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明的‘一种鞋’专利,温州一家鞋业公司出价5000万,我没答应。”4月1日上午,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了“一种鞋”的专利发明人——溆浦县农民高顺泉。据了解,17年来,高顺泉先后获得了15项发明专利,成了远近闻名的“发明大王”。
现年58岁的高顺泉是溆浦县岩家垅乡白花村村民。高顺泉虽然只上过小学,但脑瓜子特别灵活。1985年,他在该县办起三线锁边机厂,虽然该厂没多久就倒闭了,但办厂的经历却为他走上“发明之路”积累了“第一桶金”。
上世纪80年代末,高顺泉回到村里干起了农活。每到农闲时节,他就呆在家里看书,经常敲敲打打搞点“小发明”。1990年,他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发明专利——电子门锁。此后,他还获得了无门电子保险柜、健身自行车等发明专利。就这样,高顺泉走上了长达17年的“发明之路”,先后获得了15本发明专利证书。
高顺泉的发明专利,由于没有转让出去,自己又没有本钱来开发,所以他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只有靠在外打工谋生。在外打工,他始终没有停止过自己喜欢的发明创造。2004年,高顺泉在南京打工时发现,许多人穿的皮鞋,虽然鞋面还很好,但鞋跟外侧却磨破了,不得不将“破鞋”丢掉。于是,他制作出了一种圆形跟垫,利用汽车轮胎的安装原理将垫子固定在鞋底。这样,每走一步,圆垫就会自动旋转一点,周而复始平衡均匀承担磨损,在圆垫均衡受力的情况下,鞋跟的寿命将至少延长4倍。而每双鞋制作圆垫的成本只需要1-2毛钱。去年底,他发明的“一种鞋”专利已获国家专利部门批准。
自今年初以来,全国各地的商家纷纷向他发出了合作的“邀请”。该村村主任杨启和说,外地厂家给高顺泉的信函一年有一麻袋子。高顺泉说,他也经常接到一些厂家的电话,浙江温州一商家给出了5000万元的高价转让费,但他没有同意。问其原因时,他说:“北京、上海的一些中介发来传真,开出了亿元天价,所以自己有点不愿意便宜转让。”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继云
编辑:网站值班