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1日讯(记者 肖军 通讯员 王继云 戴仁忠)如今,走进溆浦县城,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喜:昔日果皮纸屑随处可见的大街小巷变干净了,随地乱摆的水果摊不见了,拥挤不堪的街道变宽了,小溪里和阴沟中淤积多年的垃圾消失了。看到越来越靓的县城,脸上洋溢着笑容的居民说:“这是‘保洁义工’扫出来的。”
3000多名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和7000多名沿街居民,在3年前开展的一次爱国卫生运动后,自发当起了“保洁义工”,每周星期五下午,纷纷拿起扫帚、提着簸箕走上街头,参加义务清扫活动。是他们的汗水催生了县城的美丽。
2004年4月,新上任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发动干部、职工和居民12800多人,开展了一次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清扫了43条大街小巷。活动开展一个月后,县城变美变靓了。
为了巩固爱国卫生运动成果,该县推出了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制度。规定每周五下午为干部职工义务劳动日,县里不安排会议和其他活动,机关单位除留守电话的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上街参加清扫活动,当美化县城的“保洁义工”。后来广大居民也踊跃争当“保洁义工”,掀起了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不少退休干部职工深入居民家中,发放倡议书和“创建卫生小区、争当文明市民”公约。一些居民由于做生意经常在外不能亲自参加清扫活动,主动捐款成立了“社区文明卫生基金”。岩屋冲小区通过支取基金买回来了100多个花钵,在居民小区建起了15个漂亮的花坛,修建了一座文明卫生桥,小区的环境变得更美了。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张勤繁 周小鹏 张勤叶]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军 王继云 戴仁忠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