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寒山巅党旗红 ——记沿溪乡灾后重建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贺春萍 编辑:网站值班 2008-03-26 17:19:00

高寒山巅党旗红

 ——记沿溪乡灾后重建工作纪实

       今年113日以来,百年不遇的特大冰冻灾害,肆虐着湘西雪峰山麓,灾情频频告急,沿溪乡16个行政村全部受灾,交通受阻,电力中断,通信中断,自来水中断……


        特大冰冻灾害发生后,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与党员群众一道抗击冰灾,全力奋战在抗冰战雪第一线,用热血融化坚冰,一起掀起了灾后重建、生产自救的高潮。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该乡通讯恢复正常,公路已经畅通,全乡群众生产有序进行、生活安定祥和。 

     
        
在这次抗灾自救过程中,该乡党员干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尤如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在高寒山巅高高飘扬,谱写出了一曲曲干群齐心协力抗灾自救的动人乐章。


                
“作为基层领导,就要带头战斗在第一线”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316上午,笔者来到沿溪乡采访,一路上发现村民们正在忙碌着开展备种备耕,村村寨寨到处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今年春节一过,郑晓鸿就组织全体干部成立了一支由20余人组成的支农服务队,帮助村里的五保户、老弱病残户和青年外出打工户备种备耕,同时将冰冻灾害冻死的油菜、马铃薯地重新翻种,组织群众整修因冰冻灾害毁损的渠道。他们走到哪里,就将支农服务送到哪里。现在,这支支农队已到该乡旺坪、烂泥湾、荆竹山等村开展了支农服务活动。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就要带头战斗在第一线,”郑晓鸿不仅在灾后重建中是这么做的,他在抗冰救灾中也是这样做的。 沿溪是该县地理条件差、海拨高、雪冻灾害严重的山区乡。去年10月,他从该县中都乡调任沿溪乡工作。在冰雪灾害发生的第二天,由于地处高寒山巅,该乡大部分村受灾,郑晓鸿马上召开全体干部会议,安排各驻村干部到村里面去了解灾情,走访慰问五保户和特困户。在冰冻又持续了四五天的时候,该乡16个村几乎全部断电、断通讯,高压杆断了212根,线路25000受损;低压杆断了15000根,线路100000受损,到了晚上整个沿溪乡一片漆黑。这时,他立即从自己家里拿钱给每个村买了三四百斤大米,安排驻村干部手提肩挑送到村里。他自己带头顶着风冒雪步行三十多里,将大米送到了杨柳江、荆竹山村灾民的家里。
   
该乡乡村两级采取领导包片、党员干部包组、包户的方式,组织、指导灾民搞好灾后自救工作。群众缺物资,乡干部就走在前面、与群众一道破冰开路,肩挑背扛,将群众急需的物资及时送到受灾群众的手中。山间小道上,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上路铲雪,疏通进村公路。为了确保受灾群众过上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该乡党委组织乡村干部深入受灾村送温暖,走访了困难户,送去棉被和慰问金,为了确保受灾群众过上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在后来冰冻持续的二十多天中,他带领干部走遍了其他的十四个村。同时,还积极争取电力部门的支持,要求全体干部一律取消春节休假,与电力部门的技术人员和村干部、党员群众一道架线抬杆,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冰救灾一线。其他党政领导也率先垂范,与当地灾民在一起掀起了灾后重建的高潮。现如今,该乡在恢复了供电和通讯,在取得了抗冰救灾的全面胜利后,其他党政领导也率先垂范,与当地灾民在一起又掀起了灾后重建的高潮。


                 “作为基层党员,就要多为困难群众着想” 


      在沿溪乡,许多农村党员心里总是将困难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走村串户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被高寒山巅群众成为“贴心人”。烂泥湾村主任胡健康就是“贴心人”之一。他一门心思为困难群众办事的感人事迹,受到了该村群众的好评。
   
烂泥湾村黎吉生老人回忆起抗冰救灾期间的事情,深有感触地说:“还是党员干部好,在那么冷的天,村主任胡健康还给我送来了米和油”。冰雪灾害发生后,为了安抚群众,胡健康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五保老人、长年生病的特困户和贫困党员户的情况,还将30斤大米和10斤油送到了黎吉生家里。原以为冰冻几天就会过去,谁知道过了五六天都还没有停止的迹象,高压低压杆断了,电停了;自来水管冰坏了,水停了;光缆线断了,电话通讯也断了;由于地表结了厚厚的冰,路也不通了。这可急坏了胡健康。于是,他步行三十多里路到县城买回了2万多支蜡烛、1000多斤大米和其他等生活必需品。由于公路不通,交通不便,物价一下飞涨,当时在该乡其他商店蜡烛卖到2元钱一支,大米卖到3元钱一斤。在这个时候,他不为个人利所动,蜡烛仍然按按0.3元每支、大米按1.4元钱每斤出售,冰冻过后,他仅蜡烛、大米就少赚了一万多元钱。


     
为了让村民早日通电,从腊月下旬开始,胡健康和村里干部党员一起抬杆架线,终于在大年三十晚上七点钟的时候,终于把线路检修好了,让村民用上了电。后来,该村境内由于有段线路没接好,又断电了,他又去进行检修,恢复了村里供电,将光明送进了村民的家里。现在,他又和政府组织的支农服务队一起,帮助老人和五保户开展春耕备耕,把冻坏的马铃薯重新翻种,还把种子送到农户手中。在他和村支书的带领下,该村群众修好了受损的渠道2000多米,现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春耕备耕生产。


                     “作为基层干部,就要在灾后重建中作出榜样” 


      想法决定行动,精神就是支柱。


   
“作为基层干部,就要在灾后重建中作出榜样,” 该乡已经五十多岁的民政助理员刘贵庭在接受采访时说。该乡的干部说,在抗击冰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他没有以自己年龄大、身体差为借口,始终率先垂范当表率。在冰冻灾害发生后,由于受冰冻影响,公路上凝结了10多厘米厚的冰层,使公路交通全部中断,他穿上靴子,顶着刺骨的寒风,拖着疲惫的身躯,步行走遍了全乡16个村137个组100多户五保老人和300多低保户的家,全面掌握了他们的情况,及时解决灾区群众的困难,帮助他们抗击灾害。
   
冰灾过后,刘贵庭的脚上起了几十个血泡,一双靴子也坏了,身体整整廋了一大圈。当别人问他:“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那么拼命干嘛?图个什么?”他只是淡淡一笑。其实,刘贵庭只是该乡基层干部的一个代表。许多像他这样的乡村干部仍然奋战在灾后重建的第一线。为了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帮助灾民及时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该乡干部纷纷深入受灾村,及时帮助灾民解决吃、穿、住和治病的实际困难。


    
虽然冰冻灾害给该乡群众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但是在高寒山巅的灾后重建中,到处都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的身影,党旗在高寒山巅高高飘扬。尽管灾后重建工作任务很重大,但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灾后重建的激情丝毫没减。走在乡村公路上,发现田地里村民挥锄如雨,扶苗、种菜,正在播撒丰收的希望,奋力重建着美好的家园,勾勒出了一幅幅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美丽画卷。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贺春萍

编辑:网站值班

阅读下一篇

返回溆浦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