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溆浦县委、政府大院,千余名机关干部大多还挤解放初期修建的办公楼里办公,机关大院的水泥路面也是坑坑洼洼。“衙门”几十年不变、学校三五年变新,这就是溆浦立足“财政穷县办富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强县发展战略的最好诠释。
如今,溆浦已成为全市教育规模最大的县,拥有各类学校478所,在校学生9万余人,在职教师6464人。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全面发展。近年来,该县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普九”巩固提高合格县;县职业中专成为全国重点职业中专,县一中跻身全省示范性高中行列;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10年位居全市第一。
10个月建成一所现代化小学
溆浦县城依河而建,一河相隔,也使城区教育出现了“南苦北困”局面。城南由于没有一所完全小学,数万群众只能把小孩送到对河上学,每日往返数里路,家长学生叫苦不迭。而城北区域因为生源猛增,有的学校一个班级达到80多人,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让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困难重重。
解决城南孩子的“上学之苦”和城北孩子的“大班之困”,当务之急是在城南建一所小学。然而作为一个靠“转移支付吃饭”的财政穷县,办一所学校又是何其难。
“教育乃民生之本,要建就建最好的,要按照现代化的格局配置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硬件,建成一流的校园。”县委书记李自成上任后,把在城南兴建第四所完全小学纳入为民办十件事实中,由财政兜底向银行贷款建设,建成后逐年偿还建设资金。今年4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来溆浦调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了解情况后,当即指示相关部门帮助溆浦建设好这一惠民工程。
“勒紧腰带办教育”只是溆浦发展教育的一个缩影。不仅在“省”字上做文章,还在“用”字上下功夫,该县致力于资源科学调配,发动社会各界重教兴教,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溆浦多山,很多学校建在非常偏远的山村,有的学校只有十几个学生,一两个老师。为有效减少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该县大力推进学校布局科学调整,先后撤并高中1所,中心小学30所,村级小学82所。为保证学校撤并后,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教育,该县又先后抽挤资金7800万元,新、改扩建校舍面积7.1万平方米,维修校舍面积8.3万平方米,创办了1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资金500余万元,有力地提升了办学水平。
学校变少了,变美了,但步入溆浦农村,空荡闲置的校舍并不多见,反而成为了幼儿学习玩耍的乐园。利用撤并后闲置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溆浦先后建成农村幼儿园54所,为基础教育提质打下了坚实基础。
社会力量的注入,也是溆浦教育发展的有力推手。1989年,溆浦籍台胞李秀先生回乡捐资48.1万元,与县政协共同倡议并筹建了“义凤”教育基金会。如今溆浦的民间教育扶持机构达到10余个,基金总额300余万元。在该县屈原学校建设中,长期倾力家乡建设的王银珍女士家属更是一次性捐款500万元。
300名年轻教师扎根山区
8月29日,正是各中小学校教师报道的日子,来自辰溪县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舒赛兴冲冲的奔赴溆浦县两丫坪中学报道。今年6月,溆浦县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省特教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教育人才踊跃报名,最终45名考生脱颖而出,成为溆浦山区的一名人民教师。
“人才兴,则教育兴。”县教育局局长陈昌礼对此深有感触。受过往溆浦编制管理和财政供养机制的制约,教师队伍只能退休一个,招录一个,溆浦农村教师平均年龄达到了45岁以上,年龄结构老化、素质参差不齐,成为制约农村教育水平提高的瓶颈。
“要人给人,要编给编,要钱给钱是发展溆浦教育基本保障。”溆浦县县长梁永泉介绍,打破这道机制瓶颈,县委、县政府把全县机关单位因退休、调动,空出编制优先保障教育部门选才、用才,推进教师人才队伍更新提质。目前,溆浦县已经连续三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优秀教师,先后择优招录教师124人,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138人,争取省特岗教师45名,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人才引得来,关键还要“留得住”、“用得上”。副县长陈正平介绍,溆浦优先保证教师工资足额按时发放,实现了教师和公务员同等待遇。同时,教育局还专门制定了教师培训和轮岗支教的实施方案,实行学校和学校的对口支援,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年来,有2200余名教师先后参加了普通话、信息技术、小学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培训。
