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怀化日报》头条推荐:资金从哪里来?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金中平 张勤繁 周生齐 舒赛 编辑:网站值班 2009-03-23 17:19:00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弯道超车”的战略构想,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促和谐”的发展思路,作为全市第一人口大县溆浦,要实现后发赶超发展目标——

资金从哪里来?

 金中平  张勤繁 周生齐  舒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依旧远不见底,“寒气”逼人,但溆浦已处处可见春的盎然。

    美国华尔街因资金多得管不好而酿成破产潮,中国沿海企业因过分依赖出口而出现倒闭潮,而一直不被看好,靠资源支撑的内陆地区的经济,因其经济外向度不高,意外地成了这次经济危机的避风港,危而不倒。

    危机尽头是生机。把握“危”中之“机”,抢占新的起跑线,作为我市的第一人口大县,溆浦已经在为重回“经济老大”位置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要实现这一目标,扩内需是保增长的关键,而扩内需的关键就得有钱。”县委书记李自成说,“像溆浦这样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夺回发球权,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预算投资1.72亿元的溆新高等级公路开工

向银行要资金,10亿元信贷资金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爹不管娘不要”,有人形象比喻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

    对中小企业来说,政府是“爹”,银行是“娘”,但中央政府为宏观调控,早就 “抓大放小”了,地方各级政府因市场经济的作用有限,“爹”想管却无力管;银行因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再加上“抵押贷款”等政策性障碍无法突破,为了储户资本的安全和自身发展需要,“娘”想要也不敢要。中小企业多是靠原始积累式的“内部造血”和高额利息的“社会融资”维系生产经营,当危机袭来时,这种处在自生自灭状态中小企业,自然就显得不堪一击,应声而倒了。

    而走进溆浦,我们看到了一种风景独秀的场面。在溆浦县城东工业小区,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溆浦县雪峰食品公司的车间一派繁忙。董事长易俊飞感慨地说,“要不是银行3000万贷款建起的这条生产线,靠以往人海战术的作业方式,企业的日子可能早就过不下去了。”

    雪峰公司在溆浦创业逾十年,生产规模一直徘徊在2000吨左右,这次金融危机不但对雪峰公司无惊无险,而且还尝到危机中的“甜头”,今年已有200多名技术娴熟的返乡农民工,被招募为雪峰公司的员工。目前,该公司扩建第二条生产线所需的3000万元信贷资金也已得到落实,并将于4月份破土动工。届时,公司年生产能力将从原来的2000吨提升至2万吨,产值过2亿元。

    “只要解决资金难题,内地中小企业便可依托资源优势,抓住大量人才、技术回流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晓波道出了该县企业“扩张”的“玄机”。

    这其中,县委、政府充当的“红娘”功不可没。

    作为金融大县,溆浦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55亿多元,但放贷比例不足30%。一边是银行“钵满盆满”,不得不依托上级银行把资金向外贷放出去,一边是本地中小企业“嗷嗷待哺”,占不到信贷市场应有的份额。

    为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贷款难题,溆浦县委、县政府牵手银企,当起了“红娘”。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易延凤介绍,近年来,该县通过组织银企“大手牵小手”,共实现放贷18亿多元,金融部门已成为该县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危机面前,更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2009年新年伊始,县委书记李自成、县长梁永泉便组织了阵容更为强大的“红娘”队伍,亲自带领相关分管县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20余人,对全县企业进行了全盘摸底,掌握了各类企业的资金需求。并“登门造访”县内各大金融机构,给优秀企业“代言”,帮他们争取信贷融资,打造银企“利益共同体”。

    为形成长效机制,该县专门设立了银企协调领导小组,帮助金融机构探索“组团放贷”等分散风险的金融形式,破除政策“戒条”;大力强化社会信用制度,提升中小企业诚信意识,特别是对国家公职人员借贷不还,进行了彻底清查。

    “红娘”的努力搭桥,和在诚信体系建设上的不遗余力,赢得了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年初的银企座谈会上,该县6大金融机构,面向20多家中小企业做出了10.5亿元的贷款承诺。刚成立不久的邮政储蓄银行,也承诺今年面向中小企业放贷5000万元。

