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信息产业网:谌晓飞和他的5个雅号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墨末 编辑:网站值班 2009-04-28 09:03:00
 

人物档案:

谌晓飞,39岁,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邮政局黄茅园支局乡邮投递员。参加工作至今,在湘西南的雪峰山来回60多公里的乡邮路上整整跑了14年,行程23.4万多公里,投递报刊、邮件338万多件。除了送信报、送汇款单,近年来,他还送种子、化肥、农药,为农民排忧解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投递员。

“移动邮局”、“移动银行”、“移动农技站”……

在人们的印象中像这样的服务设施如果没有一个简单的门脸,也得有一辆比较像样的、可移动的汽车和两三个工作人员吧,更不会想到无论是移动的邮局、银行还是移动的农技站竟都是一个人——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邮政局黄茅园支局乡邮投递员谌晓飞。

4月21日下午,中国邮政公司在北京召开全国邮政系统先模表彰会,记者早早地来到谌晓飞下榻的地方。

谌晓飞带的行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除了邮政标志服、大壳帽和必须换洗的衣服外什么也没有。

问到谌晓飞“移动邮局”、“移动银行”、“移动农技站”雅号的由头,他给记者讲述了这样几个故事。

移动邮局。14年前谌晓飞穿上了绿制服,背上了绿邮包,他一心想的是要为乡亲多做点事情。农村交通不太方便,尤其在农忙季节,搭车寄信不仅要花路费,还会耽误农事。所以尽管工作很忙很累,他还是坚持为村民代收、代寄、代领各种邮件汇款,从没收过村民一分钱延伸服务费。村里人要寄取信件、包裹、汇款、订阅报刊,只要填好单子,拿出有效证件,交给他代办就行。溆浦县人大代表、村支书唐再兴称他是村里的“移动邮局”,从此这个雅号就在村里叫开了。

移动银行。年逾古稀的高桥村村民刘绿让,儿女媳妇全部在外打工,只有他和老伴在家留守。为了帮助年老体弱的老两口,谌晓飞主动承担了他们所有的存取款工作。老人逢人便夸他是“移动银行”。由于晓飞办事认真、待人诚恳、服务周到,村民都信任他,有时把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现金都交给他存进邮储银行。有时候一个电话过来,晓飞就骑上摩托车去村里把钱取来,再带去银行存好。仅2007年至2008年,他就帮助村民存取款1500多次,存款达600多万元。

“银行110”。2003年的一个深夜,黄茅园镇七里村唐启玖老师的母亲突发疾病,情况万分危急,而他家的钱全部存在邮政储蓄,晚上也不知道去哪儿筹钱,唐启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拨通了谌晓飞的电话。得知此情,晓飞把家中的3000多元钱拿出来,又和妻子分头去跟邻居借了2000多元钱,立即骑摩托车送往11公里外的唐启玖家,并帮他找车将母亲送往怀化医院救治。事后,他又多了一个外号——“银行110”。

“移动农技站”。万寿村一组的谌小高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谌晓飞看当时的杨梅市场很好,就拿出600元钱帮小高买了300株杨梅苗,又垫钱给他订了《湖南科技报》、《农家致富顾问》等书报,引导他科学地施肥、杀虫、种植。几年下来,产量渐增,从2004年的每年产1000多斤,收入8000多元,到2007年的3000多斤,收入达24000多元,谌小高彻底脱贫了。几年来,谌晓飞不但及时送报刊、送科技下乡到户,还自学了一些农技知识,在邮路上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2007年,金桃村马昌文的4亩稻田发生卷叶虫害,谌晓飞及时送去农药,教他使用方法,带着农药一起到田里喷药杀虫,第二天卷叶虫全死了,马昌文不但及时付了款,还在村里到处宣传说邮政“三农”站的农药很好,见效快。消息传开,每逢施农药的季节,村民们都找谌晓飞,他骑车带着农药走东村,串西村,一天到晚在村里跑,把农药送到田间地头,还不时去看效果。谌晓飞“移动农技站”的称呼也就传开了。

“爱心使者”。1997年的冬天,谌晓飞去看望投递段上的一位用户——高桥村七组的费世稳。他因意外事故高位截肢,瘫痪卧床,当时他的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儿子才三岁,只能靠妻子承担全家的重担。费世稳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谌晓飞鼓励他说:“我虽然不能解除你身体上的痛苦,但我能带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其实,谌晓飞家境并不宽裕,上有残疾老人,下有无业妻儿,都靠晓飞微薄的工资生活,日子也很紧巴,但他还是想尽力帮扶别人。晓飞和妻子商量后,开始每年免费给费世稳订《科技报》、《健康与生活》、《文萃报》、《怀化日报》等,充实他的精神生活,给他带来了希望和力量。谌晓飞还每月给费家送一些生活物资,每学期给两个小孩买些学习生活用具,逢年过节,都去看看他,给他送些过节礼物,帮他换洗衣物和被褥。2004年,费世稳的女儿初中毕业了,费世稳要女儿出去打工,来减轻家庭负担。女儿哭了:爸爸,我才14岁,我还想读书。谌晓飞知道了,跟朋友凑了学费送到费家,他说,书一定要读,学费大家一起想办法。2007年,费家女儿考上了大学。大家都很高兴,同时也为学费发愁。谌晓飞找到黄茅园镇领导汇报了这个情况,镇主管领导找到了县委宣传部,最后由县林业局、县总工会捐助学费,帮助她圆了大学梦。几年来,谌晓飞先后资助了18位特困生,有8人考上了大学,人们称他是和谐社会的“爱心使者”。

说起目前乡亲们的情况,谌晓飞不觉带有几分忧虑。他说,金融危机来了,我们那里外出打工的许多乡亲没了活计,陆陆续续返乡的有上千人。他打算,回去以后要充分发挥自己投递员的特殊优势,多送一些农技信息给村民,让外出回家的村民有事干、有钱挣。

也许谌晓飞又要有新雅号了。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墨末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