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梦的男孩——熊昌海
23岁大学生甘做“苦行僧” 只为熬炼心灵谋就业
周生齐 张勤繁
一辆自行车,一张草席,一面地图,6月31日,23岁的湖南科技大学09届毕业生熊昌海在告别大学生涯后,踏上了求职前的心路旅程。
41天后,3816公里的地方,他的故事在被铭记下来。
小小山城遇知己
8月10日下午,一位衣衫污损、满面沧桑的青年蹬着一辆自行车出现在溆浦县城三角坪路段,他一边观察路边的指示牌,一边拿出地图细细对照。
车篮子里堆放的衣服、牙刷和车后座上的草席额外引人注目,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发烧级驴友。
笔者与溆浦山人立即上前打招呼,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学校出来已经一个多月,先后穿越了广东、江西、湖北、湖南四个省份,行程3800多公里,溆浦就是他踏上返程之旅的一个小站。
“山区小县也有骑行车队啊!”小伙得知我们也是自行车爱好者,脸上露出了欣喜的亲切。他乡遇知己,这是在这个寂寞旅程中最开心的事。
出于对这种精神的肃然起敬,出于对车友的感情,我们将他挽留,并在下班后联系骑友送他出城。涉江摄魂、想飞的鱼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非常感动。
下午18:20,我们的车队在三角坪出发了。
小熊与我们车友合影
为就业,磨砺毅力和心灵
迎着夕阳,自行车轮在崭新的连接线上飞驰开来,一路上这个青年的故事在他坦诚、朴实的言语中,逐渐清晰。
他叫熊昌海,今年23岁,老家在湖北,是湖南科技大学工业管理专业09届毕业生。毕业前夕,正在同学们成天忙于四处求职的时候,他却不紧不慢的做起了就业前的准备工作。
“2008年,我报名参加了湘潭市的万人骑车环城赛,没想到我骑着一辆学生车,也杀进了前二十名。”小熊说,骑自行车旅行,既是锤炼毅力,也是开阔眼界,为找工作打好伏笔。
“家里每月给我500块,我和爸妈说,每月用300多,省下的给自己买自行车。”小熊最心爱就是自己的坐骑,那是一辆捷安特旅行车,花了900多块。
6月31日,这辆车就载着他踏上了寻梦之旅。
餐风露宿,艰难时沿路乞讨
“就业不应该那么着急,我们很年青有时间,而缺少的就是毅力和眼界。”小熊选择自行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是最廉价的旅行方式。
“走了41天,算了算只用了700多块钱。”作为学生一族,最难的就是钱。而小熊跨越4个省份,行程3800多公里,却只用了700多块钱,这个难度是可想而知。
“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吃饭上,早上买个包子馒头,中午有时到工地、到农户家吃,每餐几块钱,热情的还不要钱。”小熊最心痛的就是在城市里吃饭,一餐10块,一天下来生活费就严重超支了。而一路来,他没有住过一个旅馆,全是通过露营解决。
“最惨的是在江西赣州,天气太热了,我看到很多人下河游泳,我也泡了一会儿,没想到上来的时候,钱包给小偷拿了。400多块现金和银行卡、身份证全丢了,连打电话到家里的钱都没有了。”在江西赣州的经历是小熊这一生都难以忘怀的。
钱包丢后,由于没有银行卡,家里也没办法汇钱过来。于是他找到了当地的公安和民政部门,但是他这类型的只能根据城市流浪人员管理规定,工作人员给了他20元的生活费,并叫他到下一个城市再找救助站接济。
20元跨越一个城市,对于小熊也太残忍了。看到求援无望,小熊怀揣着这20元钱,踏上了回校之旅,从赣州到湘潭,上百公里的距离,小熊一共走了五天。“可以说,是一路乞讨过来的,20块钱根本不够用,但我也舍不得用,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磨练。”
五天时间,靠着沿路居民的接济,他成功返回母校。在同学的帮助下,他又补办了银行卡,凑了几百块旅行费,继续踏上旅程。
小熊说要用手机拍下热情的溆浦车友,拍下美丽的溆浦
寻找缘分城市,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路上,我不停的看,不停的想,我今后能干什么,什么地方适合我去奋斗。”走过风雨,走过沧桑,满脸乱糟糟的胡子,虽然让年青的小熊看似比平常老了许多,但他内心透露的坚定和成熟却超出了他本属的年纪。“所以我就把这个旅程定位为缘分之旅。相信总有一个城市是属于我的。”
晚上7点多,水东的向大哥为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小熊是晚餐的嘉宾,特色溆浦腊肉、美味的麻辣鱼,大家纷纷为他夹菜。听了小熊的介绍后,就连向大哥也萌动了买车的想法。
晚上9点,晚餐结束。小熊那微弱的车灯渐渐消失在漆黑的公路上,今晚他又将在某个加油站或者学校门口,铺上他的草席,搭起帐篷,头枕着地,面朝着天,进入真正的梦乡。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青年一定会在他的人生旅程中,找到自己的缘分,实现自己的梦想。
【编辑 雨止春虹】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周生齐 张勤繁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