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渔佬馆”上山创业记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舒赛 编辑:网站值班 2009-03-06 09:54:00
 
    溆浦返乡农民工向长阳将自己多年辛苦打工挣回的30万元积蓄砸进村头的一片荒山里,面对众人的不解和嘲笑,向长阳用超人的胆识和勇气坚持建起了自己的“绿色银行”,演绎“荒山”变“宝地”的传奇。
 
曾是“老江湖”
 
    向长阳出身在溆浦江口镇茶湾村,浩浩荡荡的沅水穿流而过,傍河长大的他对水有着深厚的感情。20年前他南下广东,成为湛江某养渔场的一名“打工仔”。养鱼场的工作虽然是他所喜好的“水上作业”,但离家在外,常年单调的养鱼生活让他日益疲倦,渔场散发的浓烈鱼惺味更加助长了他对家乡的思念。
 
    “在外面打工时,我时常会对着渔场发痴,这时我就会想起家门的这条河和一些发生在河里的趣事,同样是面水而作、面水而息,但心情却完全不同,感觉每天都在水上漂着,身体累,心更累,一点都不踏实。”向长阳向记者谈及那段在外打工流浪生活时还直摇头,但正是这段艰苦的打工生涯让他有了一笔丰厚的积蓄,每月2000多的收入,二十年下来,积蓄了30万元。
 
    2007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向长阳毅然踏上返溆的列车。
 
甘当“山大王”
 
    返乡后,向长阳并没有闲着,他开始积极的探索家乡可行的投资创业项目。奔着村支书的一句“县里正大搞造林,还有专门的优惠政策”。 第二天清早,他专程跑到县林业局咨询“优惠政策”,“ 造林面积达500亩以上的可优惠税收70%,还不用管销售。”得到权威人士的肯定答复后,他以每年4000多元的租价信心十足地承包了村里1008亩的荒山,租期15年。
 
    正当向长阳热火朝天的展开垦荒、栽树、修路等一系列造林工作时,不解和嘲笑接踵而来,“苕得很,嫌钱多了把钱砸进荒山里去。”但是山里汉子就是要犟到底,为管好林木,他在山上搭起了简陋“水泥砖屋”,还花钱专门从村里请来三名熟知林木管理技术的村民,“四兄弟”同吃住,长期柱山护林。“都是体力活,肯定辛苦,但很充实”回忆当初创业的艰辛向长阳倒是满面的幸福。在四人的悉心呵护下,到目前为止,已成活林木22万余棵。说起他经营的“绿色银行”经,他掰着手指这样算了一笔帐:1亩土地可以出产木材8平方米,按现在500元每立方的市价来算,15年后这1000亩就有400万的收入,向长阳对次充满信心。
 
 引起“蝴蝶效应”
 
    看着向长阳十足的干劲和渐已成荫的林木,村民们不再笑他傻了,而是跟着他走上了山地资源开发路,昔日许多没有得到利用的荒山如今都载上了猕猴桃、金银花等果树。“现在村民们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林木的成长情况及管理经验,村里的气氛也完全不一样了。”当地的一名乡干部欣喜地的告诉记者。
 
    下山的路上,碰到一位抗着锄头上山干活的老汉,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树木长得好咧,他犟出点名堂,大家都跟着学,现在村里一些还没有外出的返乡农民工,都忙着练山整地发展种植业,其实农村也可以有作为的”。
 
    江口镇镇长熊勇军告诉记者,在向长阳的带动示范下,该镇近三年来新增经济林、生态公益林面积3万余亩,涌现造林及果木开发大户40户。
 
    “春天正是林木疯长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上山来看,每天的感觉都不一样。”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林木在微风吹拂下更加喜人壮观,22万余棵树木和返乡农民向长阳的创业致富梦一起成长。
 
   [编辑 地瓜]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舒赛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