新思想、新措施和新才人的注入,给溆浦农村教育工作注入的全新活力。新田学校位于该县最偏远、贫困的紫荆山区,教师平均年龄达49岁,没有一个专业的英语、音体美教师。2006年以来,该县从公开招考和农村支教中为该校补充了4名优秀年青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面貌焕然一新。2007年,该校中学英语教研课题获得了全市教育学会“十五”课题成果一等奖,初三毕业会考成绩和教育教学综合评估连续三年排名学区前茅。
三年出了两个全省文科状元
溆浦历史悠久,自古文化底蕴深厚。著名妇女运动先驱,我党第一任中央委员、妇女部长向警予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救国爱民理想,尚在读小学时,每当听到老师谈及国事就“如芒在背,嚎啕大哭”;中国第一部辞海主编舒新城更是“一目七行,过目不忘”。这里还诞生了我党高级将领、新华社社长向仲华,著名历史学家向达,以及当代知名作家王跃文等文化名人。
步入新时期,溆浦教育兴才的步伐也从未停歇。今夏高考,溆浦籍考生徐金烨以总分672分的成绩问鼎全省文科状元。消息传出,他的家乡江口镇群众燃放鞭炮、张贴喜报为其祝贺,小学、初中的母校教师更是喜极而泣,场面十分感人。而无独有偶的是,2007年全省高考文科状元戴卉君也是土生土长的溆浦人。
“三年两状元”是近年来溆浦基础教育成果的一朵奇葩,也是溆浦推进教育强县、延续辉煌的鲜活见证。
“读书只是育人的一个部分,关键是要培养孩子成才的能力”。秉承优厚的文化滋养,溆浦县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该县警予学校坚持办出“德学齐修、敬业善教乐研”的教风和“情智并举、好学敢创悦思”的学风为宗旨,积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工作,先后支持开展了十余项国家、省、市级创新课题研究,推出了“师徒结对”、“校园博客”、“学习型家庭创建”等多项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获得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
如今,溆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少入学率达81.7%,小学毕业测试、初中毕业会考合格率均达到了100%,优质高中在校人数占普通高中在校人数的58.8%。2007年,全县二本以上上线521人,2008年达588人,2009年达702人。今年,在全市素质教育竞赛汇报演出中,溆浦囊获“三独”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单项获一等奖18个,充分展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显著成效。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让溆浦学子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就在今年6月,正在广州美院求学的溆浦籍学子赵梓含,以广州赛区前20强的身份,入围快乐女声全国300强;就在本月,刚刚考上北京理工大学的溆浦女孩张肖榆在湖南星姐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目前已经跻身前12强。
教育的目的就是成才。“不让一名青年无技能随意流入社会”,溆浦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该县职业中专以晋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契机,开设电子电工、生物工程等9个专业,与沿海20余家大型企业签订就业合同,职高毕业生就业安置率达100%,对口高考升学人数占全市的85%以上。
“到2012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并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实现建设教育强县目标。到2015年,全面实现建设教育强县目标。”8月31日,溆浦县召开的建设教育强县工作会议,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郑重承诺。这一承诺不仅引起的千余名与会人员的共鸣,更得到了出席会议的市教育局局长黄瑜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就是后天的经济,就是未来的希望。”县委书记李自成对于这一目标充满信心。今年上半年,该县新增5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37亿元,完成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10%和28%。完成财税收入18169万元,同比增长8.65%。另外,随着7月14日新溆、溆怀高速公路的开工,今后的3-5年内,溆浦将构建起“两铁路、三高速、四省道”的大交通格局,形成45万吨粮食、100万头生猪、100亿元工业产值的生产能力。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随着溆浦教育事业的强劲发展,必将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提速、大提质。
[编辑 地瓜]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金中平 李启真 周生齐 李纯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