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说媒37年“说”合210多对姻缘

来源:湖南工人报 作者:舒卓文 王继云 舒小平 编辑:网站值班 2009-03-06 14:44:00

 

  在湘西门户溆浦县小横垅乡东垅村,有位“民间红娘”37年促成210多对夫妻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大家都夸这位红娘了不起,想找对象的,请人说媒的,都爱找她,找她做媒,准能促成一桩美好的姻缘。


帮哥哥做媒“成全”自己


  这位“民间红娘”名叫杨冬莲,今年55岁。18岁时经人介绍与东垅村3 组的贺奇元相恋,当时贺奇元有一个哥哥,叫贺奇玉,还没有找对象。杨冬莲的第一个媒就是为哥哥贺奇玉做的。


  当时她觉得哥哥都没找对象的,自己和他弟弟抢先的话,不好意思,就十分想为哥哥先找。那时杨冬莲正和一帮青年在修湘黔铁路,在做事的过程中认识了周淑春,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当时杨冬莲也是开玩笑地说:“淑春,你现在还没找对象,我把我哥哥介绍给你认识,好不?”“好啊!我正怕我自己嫁不出去呢。”周淑春也是开玩笑地回答。见到周淑春没有反对,杨冬莲赶忙趁热打铁,她对双方都是知根知底,就和哥哥说周淑春是个漂亮、贤惠、勤劳、善良的姑娘;她和周淑春经常一起出工,时不时就和周淑春说哥哥为人踏实、孝顺、会心疼人,而且人也长得帅气。


  经过杨冬莲的耐心介绍,他们双方虽没见面,但对彼此都有所了解,而且互有好感,杨冬莲见时机成熟了,就叫哥哥马上来工地,安排他们亲自见上一面,见面之后自然就水到渠成,当年年底贺奇玉就和周淑春结婚了,现在他们说起这段姻缘,都认为杨冬莲功不可没。其实杨冬莲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要是哥哥有了嫂嫂,自己和贺奇元就更能够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


从本地说媒“说”到外地


  如果说杨冬莲这次帮哥哥说媒是无心插柳的话,那她帮自己两个侄女魏兰桂、魏菊桂做媒就是有意为之了。湘黔铁路修成功不久,杨冬莲和贺奇元完婚了,她嫁到东垅村后,见到当地物产丰富,而且人也是非常勤劳、朴实,是个值得托付终生的地方,就把魏兰桂介绍给东垅村10组的贺福生认识,当时杨冬莲也就是介绍他们认识而已,其它也没做什么,后来他们还真成了,按当地风俗,结婚前男方是要请媒人到女方家去说媒的,自然杨冬莲成了媒人。不久,她又成功把自己的第二个侄女魏菊桂介绍给了湘潭的一个朋友的儿子。做成这3对媒时杨冬莲只有23岁,自己结婚都还只不到两年。成功之后,她感觉到促成别人的姻缘是件好事,帮人牵线搭桥很快乐,成功了,不光当事人幸福,自己也高兴。


  成全这3段好姻缘之后,杨冬莲说媒一说一个准,也有了一点名声,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大家都知道她喜欢说媒,也愿意来找她做媒,都想来沾一点她的喜气。她说的媒不光是在本地,她还把媒说到了湘潭、浏阳、邵东、长沙、广州等地。


说媒碰壁“转个弯走”


  杨冬莲说媒有几个步骤,一般是男孩子先来找她帮忙,她就会了解男孩子的资料,再物色几个女孩子,然后从相貌、家庭背景、性格等方面比较,找出她认为最合适的人选,然后再跟女孩子通下气,把男孩子的基本情况告诉女孩子和她的父母;接着她就会把男孩子带到女孩子的家里,进门第一句话是:“今天我到你家来找个媒腿巴吃”,女孩子家就知道她的来意,然后双方见面;或者是杨冬莲定好时间把双方叫到约好的地方见面,满意之后再去见家长,第一次见面时男孩子和女孩子可能会有些不好意思,杨冬莲此时就起着打圆场、活跃气氛的作用。

 
  如果双方当时都觉得满意,那是皆大欢喜;双方都没有看上对方也很好办,就此打住;要是只有一方有情,另一方无意的话,那就又得杨冬莲出马了,她会尽力游说,从中斡旋,实在不行的话就叫他们先做个普通朋友再说,后面的事情顺其自然。

 
  当然,杨冬莲做媒也不是马到就能成功的,碰壁的时候她会想个办法转个弯走。

 
  15年前,邵东有一个男青年小刘,家里是做生意的,条件非常好,他是慕名前来找杨冬莲的,因为他之前找的女朋友他都不满意,不是懒惰,就是不孝顺长辈,他希望杨冬莲能帮他介绍一个既孝顺又勤劳的女孩子,家里困难一点都没关系。杨冬莲在了解他的情况后,思来想去,觉得只有本乡治湾村的小梁最合适,两人从年纪、相貌上看非常般配,其他方面也合乎小刘的要求,杨冬莲就安排他们见面。当时,小刘和小梁都非常满意对方,愿意再进一步交往,但是,当小梁把小刘带到家里的时候,小梁的父母却不同意让他们继续交往了,因为小梁的父母还是老封建的思想,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把女儿养大,要是把女儿嫁到远处就好像白养了女儿一样,说什么都不答应。


  杨冬莲就叫小刘在本地先找个事情做,稳定下来再结婚。在杨冬莲的帮助下,小刘在小横垅乡的集市边上租了一个门面,做起了服装生意,在他生意做起的第二年,就和小梁结婚了。


用心牵线促成百年好合


  杨冬莲做媒从来不挑剔,只要有人找到她,再困难她也会尽力帮忙。1997年的时候,统溪河乡的小陈找到杨冬莲,让她帮忙介绍个女朋友。小陈为人踏实、勤奋,家里条件一般,有一门竹工的手艺,但他却是个残疾人,右眼看不见东西。这就比较麻烦了,杨冬莲心想:帮他找对象不能找得太好,太好的日后难免会看不起他,容易让小陈自卑,那样家庭会不和睦;也不能找得太差,太差了以后两个人过日子也困难。

 
  杨冬莲左思右想,各处打听,终于找到一个她认为比较合适的人。女孩子是小横垅乡杨柳村的小梁,为人善良、勤奋,也长得比较可爱,但就是有点轻微的癫痫病,只要关心、呵护,不受什么刺激的话一般不会发作。杨冬莲就把双方的情况毫不保留地告诉给对方,他们答应见一面再说,见面之后双方都有些犹豫,杨冬莲就让他们先做个朋友,互相了解一下再说。


  而杨冬莲确实觉得他们俩比较般配,如果两个人另外再找的话,都比较因难,就经常劝说他们。也许是杨冬莲的劝说起了作用,也可能是他们在平时的交往中产生了感情,1998年底的时候,小陈和小梁一起来接杨冬莲去吃喜酒,并把她奉为媒人,感谢她的帮助。现在,小陈和小梁已有一个女儿,而且身体健康,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着。

 

来源:湖南工人报

作者:舒卓文 王继云 舒小平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