    充裕的信贷供给,使“星星之火”渐显燎原之势。在该县2月20日举行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30多家中小企业集体“出山”,广招“兵马”,解决了5000多名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该县后发赶超的一支重要力量。

 
县政府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

    向政策要资金,33亿元项目资金助推县域经济提质扩容

    3月13日,谭家湾镇张家冲村新修的高标准灌溉渠道边,村民黄祖和正在整土地备耕。“年前开工,年后就竣工了,没想到这么快。”

    黄祖和所说的这条渠道,就是溆浦去年从国家第四季度新增千亿投资中,争来的溆水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与其同时落户还有农村交通、标准良田建设等十大项目,总投资逾4000万元,是全市分得最大的一块“蛋糕”。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11.5%的GDP增长率目标,对此,溆浦必须拿下29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县长梁永泉分析说,作为地方财政收入刚刚过2亿元的县,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投入,难度可想而知。

    为抢抓国家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机遇,去冬今春以来,溆浦以最快速度,组织、筛选了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形成了“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梯次跟进、滚动发展的项目建设格局。今年已确定发展项目91个,其中,投资2.2亿元的溆水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投资1.7亿元的溆新高等级公路等10大项目列入全市重大项目。

    “我们看重的不只是这些项目带来的投资,而是要通过这些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溆浦发展的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的瓶颈,增强我们的发展后劲,”县委书记李自成说。

    将于下半年开工建设的娄怀高速溆浦段全长74公里,总投资65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将助推溆浦跨入“长株潭”三小时经济圈和怀化两小时经济圈,正在争取益阳至溆浦高速公路项目,张桂高速公路和沪昆高铁等重点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扭转溆浦交通落后局面,提升溆浦的区位优势。

    除了交通大骨架的形成,今年投向农村交通的7亿元资金,将建设乡村道路400公里,实现乡乡通水泥(油)路、村村通公路的“血管网”,而投资7.5亿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将构农村发展的“致富网”。

    不断注入的项目资金,如同“源头活水”,激荡起山区经济发展的“灼人热浪”,据统计,这些项目将在三年内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

已建成投产的湘维PVA项目

     向市场要资金,40亿民间资本掀起创业热潮

    打造一个巨力“磁场”,吸引县内外民间资本“洼地掘金”,是溆浦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2008年,溆浦共引进市外国内项目22个,实际到位资金达15亿多元。
“今年的形势会更好。”副县长陈秋生分析说,沿海一些企业为规避金融危机,正谋求向内地转移,“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今年,该县相应地调整了引资战略,将重点放在了产业关联度长、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投资项目上。年产22万吨电石、年产5万吨白炭黑等10余个重大项目先后找到“婆家”,总投资逾20亿元。浙江客商傅某“相中”的年产2500吨五氧化二钒项目,总投资2.5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投资4000万元。

    对于那些已经在溆浦扎根的外来投资企业,该县则采取“点对点”、“一对一”方式进行跟踪服务,引导企业“以溆为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2009年,辰州矿业、晓宏五金等7家外来企业将追加投资2亿多元。

    在吸引外商的同时,该县还大打“亲情牌”,动员在外溆浦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一大批老乡带着资金、技术和市场回到家乡,先后创办了鼎力木业、芳香米业、紫牛科技等30多家中小企业,总投资达4亿多元。龙潭青年王任回乡投资2000多万元创办的嘉盟饰品,已于年初建成投产,并正在谋划扩建新的生产线。

    “洼地”吸引的不只是外商的眼球,也激发了县内民间资本创业的热情,在《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的鼓励下,许多经济能人纷纷筹资办厂,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出了卢峰科教、江龙锰业等一大批成功企业。2009年,这些“本土派”的民营企业将追加投资2亿多元,大干一场。在“服装作坊”里小打小闹了近10年的个体户唐顺成,今年就计划投资1000万元,在10月份前建成一家年生产能力达80万套的服装加工企业。

    除了办厂,民间资本还“渗透”到了广袤的农村,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民间资本参与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90多个,创建生猪等规模养殖场30多家,发展水果、中药材种植基地2万多亩,带动各类资金17亿元。

     [编辑 地瓜]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金中平 张勤繁 周生齐 舒赛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